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玛丽]新书_七月新番》-第3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若换了刘秀的长兄刘伯升在,肯定大骂“这太学不上也罢”,拂袖而走,继续琢磨他的复汉大计去了。

        但刘秀不同,他的冷静能够胜过愤怒,终究还是松开了手,接过了笔。

        但要落下时却又犹豫了,写什么呢?刘文叔?但在一堆单字名里,二字岂不是太违和。

        博士【创建和谐家园】催促道:“快些,若是不愿,便离开太学,回前队种田去吧!”

        是啊,种地,刘秀在老家就喜欢埋头在农稼里,赶着粮车去城里卖钱是他最快活的时候。为此没少被自诩英雄的长兄刘伯升讥讽,拿刘秀与汉高祖那不成器的哥哥刘仲相比,说他没出息。

        要不就刘仲?刘秀自嘲一笑。

        可这也不行,因为刘秀同父异母的二哥真叫刘仲,在家里地位低归地,毕竟是兄长,这么做是轻视他。

        要不,按照排行,刘叔?

        博士【创建和谐家园】彻底失去了耐心,骂道:“莫要想了,当年,率礼侯刘嘉与前汉宗室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立了大功,于是天子赐姓曰王。彼辈连姓都改了,你只在薄册上改个名算什么?”

        姓都改了?连祖宗是谁都忘了么?真是屈辱啊。

        刘秀家也算汉室宗亲,血缘可以追溯到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

        汉朝倾覆,王莽很快就取消了刘姓宗室的特权,他家利益自然是受损的,心中也难免有些怨气。

        而今听这博士小【创建和谐家园】如此咄咄逼人,一向老实过日子,最大理想就是做执金吾娶阴丽华,从没生出过逆反之心的刘秀,却忽然想起兄长曾说过的大志向。

        兄长在家称呼王莽为“篡位逆贼”,时常愤愤,怀复汉家社稷之虑,不事家族产业,倾身破财,交结天下雄俊。为此没少被叔父刘良埋怨,觉得他迟早惹来祸事。

        “或许,兄长是对的。”

        刘秀将笔一抖,在那薄册上写下了自己在太学的化名。

        “刘交!”

        刘秀只想着,他日兄长真效仿高祖举事的话,自己也不做埋头土地的“刘仲”了。

        “我愿为今世的‘楚元王刘交’,若天下有变,就用在常安太学修得的学识,辅佐兄长做一番事业!”

        ……

      第34章 大学城

        常安城南郊七里,有一大片庄严的建筑,太学便坐落于此。

        太学在周时被称之为辟雍,与明堂、灵台三位一体,并称“三雍”,乃是周政核心,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前汉时,很早就有儒生提议重建,但汉武帝忙着开疆拓土,同时大修宫殿苑囿满足自己享乐,对周政也无感,没有理会这些声音。

        一直到汉元帝时,开始加大力度起用儒士,重修三雍之事被刘向等人重提。但周代古制早已湮灭而不可查,孔子本人估计都没弄明白,今文经的老博士们又有门派之争,就这样辩了好几十年,对三雍究竟要怎么个建法,依然没有统一意见。

        “最后,还是国师公看不下去了……”

        这几日不管走到哪都有人提与他同名的“国师公”,刘秀有些烦这老家伙了。

        “你也配叫刘秀?”实在是太伤人了。

        但刘秀面上却未露出不满,依然听带他们熟悉太学的“主事”说话——此人正是国师的【创建和谐家园】,名叫郑兴,字子赣。

        “吾师刘颍叔当时是太中大夫,他写了一篇《移让太常博士书》,痛斥今文博士故步自封,保残守缺,妒真道,失圣意,陷入了文吏之议。“

        从那时候起,刘歆便扛起了古文经的大旗,跟已经腐朽积弊的今文经唱对台戏。汉哀帝崩,王莽复出主政后,开始全面采纳刘歆意见。

        不但将古文经列入官学,还资助刘歆,让他在《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周官经》这五本收集自民间、秘府的古文经中,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三雍的出处!

        至于真假,就仁者见仁了。

        既然有了葫芦,画瓢便容易得多。

        郑兴道:“是年八月庚子日,当时还是宰衡的今上便捧着策书抵达此地,脱下宽衣博带,亲自下地铲土搬砖。此事立马传得京师家喻户晓,到了第二天,也就是辛丑日,从京师和三辅慕名而来十万人!”

        “其中有诸生,也有庶民,甚至是商贾赘婿,为今上之举感动,全都自发跑来相助。在今上与将作大匠带领下,不过二十天,三雍便已完工!”

        真是一个奇迹啊,那个道德沦丧的年代,人们期盼的就是奇迹。

        郑行是发自内心相信这一切的:“古时候周公奉成王,据上公之尊,也花了整整七年才制定周礼。周礼堕废而没人能够复兴,连孔子也碰了壁,今上却只花了四年便完成制礼作乐,功德烂然。又用短短两旬,废弃了上千年的明堂、辟雍、灵台,便重新屹立于斯!”

        “诸君,如此功业圣德,自唐、虞发举,成周造业,诚无以加。”

        郑兴说得激动,毕竟他们从小学经,便将复周政视为使命,现在真有人实现了此事,把象征周代礼仪伦理的三雍肇造而成,王莽不是圣人,谁是?

        汉家天下不禅给这样的圣人,说得过去么?

        来自南阳的太学生们也纷纷颔首,唯独刘秀听着心里不是滋味。他也学儒,但身上还有汉高皇帝的血脉,对故国岂能没有哀思之情。

        每年例行的教育结束后,郑兴让新生自己熟悉太学。

        太学一共有五个区域,南为成均,北为上庠(xiáng),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曰辟雍。辟雍最大,修筑在水畔,墙形如壁环。

        正北方是能容纳一万人的太学生舍,或许是王莽年轻时求学艰辛,当了皇帝后,便十分关切太学师生的生活起居。

        在太学中设立市场方便他们生活,又设常满仓供应粮食,叫学生们勿要饿着。建筑不管远近,都有长廊相连,上设屋檐,让学生们雨不涂足,暑不暴首。

        来自州郡太学生们虽然大多不是穷人,但郡官学相对简陋,进入制度完备的太学后都十分满意,听着郑兴对新政的赞誉,更是感动莫名。

        毕竟太学生,确实是王莽改制中的最大受益人,读书人头一次被捧到了最高处。

        刘秀倒是清楚自己来太学做什么,先是到了南边的成均馆,他有位同乡兼好友,名唤朱祐,字仲先,早几年入学,如今留在太学做“侍讲”。

      ¡¡¡¡ÁõÐãÀ´µ½³É¾ù½²ÌÃÍâʱ£¬ÖìµvÕýÔÚ¸øÒ»ÈºÌ«Ñ§ÉúÉϿΣ¬ËûÇÆ¼ûÃÅÍâÈսǴó×ìµÄÇàÄ꣬һÑÛ¾ÍÈϳöÊÇÁõÐã¡£ÖìµvÄêÉÙʱ³£È¥ô©ÁêÁõ¼Ò£¬ÓëËûÃÇÁ½ÐÖµÜÌ«ÊìÁË¡£

        “文叔,快进来。”

        朱祐也不管规矩,笑着招手让刘秀入内,让他坐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上,惹得太学生们纷纷侧目。

        而讲到一半,朱祐令众人自行诵读方才教的课,他则坐到了刘秀身边,十分高兴地说道:“文叔啊文叔,前几年伯升与我同来太学时约你一起,你却不肯,如今你是新晋【创建和谐家园】,而我却已是侍讲,还不叫声夫子来听听?”

        刘秀笑道:“若仲先肯收我,师事于你又有何不可?”

        朱祐忙摆手道:“方才只是玩笑,这太学之中,设了三十位博士。博士之下,又有主事八人、高弟八人、侍讲八人。非博士不可私自收徒,我区区一个小侍讲,只偶尔代师长来授业,可没资格教你。”

        太学也是等级分明,方才当着新生的面,给王莽大唱赞歌的郑兴是主事,昨天逼着刘秀更名的是高弟,都比朱祐高。

        朱祐又表示,他能给刘秀介绍师长。自从王莽上台,太学扩招开始,累计已有一万八百人在此游学,竞争越来越剧烈,往往得走关系才能拜入师门。

        “太学有六经、分为二十门家学,不知文叔想学哪一种?”

        刘秀来时就想好了,毫不犹豫:“我想学《尚书》!”

      ¡¡¡¡ÖìµvµÀ£º¡°Äª·ÇÊÇÒòΪµ±Äê²®ÉýÀ´³¤°²£¬Ñ§µÄ¾ÍÊÇÉÐÊ飿¡±

        确实有这原因,刘縯虽然在五六年前就混了个太学生名额,心思却全在结交豪杰上,花重金求人抄来的尚书也扔在家里,倒是刘秀监督奴婢干农活时无聊,翻过几遍。

        他来太学,也不单纯是为了学经,亦有见世面、知朝政、广交游的目的,选一个自己有基础的经术,能省很多精力。

        除此之外,刘秀还觉得,学尚书,能明仁君治民之道,明贤臣事君之理,在兄长一心想做大事的前提下,学了或能有裨益。

        “欲学古文?今文?”

        朱祐道:“古文尚书乃是今朝显学,由国师公之徒作为博士,年终射策时多有中者。”

        “吾不好古文。”

        刘秀摇头,他现在对国师公刘歆师徒是绕着走,哪还愿意去凑热闹。

        朱祐又道:“今文有《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三家,文叔且挑一个。”

        刘秀表示随便:“仲先与哪家熟悉,便荐我过去。”

        最终朱祐替刘秀找到了教授《欧阳尚书》的博士,庐江人许翁,字子威。

        等到刘秀去给许子威送束脩那天,正好刮大风,才出门他就感受到了一阵寒意,不由紧了紧身上的裘服,打了个哆嗦。

        “这北方,真是冷!”

        他的家乡南阳隶属荆州,气候温暖,哪似北国常安,一入冬寒风像是刀子般割肉,入夜后,屋里必须烧着火才能呆。

        朱祐带着刘秀抵达太学北面的上痒馆,找到许子威家时,发现其居住讲学的院落外,已经排起了长队,却是其他来拜师的新生。

        刘秀手里捧着束脩,其腰上已经挂着太学生每人专有的符传,上面写了他们的籍贯、姓名。

        他的目光被前方那人的名吸引了,这姓实在是太罕见了。

        “列尉郡,第八矫?”

        前头的第八矫也回头看了这美须眉的大嘴青年一眼,又瞥了下刘秀腰上的木牌。

        “前队郡,刘交?”

        ……

        拜完师后,今日并无授课,第八矫便回了一趟常安,他要向第五伦他们告辞,自此之后,第八矫就要常住太学了。

        才进宣明里的一进宅中,却发现这儿很是热闹,不单是景丹,连王隆也过来住了,正在埋头苦抄司马相如的辞赋,这是扬雄给他留的“作业”,天气寒冷,手冻得通红。

        “这天气实在是寒冷,季正快些进来。”

        第五伦让第八矫到屋内来,里面已经烧上了火炕,这应该是秦汉之际的发明,北方若没有这东西,冬天绝对很难熬。

        第五伦虽然将太学名额让了,但对那边还挺好奇,便问起第八矫的入学感受,这一问,却是让他颇为惊奇。

        先是听第八矫复述了主事们对王莽的赞歌,听说发动了十万学生、百姓跑去修三雍时,第五伦不由愕然。

        “王莽这厮,在搞宣传和发动群众方面,确实很有一套啊。”

        他还想起自家有面铜镜上的铭文。

        找来一看,果见上面有两句话:“新兴辟雍建明堂,然于举土列侯王。”

        “将军令尹民所行,诸生万舍在北方,乐中央……”

        大概是三雍建成时制作的纪念品。

      ¡¡¡¡ÓÖÌýµÚ°Ë½ÃÃèÊö̫ѧ¸ñ¾Ö£¬µÚÎåÂײ»ÓÉݸ¶û¡£

        “这不就是后世的大学城么?不止学生多达万余,里面还有市场、食堂。”

      ¡¡¡¡ÖÁÓÚ̫ѧÀïµÄÎå¸ö²¿·Ö£¬±ÙÓº¡¢³É¾ù¡¢ÉÏâÔ¡¢¶«Ðò¡¢î­£¨g¨³£©×Ú£¬¸úºóÊÀ´óѧÀïÄÇЩÃû×Ö¹ÅÏã¹ÅÉ«µÄÂ¥¼òÖ±²»ÒªÌ«Ïñ¡£

        在王莽和他的国师将乐经补齐后,加上《诗》《书》《礼》《易》《春秋》,太学中六经齐备,恰似六大学院。

        每经根据师承训诂章句不同,又裂变成了许多小门派,诸如什么《春秋左氏传》《公羊》《榖梁》,则酷似学院下分出的系专业。

        三十位博士相当于专业导师,至于再往下的主事、高弟、侍讲,则像极了辅导员、临时讲师、博士后啥的。

        可惜啊,第五伦暗笑,都是文科。

        这时候,也在太学读过几年的景丹回来了,补充说:“除去六经外,当年陛下修成太学后,还不拘一格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诸如天文、地理、图谶、钟律、数术、月令、阴阳及兵法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至者前后千数人,聚集在东序馆。”

        第五伦再次愣了:“这还是座综合性大学?”

        第五伦顿时觉得,后世论“世上最古老的大学”往往算到欧洲去,新莽太学表示不服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22: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