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即便徐春书和冥绝耳朵再不好,这许多闲言碎语也不可能没听到,更何况身边还有诸多同僚。冥绝是死板着脸,一副冷冰冰的模样,徐春书则是一脸的无奈,光是他劈了那个忍者的事,就被其他人盘问了半天,要不是他的位阶好歹还高那么一星半点,说不定马上就有人讨要他的绝活。
就这么一路招摇过市,风无痕一行到了连江县的越府,越明钟一早得了消息,下人是一拨拨派了出去,就盯着风无痕的行程。待到这位皇子钦差到了门前,越家黑压压的一片人立马跪迎了下去。“草民越明钟率家中人等,叩见七殿下!”越明钟朗声道,“殿下大驾光临,本应远迎,无奈连江地方简陋,草民等得知消息又晚,失礼之处,尚祈殿下见谅。”
“越老先生言重了。”风无痕伸手虚扶道,“老先生乃是福建百姓交口称赞的大善人,此次赈灾又捐物捐粮,倒是让本王好生佩服越家高义,何来怪罪之语?”
两人一来一往客套了一番,站在后面的其他人听了心里就腻味透了,明知道风无痕话里有些夹枪带棒的,还不得不露出奉承的笑容。越起烟夹在人群中,神情异常复杂,那天过后,风无痕就似乎忘记了这回事,自己也是有意回避。不过,罗家这些日子来倒是收敛了许多,爷爷和几个执事也都怀疑那次刺杀和罗家有关,无奈这个“盟友”似乎无意借此理由除掉罗家,自己也只能干着急。若不是今天得了消息风无痕朝自家这边过来,越起烟说不定就要找上门去了。
越明钟一直将这位皇子钦差引到正厅中,这才让众多家人退下,风无痕也很识趣,身边只留了陈令诚、师京奇、小方子和冥绝而已。既然不是完全的密议,房门便是敞开着的,不过无关人等早就被驱逐开了,徐春书是领着几个老侍卫板着脸守在了门外,一副忠心侍主的样子,让越家人好一阵郁闷。
“殿下终于有空莅临越家,真是难得啊。”不等家主开口,越起烟抢先发话道,她本是没有资格参加此等会面,只不过家中高层尽知她算是半个皇家人,因此破例准了她与座,谁想到她居然如此不顾身份。
“放肆,起烟,这里有你说话的余地么?”越明钟斥道,“殿下,女孩子不懂事,还请不要见怪。”他打量着风无痕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调解道。
风无痕眼睛一跳,却是有几分诧异,依照他那天对越起烟的认识,此女绝不是使小性的那种大家闺秀,反倒是有男子风范。“无妨,越小姐之言也是事实。本王近来事务繁忙,偏偏又撞着了几件麻烦事,因此倒是来晚了些。越老先生,本王应早些向你道谢才是。”
“哪里。”越明钟谦让道,“草民世居福建,为百姓做些善事原就是应当,哪敢当殿下一个谢字,只求将来平平安安,越家子孙无忧,也就够了。”他话里明显带着试探之意。
“积德行善,子孙自然能太平安乐,越老先生大可不必操心。”风无痕语带双关道,“越家女儿便胜似普通男儿,想来越家定是人才济济,到时本王要是问越老先生要几个人使用,还望你不要拒绝才好。”
“那是自然。”越明钟和众执事尽皆大喜,风无痕此言无疑是说得空会提拔一些越氏子弟,这对于越家来说,不啻是天大的喜事,几个年纪稍大的执事便都拿眼睛去扫越起烟,显然是认为这个后辈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越明钟也瞧瞧自己的孙女,脸色数变,终于咬牙道:“殿下此次前来福建,是否没有携带家眷?”
风无痕一愣,但他马上瞥见了越起烟苍白的脸色,立即明了越明钟的意思,心中苦笑不已。该来的总得来,他早试探过郭汉谨和卢思芒,知道八闽世家中,虽然罗家是后起之秀,声势日盛,但论真正实力和行事手段,还是越家风评好些,因此也就默认了上次的交易。
“本王此次出京乃是公干,怎敢携带家眷。”风无痕笑道,“越老先生是不知道朝廷规矩,凡是钦差出京,一向是不带女眷的,连丫鬟尚且违制,又何况家眷?”
“倒是老夫孤陋寡闻了。”越明钟哪会不懂这些,只不过是借此说话罢了,“殿下在福建孤身一人,想必身边人伺候得也不甚周到。老夫这个孙女起烟,虽说不是什么天姿国色,但也是才貌双全,若是殿下答允,老夫有意让此女奉巾帚,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众执事连忙在一旁帮衬,仿佛越起烟嫁不出去一般。她冷眼旁观着这些家族的长辈们,心中无比悲哀,婚姻,富家或贵族女子的婚姻,仿佛永远都是为了政治和利益,没有自己可作主的时候。不过,幸亏不是让自己嫁给傻子或纨绔子弟,只不过,嫁给风无痕这样的天潢贵胄,恐怕自己很难赢得丈夫的宠爱,不过,她也不在乎那么多。既然生在越家,她早有了觉悟,只可惜自己身为女子,否则将来的家主之位必是自己的。
“越老先生美意,原本不应推辞,无奈本王身为皇族,又是奉旨出京,私自纳妃实在不妥。若是福建之事能顺利解决,本王一定奏报父皇,给越小姐一个名分,否则岂不是委屈了堂堂大家之女?”风无痕话虽说得冠冕堂皇,却是别有深意,越家不过是商贾世家,若是想为越起烟挣一个皇子侧妃的名分,恐怕还要拿出点行动给皇帝看看才行。他扫了越起烟一眼,心中不禁有些怜悯,若是她为男子,恐怕就不会陷入此等尴尬境地了。
越明钟和众执事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了数,不管怎么说,机会是一定得把握好的。“起烟能入侍殿下,乃是越家门楣最大的荣耀,殿下放心,福建之事,老夫定会率家人全力以报!唉,只可惜如今越家已大不如前,否则哪会容得先前那批粮商坑害百姓。实在是惭愧啊!”说到后来,他摇头叹气,摆出了一副悲天悯人的架势。
风无痕瞥了瞥身后默不作声的师京奇,心中了然,这越家家主显然是想借自己把罗家压下去,不过,现在自己可不能把话说死,一切都得等罗家之行结束再说。“越老先生高义,本王绝不会忘记。粮商的事情,郭大人和卢大人也一直在追查中,稍晚时,本王还要去拜访一下罗家,询问些情况。此次赈灾,罗家也出了不少力,于情于理,本王都应该去登门造访一次才是。不过,本王对罗家向来知之甚少,恐怕届时会出洋相哦。”
“殿下如果不介意,老夫倒是可以送殿下一位帮手。”越明钟琢磨再三,顿时恍然大悟,风无痕虽不能明里太过亲近越家,但能让自家人跟在这位主儿身边,那可就是最好不过了,“老夫闲来无事,也在家里【创建和谐家园】了不少能干的后生,其中有一人最是出色,殿下若是不嫌弃,就收留这孩子在身边,福建之事,他是廖若指掌,也好为殿下多一个参谋。”
无痕篇 第二卷 展翅 第四十二章 罗氏
为了避人耳目,风无痕出门时,并未带上那个名叫绵英的青年。照他的暗示,越明钟将绵英送到了郭汉谨府上,然后由这位布政使大人出面荐给了钦差。绵英虽在越家呆了多年,但外人大多不识这个家主的心腹,因此风无痕也就不虞有【创建和谐家园】劾他一个收留身份不明之人的罪名。
照陈令诚的说法,如今风无痕是不管好坏,身边杂七杂八的人一箩筐,皇帝塞来了十几个侍卫,外加一个不明底细的小五子;海家二小姐也呆在钦差行辕;越家那还有一个越起烟等着嫁过来,现在这主儿还主动问越明钟讨了个人,这根本就是一锅大杂烩,分都分不清。不过,对于这个像是自己子辈的少年,他还是分外满意,总算自己女儿没有跟错人,虽然心不可能都系在红如身上,但在女色方面还是有所节制的,否则要换了风无候,早把越起烟留在了钦差行辕,哪还用得着那些遮掩?
正在罗家上下为了风无痕只去了越家而坐立不安的时候,钦差行辕终于传来了消息,风无痕将于九月二十七驾临罗家。这个消息终于让罗家上下松了口气,虽说刺杀的事最后并未牵连到他们,但这犹如一个刺一般横在所有人心头,一个不慎就是抄家灭族,他们如何能不忐忑。罗允谦早早地吩咐了各房的差事,希图给这位皇子钦差留一个好印象。
可惜,天公不作美,一连好几个大晴天后,九月二十七这天,竟从一早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原本早清扫完的道路也变得泥泞不堪,让家主罗允谦烦恼不已。家中几个迷信的老人甚至长吁短叹,埋怨起时运不济来,直到罗允谦摆出家主的架势,这些流言才好不容易平息了。一大家子人只能翘首盼望钦差的行程不要因为这倒霉的雨而耽误了。
虽然姗姗来迟,但风无痕一行并未被雨阻住,只不过路遇一个拦驾告状的,倒是他这次为钦差第一次碰到。不过,罗家早已得了通知,因此风无痕便命徐春书看管那人,准备回程中再作盘问。
同样是一通没营养的礼节仪式后,罗允谦恭恭敬敬地将这位皇子钦差迎进了府里。与越家的竭力平淡不同,罗家的陈设却豪奢得很,处处都是一片富丽堂皇的颜色,风无痕分明瞧见自己那两个“心腹”的眼中,暴发户的意味显露无疑。虽然肯定罗家上下并无人识得绵英,但为了稳妥,风无痕还是把那青年留在了外面,仍旧照例只带了四人进了正厅。
端详着正厅中的陈设,风无痕似乎不经意地问道:“罗先生这里别有一番风味啊,不知当时二哥到此地时,是否也有和本王一样的感觉?”
罗允谦不禁一怔,风无论的来访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自己刻意淡忘,再加上知情的下人几乎都被灭了口,这个主儿怎么开口就问这个,难道……他不敢理会额头沁出的冷汗,连忙答道:“七殿下说笑了,想来已故二殿下何等身份,哪能轻易驾临寒舍?说来也不怕七殿下笑话,罗家这几十年来,向少官府中人走动,那像越家那般风光。殿下此次大驾光临,已是家族最大的盛事,罗某将来若是留碑纪念,定当将此铭刻其上,也好让子孙沾一点贵气。”
风无痕置之一笑,他早料到罗允谦会矢口否认,毕竟和一个死得不明不白的皇子有瓜葛,对于一个商贾世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越起烟说罗家还有一个暗处的靠山,他只信了八分,看灾后罗家的表现,确实有此可能,但是,那个幕后的神秘人是否对自己真的有敌意,那才是他此行的最大目的,希望能套出一点点东西来。
“罗先生这么一说,本王倒是有些惶恐了。不过是担着个皇族的虚名,哪比得上罗先生生意遍布八闽,财源滚滚而来。”他的脸上带了几分讥诮的笑意,“前几日,还有人来衙门告福建豪族恃强凌弱,侵占土地呢。”
罗允谦狠狠瞪了一眼旁边的几个兄弟辈,他怎么不知道那些背地里的勾当。越家陆陆续续退还了不少有主田地,他早就有些纳闷,那越家的哪个执事没有从中捞到些好处,怎么会大发善心地归还田产,敢情是早得了消息。
“唉,一大家子人,总有几个不肖子弟,倒叫殿下见笑了。”罗允谦深深一揖,“若是确有牵涉到罗家子弟的,殿下不妨严加处置。罗某之过使得百姓怨尤,实在是罪过。”
罗允谦如此退让,风无痕倒不好再过逼迫,毕竟人家是地头蛇。可主子不开口,背后的师京奇却从一幅字画中看出了点明堂,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试试。
“罗先生,请恕师某无礼,墙上那幅《富丽牡丹图》甚是华贵,似乎出自名家手笔。师某向喜附庸风雅,不知您能否告知此画出自何人之手?”师京奇抢前一步,恭敬地施礼问道。
风无痕有些期待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幕僚,上次在越家倒没见他随意插话,这个节骨眼上,他才不相信这个心思深沉的人会对一幅死物感兴趣。
罗允谦对师京奇原本并未多加注意,不过,身为幕僚居然敢在主人说话时插嘴,足见他并不平凡。他凝神看了看那幅牡丹图,也未发现什么犯禁之处,因此也就笑道:“没想到师先生对书画也颇有见地。此画是京城名家范承子所作,不过算不上他的最优品,只不过是朋友所赠,罗某挂在此地也只是聊表思念之情罢了。”这话半真半假,赠画的确实是罗允谦的朋友,只不过他也是受人之托,需知范承子的东西传世并不多,此画也算是价值连城,并非普通人能落手的。
“殿下,如果师某未记错,画边的那首诗似乎并非凡品。”师京奇沉声道,“殿下不妨仔细看看。”
“哦?”风无痕不禁来了兴趣,饶有兴致地查看起那幅牡丹来,果不其然,那诗词虽未落款,但察其意境,分明是自己的老师海从芮所作,自己几乎一时被糊弄了过去,“字是好字,诗也是佳作,再配上这名家之画可谓是相得益彰。只是这诗,本王似乎在哪里见过?”
罗允谦不禁有些慌了,难道当初那人送的画也有蹊跷。他心中不免后悔,自家人都是些不懂书画的人,从来没对这牡丹图有过研究,谁想那看似普通的幕僚竟然从画里看出点玄机,若真的透露出一星半点玩意,别说自己,就连整个家族都得一起遭殃。想到这里,他连忙陪笑道:“草民这里都是粗人,不懂这些,罗某那朋友在京中交游广阔,说不得是哪位权贵所作,七殿下听过也不奇怪。”
风无痕哦了一声,也就装作不在意墙上那画。既然已经有了头绪,那就无须和罗允谦较真。相对于越明钟的热情,罗家因为没有事先的接触,在这种人多嘴杂的时刻也不敢贸然提出什么可交换条件,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继续和风无痕的谈话。罗允谦此时最后悔的是留了家中的那几个老人,否则倒是可以试着攀谈些东西,至不济也能混个脸熟,下次也好去行辕拜访。
罗允文就看着自己的堂兄一副想巴结却又巴结不上的样子,心中暗暗好笑,依他看来,京里的那位大人物比这个只有皇子名义的钦差要管用得多,只可惜堂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家族已经受了别人那么多好处,还想改换门庭?怪不得那人属意自己呢!他微带不屑地瞟了风无痕一眼,却不小心和冥绝冰冷的目光碰到了一块,那种【创建和谐家园】裸的敌意和杀气让他禁不住打了个寒噤。那择人而噬的目光,让他不禁想起自己那批忍者中最杰出的人物,不,此人竟比自己的得力手下更厉害,恐怕只有教导他们忍术的老师,那个已经回倭国的矮子才能敌得过此人。罗允文装作不在意地将眼神投在别处,心底却在盘算着该怎么把此事回报给京里的那位大人。
回程的路上,风无痕这才问起那个拦轿喊冤的人,谁想不问倒好,一问之下,他才醒觉自己是兜揽了一个多大的麻烦。此人名叫聂其,是前任巡抚聂思远家的下人,聂思远临死前遣散了所有家奴,每人都得了些赏赐物件,而此人由于平常伺候得殷勤,人又老实,得了好几件价值不菲的东西。谁料变卖时,那典当的仁源当铺居然说是宫里的物件,要抓他见官,他吓得逃了出来,连东西都不敢讨要,最后还是咬牙在郊外拦了钦差车驾。
风无痕并不相信分号满天下的仁源当铺会诬赖一个小民,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那些东西来历不正。要么东西是二哥留在聂思远处的,要么是其他人给聂的,不管是哪种,一旦追查,又不知要闹起多大的风波。他随意打量着这个老实得近乎憨厚的中年人,半晌才迸出一句,“东西本王会帮你讨回来,聂其,本王很是喜欢你直爽的性子,想留你使唤,你可愿意?”
老实八交的聂其傻乎乎地看了风无痕半天,突然一个头磕了下去,结结巴巴地道:“奴才,奴才本来就是下人,以后,以后就听王爷的话了。”
风无痕无奈地摇了摇头,还能怎么办?此人太过老实,留在外面,若是再爆出点什么事来,自己只有更难做,还不如留了在身边,唉,真是如陈令诚所说,自己都快连小猫小狗一起收容了。
无痕篇 第三卷 长击 第一章 新官
眼看着就要入冬,福建的局势也逐渐好转了起来,百姓都传说是有钦差大臣镇着的缘故,富家大户们纷纷减了下年的租子,越家和罗家更是每旬一次粥场,又时不时散出些旧衣裳,各地的分号也是跟在后面做善事,因此,当初流民四散的场景倒是没有再出现过,连那场形如屠杀的惨案也没了后续。
周家老街上的庐香酒肆也重新开了张,生意倒也不错,似乎没人忌讳这里死过人。上至掌柜下至跑堂的小二,个个都闭口不提当日的事,只是殷勤地招呼着客人,若是那个不长眼睛地提起了那事,掌柜定会客客气气地将他请出去。用一句通俗话说,就是咱老百姓不掺和官家那点破事。
虽然生意不错,但也就是些寻常百姓打些小酒和下酒菜什么的,真正的贵客都上街那头的落英楼去了,哪会上这来,因此一向都是人声鼎沸,嘈杂不堪的,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氛围。不过,今日的酒肆里却是有些蹊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衣着不凡的中年人身上,不敢放声谈笑。
宋峻闲很是郁闷,自己这个湖广布政使当得好好的,朝廷之上,吏部尚书萧云朝却偏偏建议让自己来当福建巡抚。若不是他也算一个消息灵通人士,恐怕还得为升官庆贺不已,可惜得到的消息却是皇帝不同意撤换福建的布政使和按察使,最后,萧云朝只能把自己这个和福建毫无瓜葛的人抬了出来,希图等福建局势再乱些,就好名正言顺地换人了。
宋峻闲起初也是颇为失落,因此才只带了几个从人先进了福州,打算看看风色,谁料这里还算太平,没有想象中的萧条景象。不过,周家老街的屠杀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这也是他不去繁华的落英楼而选择了这个百姓汇集之地的原因。只不过,他的衣着再简单,和那些最下层的百姓仍然有着本质的差别,再加上多年为官的居移体,养易气,自有那么一分凛然的风范,和酒肆的氛围格格不入。
“小二!”他有些不耐烦地叫道,心底已经有些后悔,只能寄希望于这跑堂的能透露点什么。
“这位爷,您有什么吩咐?”跑堂的福乐笑呵呵地凑上前来,他和掌柜的早看出乐这位客官的不凡,唯恐他是钦差行辕里的人,因此伺候得也是格外卖力。
“向你打听个事。”
福乐心里咯噔一下,眼睛不由向掌柜瞟去,嘴上却答应得快,“爷,只要是小的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说不久前这条街上发生过流民骚乱,究竟是真是假?”宋峻闲的眼神变得炯炯的,利箭般的目光直射福乐的眼睛。
“爷,您别这样看小的,怪寒碜人的。”福乐脸色只是微微一变,随即避过了目光,“小的只是个跑堂的,不懂那些大道理。再说了,不管什么事,只要现在我们小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得去不就成了。爷,小的知道您是大人物,就别难为我们了。”
宋峻闲听得直摇头,没想到这些百姓如此执拗,不过,看来那小二也没说错,百姓的日子只要能过得去,他们就不会理会官家又闹了什么明堂。唉,若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性命,他掺和干什么,躲还来不及呢!
抬手放下了一锭银子,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酒肆,两个小厮也连忙跟了上去,老爷这次来福建连家眷都不带,夫人早就吩咐他们要看顾好主子,两人真是寸步都不敢离。
福乐愣愣地看着那锭足有二三两重的银子,脸上满是疑惑。说这位爷是行辕的人吧,他又问起福州人尽皆知的那件事;说他是外乡生意人吧,看起来气度又不像,竟是仿佛京里派来的钦差一般。要不是他知道那位皇子钦差年轻得很,一定会错认了。
“别看了!”掌柜狠狠给了福乐一个栗子,“快去收拾,今天算你晓事,否则我非得给东家辞退不可,把银子拿来!”
福乐傻了,感情后面那句才是正经,他闷闷不乐地把银子递了过去,实在是眼馋得很。不过,念及自己这差事谋得也不容易,他只是多看了那银子一眼,方才恋恋不舍地去干活了。掌柜和福乐都没注意,靠门处那张桌子的两位客人,在宋峻闲出门时,也丢下几个铜钱跟了上去。
大街上虽算不上十分萧条,但人还是不多,宋峻闲随意地逛着,毕竟这是他即将就任巡抚的地方。路上并没有多少流民乞丐,他清楚,作为省城,恐怕不会放这些人进来,路上看到的灾民不多,景象却是令人感到凄楚。毕竟福建还算是富饶之地,沦落到此也是托了前任巡抚和郭卢二人的“福”,因此宋峻闲也对皇帝不罢免郭汉谨和卢思芒感到分外不解。
“宋大人好逍遥啊!”他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笑声,“初来乍到的就在闲逛,显然心系一方百姓,看来福建是有福了。”
宋峻闲心中吃惊不已,回头一看,却是一个熟人,“绪昌贤弟,你怎么会在这里?”他和师京奇也算是同乡,虽然以前有些不惯这位师大才子的骄傲模样,但对他的履试不第还是有些惋惜的,“你怎么也到了福建?”
“看来宋兄似乎消息还不够灵通啊。”师京奇见宋峻闲对自己甚是亲切,也就自然而然地改了称呼,“京里难道没有人告诉你么,我现在是七殿下的幕僚,不是往昔的自由身了。”
宋峻闲愣了半晌方才回过神来,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傲骨铮铮的师京奇居然会投靠了七皇子,就算旁人告诉他,恐怕他也会嗤之以鼻。不过,当事人既然亲口透露,想必并不以为辱。“绪昌贤弟,你实在……”
“呵呵,我估计几乎每个熟人听了此事都会不相信,不过呢,也许老天注定我和七殿下有缘。”师京奇自嘲道,“倒是宋兄,你一来福州就被臬司衙门的人逮个正着,他们可是一直憋着劲再查前一阵的那几件事。偏偏你还在这瞎逛,换了别人,说不定就安你一个藐视皇子的罪名。至不济你得先和七殿下打个招呼吧?”
这下轮到宋峻闲苦笑了,他哪想得到自己的行踪都落到别人的眼皮底下。“好了,绪昌,我领你的好还不行吗?我那就跟来了十几个人,都在客栈里蹲着,我这不是想看看情况嘛。好了,我这就跟你去见七殿下。唉,这些日子在福建,也苦了你们了。真不知你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乌七八糟的事情这么多!”
师京奇也不理会他的牢骚,招呼了一下那两个小厮,随后便笑着引路,丝毫没注意身后跟了几条尾巴。宋峻闲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路上的见闻,听得师京奇一阵好笑。早听说这老乡最喜发牢骚,因此同僚最怕和他聊天,一不留神就成了“倾吐”的对象,最是没意思。
“没想到宋大人居然轻车简从到了福州,本王真是意外得很。”与宋峻闲想象不同,风无痕见到他来,仿佛松了口气,“宋大人此来福建,也算是高升了,不过有了前车之鉴,本王这个钦差又杵在这儿,恐怕这巡抚掣肘更重吧。”
谁说不是呢?宋峻闲在心中回答,不过,他可不敢把这些摆在面上,毕竟他和这位皇子钦差还不很熟。皇帝虽是任命了他为新任巡抚,但仍未撤销风无痕钦差的头衔,因此他这封疆大吏当得最是无味。“殿下说笑了,掣肘哪里为官没有?何况有殿下的天子剑撑腰,下官说话怎么也能硬气一点不是?”
两人心照不宣地一阵大笑,风无痕对这个新来的巡抚也不禁有些好感。“本王也希望如此,宋大人,毕竟福建民情复杂,你这个巡抚可是要尽十二分的心力才行。本王年轻,如若有些事想得不够周到之处,还请你多指点。”
“不敢不敢。”宋峻闲连忙推辞,“不过,倒是要请殿下为下官引见一下郭大人和卢大人,毕竟他们治理福建多年,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巡抚若是不能让他们服帖,恐怕下官迟早也得卷铺盖走路。”他这话说得显然有些埋怨,毕竟郭卢二人身上的事情太多,只要能不牵连到自己,他已是要阿弥陀佛了。
“宋大人,见面不难,难得是交心。”风无痕忍不住提醒道,“福建豪族势力强大,民风又多变,你万不可因郭大人和卢大人有罪在身而轻视了他们。况且你刚才也说得很清楚了,若要在此为官长久,你们三人若是生分,那迟早是一起离任,一个都剩不下来。”
宋峻闲凛然色变,连忙恭恭敬敬地行礼道:“殿下提醒,下官一定铭记在心,定当以百姓为重,还凌云一个干净的福建。”
“唉,宋大人,本王知道你官声甚佳,不过,福建干不干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和御史的风评。本王也不多说了,毕竟在这里多呆了两个月,你自己好生考虑吧。”风无痕有些佩服宋峻闲的风骨,不过,他似乎有些不好的预感,只能希望这个巡抚能多干些时候了。
无痕篇 第三卷 长击 第二章 排挤
郭汉谨和卢思芒实在是尴尬得很,尽管按照往常的惯例,布政使只是比巡抚低一级而已,按察使也仅是低两级,可是皇帝奇怪的处置,让他们的品级和官职几乎不成比例,因此在宋峻闲的面前,两人都有些不安。
“郭大人,卢大人,本官就不罗嗦了。福建的事,上头的很多大员都极为不满,两位的官职能够保住,那是皇上的体恤,就连本官升的这一级,也是皇上的考量。天威难测,若是我们想保住官位前程,恐怕得实实在在做出点什么,否则,到时就得一撸到底了。”宋峻闲冷笑连连,“真人面前不说暗话,本官不管两位之前政绩如何,总而言之,一个月之内,必须妥善安置好仍然流落在外的民众,福建不能再有流民,这是其一。”他顿了一顿,满意地看着郭汉谨和卢思芒微微有些着汗的神情。
“其二,福建的商人生意遍布天下,无论是倭商还是夷人,他们都是说得上话的,但是,这些年来,这些巨商们缴了多少赋税?本官查了一下历年福建的赋税册子,似乎有很多不明不白的帐目,似乎昔日聂大人对此大大失察了。因此本官上任的第二件事,就是对这类商贾课以严税,此事朝廷早有明文,想必他们也不敢太过放肆,所以还要请两位鼎力相助。”宋峻闲的语气与其说是请求,还不如说是命令。
郭汉谨和卢思芒对视一眼,同时倒抽了一口凉气。这位新任巡抚大人胃口还真是够大,居然敢动到那些人身上?他们心中不由对宋峻闲的要求下了定论,如此不识时务的巡抚,恐怕干不了多久,连那位皇子钦差都不敢下手的事,他居然敢做,简直是自不量力啊。
“宋大人乃是我二人的上宪,下官等自当遵从大人之命。”郭汉谨略略欠身,恭谨地答道。
宋峻闲轻轻点了点头,“本官就在此谢过了。其三,就是丈量大灾后真正的无主田地,福建此次水灾过后,百姓死伤无数,想必空余田地必不在少数。官府一定要尽快将这些田地囤积起来,合适的可以贱卖给普通百姓一部分。剩下的可在明年春前雇人耕种,这样也可以给那些穷苦人一个生计。待到田地价格升了之后,再逐步加价卖出,应该也能够弥补福建官库的大笔亏空。”
这一条就更加了不得,话是一点没错,可是在福建,大灾后正是地土兼并最厉害的时候,哪个人会把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出来。越家是吐过没错,可他们早从风无痕口中陆陆续续听说了事情的经过,自然知道那只不过是交易罢了。唉,都是些得罪人的差事,他们已经有些怀疑宋峻闲是不是被湖北那帮人排挤出来的。毕竟人在官场,上面的大佬又一个个都虎视眈眈地护着自己人,只有小心谨慎的分,哪敢这么胡来。
“宋大人有命,下官自然遵从。”卢思芒硬邦邦地回了一句,他不如郭汉谨会摆表面功夫,因此当初才会轻易上当,“只不过口说无凭,还请大人下了宪令,让差役们张贴告示才好。”
这一招可谓极毒,如此一来,郭汉谨和卢思芒即便参与了这些举措,也能推脱到宋峻闲身上。郭汉谨暗暗称快,眼睛也不禁瞟向这位新任巡抚,期待着他的回应。
宋峻闲也算是在官场厮混了多年,如何不知道两人的龌龊心思。可是,他的毕生心愿便是作名臣,因此不管在哪里为官都是讨人嫌,此次好不容易能为真正的封疆大吏,哪里还计较这些。在他看来,若是稳定了一方局势,皇帝那里不但会褒奖,将来入主中枢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是一次豪赌,他不想轻易退步。
“很好,本官立刻就让师爷去拟文,告示早一点出去,就能早一些解决福建的混乱。”宋峻闲沉声道,他这次来福建,别的从人没带几个,师爷却是搬了整个湖广布政使任上的班子,足足六个人,“两位也尽快准备一下吧,想来这些日子就要忙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一阵鸡飞狗跳,福建上下无不知晓上头派来了个愣头青巡抚,虽说他的年纪已经不小,官也是越做越大,可这事情是怎么看怎么古怪。告示上的三条,普通老百姓不懂,读书人不以为然,商贾地主们更是恨得咬牙切齿。风无痕已经接二连三地收到过不少拜帖,无奈他自忖宋峻闲不是个容易回头的人,也只能先冷眼看着他对福建重新洗牌。
然而,这位皇子钦差不动,其他人可不会干坐着等死。那些大地主们和京中的大员都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早早地托门路上京去打点,竟是把一位两袖清风的巡抚大人说成是贪赃枉法,无恶不作之流。至于商贾们,更是纷纷偃旗息鼓,叫嚣着生意难做,把明面上的勾当都停了,暗地里却加紧了步伐。总而言之,宋峻闲的步子进展得格外缓慢。
“下官参见殿下。”
只不过是半个月的功夫,风无痕就发现宋峻闲似乎老了很多,心中不禁有些叹息,不可否认,这位巡抚无论是气度还是操守,都是上品,所提的策略也确实都可行。可是,福建这淌混水太深,稍不留神就会全盘皆没。他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人,过分心急了。
“宋大人坐吧。”风无痕的语气仍是一如既往的淡然,“这些天来,你也辛苦了。”
宋峻闲只感到心中一暖,外面的人给他脸色看也就罢了,那几个他使惯了的师爷甚至也有撂挑子的,在这个节骨眼上提了辞呈,让他好生郁闷。一个资格够老的夫子甚至也在暗地里劝他收手,可是,已经做到这样,他怎么甘心?
“殿下言重了。下官既然领着巡抚之职,享用着朝廷俸禄,就得兢兢业业,不敢有负皇上重托。”宋峻闲正色道,“下官今天前来,是有事相求,望殿下允准。”
“什么事?”风无痕有些警觉,虽说还欣赏宋的为人,但他并不想轻易搅和进去,毕竟他这个皇子钦差虽有监察之权,但在巡抚已上任后干涉地方政务,传扬出去非被御史奏上一本不可。
“殿下能否下帖子邀请一下越家和罗家的主事人?”宋峻闲的表情有些无奈,“下官几次三番请他们过府叙事,来的都是作不得主的小字辈,老的都躲在后面,一个都不肯发一句言语。八闽商贾,以越罗二家居首,若是不能摆平他们,其余人也不会遵纪守法。”
风无痕不禁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宋峻闲的初衷确实不错,可是,越罗二家是何等的架子,当初郭汉谨和卢思芒联袂去拜访还是碰了钉子,他只是下帖子请,结果当然不言而喻。“子真,本王冒昧劝你一句。越罗二家虽是商贾,做官的也不在少数。我朝虽对经商者后代为官多有限制,但此等巨族却不在此例。你的架子太大了,这些人是请得动的么?”风无痕突然称呼起宋峻闲的字来,神色也亲切了些,“你初来福建,业已树敌无数,长此以往,恐怕会为下属不服啊!”
“殿下,官为官,民为民,皆该恪守本分。那些商贾后人为官,原本就有违我朝祖制,我等身为父母官,对他们格外礼敬,则上下不分矣。”宋峻闲的表情几乎让风无痕想起了那些成年嚷着之乎者也的老夫子,“殿下乃贵胄,怎可效仿福建先前那些官吏?越罗两家势力再大,焉能一手遮天,下官决计不信他们敢抗拒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