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新书_七月新番》-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五伦顿时觉得,后世论“世上最古老的大学”往往算到欧洲去,新莽太学表示不服啊!

        他知道,这些肯定都是巧合,但对王莽这个人,第五伦是越来越好奇了,只可惜以他现在的地位,想见新朝皇帝一面几乎不可能。

        冷静下来后,第五伦倒也没有后悔退学。毕竟太学生得苦读数年甚至十年,得到博士允许后,才有机会参加射策考试,竞争那一百个上岗机会。甲科四十人授郎官之职,才算混到第五伦现在的位置。

        若是在太平时节,第五伦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只可惜这是乱世,迟早会有一场重新洗牌。

        第五伦能做的,只是在那之前,往自己手里攒更多的牌。

        他只问第八矫:“每年皆有一两千名太学生赶赴常安,可谓人才荟萃之地,你一去数日,可遇上了有识之士?”

        第八矫摇了摇头,他性格孤僻,一门心思读圣贤书,交游上没有用心,圈子局限在列尉郡同乡中。

        于是,第八矫就被第五伦教训了一顿,让他勿要读死书,交际也不能落下。第八矫立刻告诺知错,表示如今拜入了今文尚书许子威门下,会与同门师兄弟多往来。

        比如拜师排队时,那位待他十分和善的前队郡刘交刘文叔,看着像个老实人。

        这场景让在旁的景丹忍俊不禁,明明第八矫比第五伦大好几岁,怎么好似他才是宗弟。但转念一想,自己也不知不觉将第五伦当同龄人来相处,丝毫不感到违和。

        “或许这便是少年老成吧。”

        就在这时,院落的门扉开了,第五福赶着驴车回来,进院子后跑来嚷嚷道:“郎君,你要的黄土和石炭找来了!”

        ……

      第35章 家里有矿

        黄土就是黄土,关中平原随便拿工具一挖,随处可得。

        所谓石炭,却是些黑乎乎的东西,正是后世的煤。

        景丹和第八矫不知第五伦弄这些东西来作甚,第五伦也没道破,只挑了几块,对第五福道:“你去将石炭锤成粉末。“

        第五福满脸的不情愿,但听第五伦说若是做得好,他今天夕食有老肥肉吃,这才捋起袖子干活去。

        事情还得从入冬时说起,第五伦前世是南方人,每逢冬天,常说自己“受到了魔法伤害”,觉得极冷,蛮羡慕北方有暖气。

        直到来到两千年前,他才明白,取暖在后世是房间里的大象,因太过方便以至于现代人都忘了,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时代,北方人该怎么活。

        第五伦不由上了心,开始细细观察。

        这时代的燃料,主要是薪、炭,炭也由木材烧制而成。

        在第五里时,旁边就有林子和山丘,只要不滥砍滥伐,还能良性循环,不至于无薪柴可用。

        可来到常安后,第五伦发现,人口从帝国四面八方涌进京师,无论是九街八陌、东西二市的手工作坊、商铺,还是一百六十闾的居民,都数量惊人。就更别说宫女、官奴婢,南北两军,以及多达上万的太学生了。

        一日两餐甚至是三餐,总得烧火做吧,入冬后需要供暖,燃料又得加倍,这三十几万人,平日里都烧什么?又来自何处?

        他自然而然将目光投向常安西南广袤的上林苑,这巨大的皇家园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森林自是不少。

        但上林苑是皇家官府禁脔,设置了予虞(水衡都尉)管理,里面的林木专供皇宫、官工坊及百官使用。

        每天清晨,都有长长的车队拉着上林柴薪进入城中,最好的送入宫里,次一等的分给各个官署,剩下的送去铸币冶铁等工坊。各署长吏按照秩阶不同,能领到三斤到半斤不等的薪炭。

        北阙甲第那些四辅三公的官邸廊庑之下,总堆放着大堆的薪柴。像第五伦这种品级较低的士,没有资格领,只能和普通百姓一样,自己花钱买。

        “常安城薪贵于桂。”这是第四喜的吐槽,每天都有贩柴的车从里闾外经过,去迟了甚至抢不到,而价钱也一天一变。

        “这些薪柴来自何处?”第五伦问他。

        第五伦从长陵来常安时观察过到,渭水两岸已经看不到成片森林了。

        汉朝两百年安定,关中人口一直在积累。虽然朝廷颁布四时月令,要求不准春夏伐木,且鼓励种树,但恢复哪有破坏快。

        禁令只禁百姓,皇家、豪右却肆无忌惮,修筑宫殿、皇陵,加速了消耗。加上关中土地贵至一亩一金,开荒利益太大,人为制造的火焰总忍不住朝树林蔓延去。

        元成时,泾渭两岸的森林已尽,以至黄土塬暴露在外,泾水越来越浑。儒士贡禹就痛心疾首地说:“斩伐林木亡存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

        另一个结果就是,常安百姓出城二三十里,都捡不到柴火了。

        “现在的薪柴,多是来自终南山。”第四喜回答道:“每年农闲时,都有农夫成百上千的涌入京尉郡新光县终南山,将山上树木砍倒、分类捆扎,然后用畜力大车运入京师。”

        王莽六筦之令也包括名山大泽,上山伐木是要收税的,而终南山距离长安一百多里,那边送来的柴薪附加了六筦税、运输费、过关税,自然贵得要死。

        第四喜摇头:“贵也得咬着牙买,总不能天天过寒食节。”

        如今几人再说及此事,第八矫平素埋头于简牍,不了解这些,只愕然道:“难怪我听人说,前汉时有朱买臣,微末时常艾薪樵,卖以给食,原来砍柴确实能当营生来做。”

        景丹却道:“我倒是知晓,有些人不去远处终南山,而就近找到了伐木的好去处。”

        “何处?”

        “前汉诸陵。”

        从西到东,依次是茂陵、平陵、延陵、康陵、渭陵、义陵、安陵、长陵和阳陵,犹如一串珍珠摆在常安以北。加上常安东南的霸陵杜陵,西汉十一位皇帝葬于山陵之下,旁边还有许多太后、皇后和大臣的陪葬墓。

        陵区之内广种树木,还是上好的松柏,汉朝时管控很严,每一座都派人手看护。

        如今大汉都亡了,活人尚且没了衣食着落,何况死人。虽然王莽宣布“其园寝庙在京师者,勿罢,祠荐如故”,但除了较为特殊的高、元、成、平之陵,其余都香火渐衰。随着新朝财政困难,守陵官吏也相继裁撤,于是光顾诸陵的不止是盗墓贼,还有伐木工。

        即便有汉朝皇帝头上的草木支援,常安柴薪依然贵,第四喜道:“有些人家能买得起米,却买不起薪炭,还好有刍稿啊。”

        刍稿就是农作物的秸秆,和汉朝一样,新朝收租时,还要收一份“刍稿税”,必须实物上缴,作为牲口冬天的口粮,或用于亭舍民户取暖之用。机敏的商贾经常将多余的干秸秆大车大车运进长安售卖,而且这些东西不耐烧,春夏秋还好,冬天时仍不够长安三十余万人烧。

        于是便有了第五伦在城里看到的情形:由于燃料难敷需求,每到冬季雨、雪时,城内百姓往往不免冻馁。

        “现在才农历十月中,就已经冷成这样,再过两月天降霜雪那还得了?恐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面就要出现了。”

        第五伦如此暗暗嘀咕,但他也知道,自己瞥见了商机,于是问出了一句。

        “何不烧石炭?”

        ……

        这可不是“何不食肉糜”,第五伦在长陵时就见过大块的煤炭被拉在牛车上运输,一些地方显然已经进行开采了。

        但当第五伦询问第四喜时,他却觉得是异想天开:“郎君,第四氏在泾北就有个小石炭矿,露天的矿,开采倒是不难。但采出来后,一般只用于烧蜃灰、制陶、烧砖烧瓦用,连炼铁都嫌不好。”

        “更别说家居做饭烧火了,又贵又不好点,有人试过,味道难闻!”

        第五伦了然,价格高、不方便烧、燃烧产生有害气体,这是时人不用煤的理由,但最大的原因,还是观念没转过来吧。

        若能解决前两个弊端,减轻第三个,在无柴炭可用的情况下,煤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于是他令第五福去城内制陶工坊,买了烧窑用剩的煤来。

        眼下第五福在院子一角的菜圃旁,举着个木杵鼓捣了一会,已将煤块都捣成煤末。

        第五伦前世小时候,老家还在烧小煤炉,有时候不舍得买,还会自制。他也捋起袖子下手,和第五福将煤末和黄土混在一起,倒点水搅合均匀。

        整个工序里,唯一可以被视为有点技术含量的环节,就是煤末与黄土比例。这也不是什么难题,第五伦按照不同比例配了三堆,在院内能被阳光照射的平整地面摊平抹光,再用木碗当模具,一碗一个煤饼。

        刚开始,第五伦是想做成蜂窝煤的,但仔细一想,何必呢?

        这玩意根本没有技术含量,黄土到处是,煤炭也来源广,别人一看就学,一学就会。常安不管哪行都竞争剧烈,若能卖得好,今年你赚了钱,明年恐怕就有无数竞争者。

        做生意要学一些游戏商啊,把产品一次做到位了,明年的DLC还卖不卖了?先做粗糙些,每年改进一点,比同行优秀就行,多挣几次钱不香么?

        而最终的目标,是要将蜂窝煤和小煤炉一起卖。

        于是第五伦停了手,只满足于简单的小煤饼。

        接下来交给阳光和风即可,回过头,第四喜蹲在厨房门口满脸不解地看着这一幕:“石炭加水和土,还能用?”

        他只觉得第五伦是儿戏——就跟小时候撒尿和沙子一样。

        而到了傍晚,景丹回来时,看到院子里一堆黑不溜秋的煤饼,也颇为诧异。

        次日又是个大晴天,煤饼里的水分一点点减少,被第五福捡到厨房里码好,第五伦打发第四喜出门去后,便准备试烧了。

        第五伦带来了四万多钱,加上景丹凑的份,还有王隆这个土豪赞助,庖厨里是天天能见到肉的。

      ¡¡¡¡·¿ÁºÉÏÐü¹ÒÓãÈâºÍÖ⣬±»ÑÌ»ðѬµÃºÚºõºõµÄשÆöÔį̂ÓëºóÊÀÅ©´åµÄÇø±ð²»´ó¡£Ö»ÊÇÉÏÃæÖ§×ŵÄÊDz»ÊÇÌú¹ø£¬¶øÊÇ®[(yan)¡¢êµ(zeng)£¬ïì(huo£©µÈÃû×ÖÆæÆæ¹Ö¹ÖµÄ´¶¾ß£¬Àí½â³ÉÖó¹ø¡¢Õô¹ø¡¢´ó¹ø¾ÍÐС£

        第五伦挑出不同比例制成的煤饼,塞进灶下,敲打燧石,试着点着——点火,这也是他穿越后学到的新技能,已经越来越熟练了。

        和第五伦预想的一样,黄土少了,煤饼酥脆,根本无法使用;黄土多了,又影响燃烧质量。

        只有不多不少的那一份,却在灶里燃烧得十分顺利,第五福和闻讯赶来看热闹的景丹也瞪大了眼睛,发现这掺了土和了水的石炭饼,居然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较薪为优。

        而味道和烟好像也比直接烧小了些。

        “成了。”

        第五伦露出了笑,他根据常安的煤价,与薪炭相比较,算过一笔账。和了黄土后,煤饼的价钱就算比同重量的木炭还低,也仍有赚头。若能让城里的中人之家购买,倒是一条不错的财路。

        第五伦走出庖厨,抬起头,便能看到常安城中万家烧薪燃炭做饭升起的冉冉青烟。

        不管哪个时代,燃料都是刚需,谁家也缺不了。更妙的是,新朝为了杜绝盗铸钱币,禁止携铜炭的禁令,几年前就迫于压力废除了。

        第五伦现在只差一样东西了。

        “差个矿。”

        第五氏没有矿,但第四氏作为长陵的工商业主,在泾水以北,却有一座露天小煤矿,以此作为烧石灰的燃料。上次第四咸还抱怨来着,说石灰越来越不好卖,他都不想再干了。

        “两条路。”

        “将煤矿转手给我家经营……”

        “或是合作。”

        第五伦让第五福将剩下的煤饼全部收起放到马车上,将院子清理干净,好似一切都没发生一般。

        倒是傍晚第四喜回来时,看到院子里的煤饼一个不剩全不见了,顿时乐了。

        “郎君,我没说错吧,和了水和土的石炭,烧不起来,都扔了么?”

        景丹笑而不言,第五福则被告诫,也默然无对,第五伦则说道:“后日轮到休沐,我要回长陵一趟。”

        ……

        新朝的官吏休假制度和汉一样,五日一休沐。明天就是十月份第二个休沐日,来自各郡国的预备郎官们脸上都洋溢着快活的气息。

        毕竟接连几天的【创建和谐家园】……不,是开会上课讲新政之德,他们也顶不住啊。再木讷的人,对王莽和新朝的歌功颂德听多了,也是会腻味的。

        更何况是第五伦这心怀不轨的缓则?

        连景丹也憧憬着今天赶紧完事,好回家与妻儿相聚,回过头与第五伦说起玩笑来。

        “伯鱼听说过前汉成帝时,张扶主动放弃休沐,在官署办公的事么?”

        哦?大汉也有自觉自愿践行996的打工人?

      ¡¡¡¡µÚÎåÂ×Ò¡Í·£¬È´Ìý¾°µ¤Ð¦µÀ£º¡°ÕÅ·öÊÇ×ó·ëñ´Ôô²ÜÞò£¬ÓëÎáµÈͬ¿¤£¬ÓÐÒ»´ÎÐÝã壬ËûÈÔÈ»²»×ߣ¬¼á³Ö×ø²ÜÖÎÊ¡£¡±

        “其长官左冯翊薛宣便劝导他,说日至时官吏依照规定休假,由来已久,官署中虽有公职事,但家中也盼望私人间的恩爱情意。建议张扶遵从众人习惯,回家陪伴妻女,设酒肴,请邻里,一起欢笑相乐,这才合乎时宜。”

        “然后呢?”第五伦追问,张扶有没有义正言辞反驳领导?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2: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