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平面狗]石目》-第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平面狗]3.石目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遭到了一场严重的流感侵袭。由于没有医疗知识,村民们只能被动而毫无抵抗的接受死亡。有些家庭失去了劳动力,不知所措的过着日暮途穷的生活,有些人甚至失去了所有家人,只剩下自己一个。

        有一对夫妇,失去了他们的孩子。他们把已经变得冰冷的孩子放在草席上,整整一天一夜都沉浸在悲叹之中。在贫穷的时期下,连吃的东西也没有,孩子的胳膊像树枝一样的细。夫妇二人把孩子放在一个小小的棺材中,打算找个环境好的地方下葬,于是二人抱着孩子的棺材上了山。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了,周围也暗了下来。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遮挡着月光,在黑暗的笼罩下,夫妇感到一种难以招架的压迫感。附近没有人家,抬着棺材的手中承担着孩子过于轻的体重。

        突然,夫妇觉得后面好像有什么人。

        身后传来沙拉沙拉沙拉沙拉的声音。

        妻子正要回头看的时候,丈夫阻止了她,并说:“大概只是树叶的声音吧”。

        不久身后又传来了人的脚步声,而且听上去非常像是个孩子的脚步声。

        咚咚咚,咚咚咚的响着。

        妻子再一次准备回头一看究竟,丈夫再一次阻止了她,说:“在这种深山老林中怎么会有什么小孩子”。

        接着,身后响起了小孩子说话的声音。“妈妈,妈妈,回头看看我啊”这样声声的呼唤着。这声音,不正是自己明明已经死去的孩子的声音么?刚刚失去自己孩子的母亲下意识的回过了头。

        身后哪里有什么孩子,直挺挺的站着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石目。是她模仿了死去孩子的声音在呼唤着母亲。

        只要是看了石目眼睛的人就都会变成石头。妻子就这样保持着回身的姿势变成了石头。

        男人吓得紧闭起双眼,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要睁开眼睛,不可以看面前的女子,不然就会变成石头的。

        石目的脚步声慢慢的逼近,粘乎乎的触摸着男人的脸颊和手臂。男人努力的忍耐着不睁开双眼,就这样什么都不看的丢下手中的棺材,和身边已经石化的妻子,从山上跳了下去。

        作者:天翼星 回复日期:2007-1-25 12:32:41

        一

        升入小学后不久,我就搬到了父亲的家,开始了在这里的生活。之前生活的地方已经记不太清楚了。那些回忆已经随着母亲一起,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只留下淡淡的余味。

        唯一一点还勉强残留在我脑海中的古老影像,就是那些和父亲家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所留下的些许记忆碎片。而这些记忆也已经变得黯淡失色了。

        我只依稀记得那时的房间十分狭小,只有四张榻榻米大小,窗上的木制窗框十分的粗糙,墙上还挂着照片。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照耀在母亲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不知道是因为逆光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我年纪太小,总觉得母亲的影子好大好长。我躺在那里边翻着身,边听着母亲哼唱的摇篮曲。

        现在,即使是长大成人,走入了社会,这些古老的影像和摇篮曲的歌词还是从来不曾忘记过。

        小学时期我都是在没有妈妈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只有爸爸,爷爷奶奶,叔父和我一起生活。

        我家在山脚下,虽然地势极度倾斜,但是我家的房子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就建在林中的空地上。虽然很旧,但是五个人住的话还是非常宽敞的,有一半以上的屋子都是空着的。屋前斜着一条下坡路,经过它去上学的时候非常的轻松,但是放学回来时爬上来却很困难。在坡路的两侧时不时会有一些称阶梯状的水田,所以为了抄近路,我往往会穿过田间小路去学校。有时也会改变路线,冲过灌木丛或是陌生人家的院子跑去学校。

        在去学校路上的分叉口处有一间小巧雅致的像佛堂一样的小建筑。说是像佛堂一样,其实只有小孩子身高那么高的佛龛,被建在树丛之中,安静得隐蔽在淡淡的阴影中。

        佛龛里面供着一位地藏菩萨,周身被蜘蛛网包裹着,凑近过去可以清楚的看到佛像表面十分的光滑。地藏菩萨是没有眼睛的,并不是因为有谁恶作剧把佛像的眼睛抠去了,而是在最初建造的时候就是这样设计的。对于外来的人来说,这一点一定非常的有趣。在我们这里,至少在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内所见到的地藏菩萨都是没有眼睛的。

        虽然我们还是小学生,但是对于为什么地藏菩萨一定是没有眼睛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多少还是了解一点的。

        当时,我和朋友们经常玩的游戏中,有一种叫作“蒙眼鬼”的捉迷藏游戏。

        首先通过猜拳来决定谁做鬼,然后蒙起“鬼”的眼睛,“鬼”就这样蒙着眼睛去抓四散逃开的人们。如果做鬼的人朝向了没有人的方向的话,逃跑者就必须边拍手打着拍子,边唱“鬼先生,这边,向着击掌的方向”,来告诉做鬼的人自己的所在方向。如果被鬼抓到的话游戏就结束了,也就是说被抓到的人就算是死掉了。

        以上是普通的捉迷藏游戏,此外,还有另外一种玩法。做鬼的人并不蒙上眼睛,而是逃跑的人蒙上眼睛。由于被挡住了视线,所以在奔跑途中常常会有人受伤。通常我们这样玩的时候都会把范围设定在神社内。这间距离我家不过5分钟路程的神社破旧得似乎连神也不愿意来借宿,但是,对于我们玩耍来说,大小却是刚刚好。

        蒙着眼睛逃跑的时候,不可以伸手去探前方的路,要全力的跑。无论是前面有坏掉的石灯笼,还是地上有突起的树根,都是不可以停下来的。因为只要被鬼抓住就死了。因此,每年都会有两三起事故,要么就是有人骨折了,要么就是有人磕掉了牙。流着鼻血,全身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还在不停逃跑的我们,在旁人看来一定很不正常。但是,不论发生多么惨烈的事情,我们还是每天重复着这个游戏。不单单只是因为这个游戏有意思,恐怕也是受了这里流传的一个古老的传说的影响。因为这个传说,我们一半是抱着义务和锻炼的心态在玩着这个捉迷藏的游戏。

        这样危险的游戏是应该被绝对禁止的,但是不可思义的是,没有一个大人这样做。反而是那些因为害怕在冲跑中受伤而不敢全力奔跑的孩子,会受到从附近路过的大人的责备。并且大人会强制的要求他们一定要全力的逃避疯狂的鬼。

        大人们总是说“不好好做蒙着眼睛逃跑的练习的话,是会被石目变成石头的呦”。像爷爷奶奶这样年纪的人对于石目这个名字,甚至连提都不愿意提起。如果不小心口误提起了的话,就马上双手合十,向着山顶处很恭敬的拜几次。

        石目也写作“石女”。

        是一位从很早以前就在爸爸家乡广为流传的故事的主人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从谁那里听来的,总之,不知不觉中我们这些孩子就都知道这些故事。

        有的故事说一位死了孩子的母亲听到呼唤转过头,随即变成了石头。有的故事说在山中迷路的人去路过的人家借宿,结果那里就是石目的家。有的故事说石目将人变成石头的眼睛是一双特殊的眼睛,而他真正的眼睛藏在怀里。还有的故事说,如果石目真正的眼睛被刺穿的话,他就会因为太痛苦,而自己变成石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了解了,这些传说并不是事实。也许恐怕只是给一些当地的历史加上一层警戒,教训的外衣,故意讲给小孩子的神话故事。

        当到了小学高年级,对这一内幕了解了之后,玩这种捉迷藏游戏的孩子也就渐渐没有了。大家开始玩一些更高级的游戏。

        附近的同年级的孩子们开始流行起了钓鱼,于是我也不得不时常一起到河边去。那个时候,这一带有一个打架很厉害的男孩子,大家都围着他玩。并不是因为崇拜他才这样,而是因为如果拒绝了他一起玩的邀请的话后果会很恐怖。所以他开始钓鱼的时候,我就只能也跟着去。

        水流十分湍急,大块的石头随意的在水中滚来滚去。有的孩子还爬到向河中央突出的大石头上,坐在那里钓鱼。河水十分的清澈,河底突起的石头与水流撞击着,发出悦耳的声音。不过,我很讨厌钓鱼。那时我总是想,要是可以不用吊什么鱼,能呆在家里画画画什么的该多好啊。

        那个夏天,就这样想着,我慢慢地从朋友圈里疏远了出来。为了不被那个打架很厉害的男孩子发现,我总是表面上装成很享受钓鱼的样子。

        将渔线甩入水中,然后固定好钓竿,做成一种马上就能钓上鱼来的状态,然后借口说要去别处找蚯蚓,从而离开正在钓鱼朋友们。临走前还不忘拜托朋友说“要是有鱼上钩了就马上叫我”,但是不会有鱼上钩的,因为我根本没有在鱼钩上放鱼饵。

        沿着河岸稍走一点,就有一个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的秘密基地。

        途中道路变成了向上攀起的坡路,在河面和地面之间,形成了有一定距离的悬崖似的地方,从那里下去,就是我的秘密基地所在了。虽说是悬崖,也还没有高到跳下去会摔死的程度,但是想要毫不受伤的下去看上去也是不可能的。不过真的鼓起勇气往下跳的话会发现其时下去也不是那么困难,因为下面刚好有个高度合适的落脚地。只是,悬崖下面什么也没有,长满了青苔,而且是很小的一块空间,如果把脚垂进水中的话,刚好够一个人坐着。

        在这里一点风都没有,只是静静的坐着也会冒汗。正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投下轮廓分明的树影。我坐在悬崖下的秘密基地里。因为下来的时候要手脚并用,所以穿着短袖渗着汗水的胳膊上沾满了沙土。

        初次被这个地方吸引还是之前几天的事情。那天我是因为脚下一滑,摔下来的。我身上的伤疤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爬下这个悬崖的时候留下的吧。左手的胳膊肘流着血,心脏在胸膛里狂乱的跳着。抬起头可以看到刚刚摔下来的地方还有小石子掉下来。缓冲了我掉下来的冲力的是一层厚厚的青苔,密布在地面和岩石的表面,大概已经生长了几十甚至上百年了。一部分青苔因为我的冲击而掉了下去,随着河水被冲走了。可以说这次事故对我和青苔来说是两败俱伤。

        没有了青苔,潮湿的黑色地面久违的暴露在了空气中。我仔细去观察刚刚还被青苔覆盖着的地面,发现在那里埋着一小块看上去像是手的形状的石雕。挖出石雕拿近了仔细观察,那精密的做工使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感动不已。虽然只有手腕到手指这样短短的一截,但是却可以肯定这是模仿小孩子的手雕刻的。略长的指甲,指纹,筋骨的脉络,甚至好像还有胎毛。胖乎乎的有着小孩特征的手就像从石头里膨胀出来的一样,摸上去没有弹性反而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只手没有摆任何造型,只是保持着一种很自然的状态。给人一种仿佛正要去抓什么但又正在犹豫不决的印象。这总使我忘掉这只手其实只是一个雕刻,而怀疑他是不是什么时候会动起来。而且,即使真的动了起来,我大概也不会太惊讶吧。

        我把那块石雕带了回来,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悄悄的把它当作我自己的宝物。

        我一次又一次的画着这只手,画画技术很快就长进了不少,但是看着我的画总是感受不到那份激动,那份看着石头时觉得他随时会动起来的激动。

        二

        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里,同事N老师倒在了一棵大树地下。我凑过去,确认他还有呼吸。于是便边呼唤他的名字边用力的摇着他的肩膀。他的眼皮微微颤动了两三下,醒了过来。

        “我,到底是怎么了?”

        “我们刚刚脚下一滑,从这个陡坡上面掉下来了”

        两个人一起抬头看了看那个好像是被巨大的勺子掏出来一样的陡坡,这样摔下来居然都没有死,这使得在学校像魔鬼一样被学生们害怕的N老师也面部抽搐,不禁后怕。

        站起来的时候他发出一声【创建和谐家园】。他的脚肿得很严重,看来是无法再走了。

        “没关系的。”

        他一边因剧烈疼痛而流着汗水,一边掩饰着痛苦,勉强得笑着对我说。

        我们现在就在家乡附近的山里,但是离儿时玩耍得地方还是有很远距离的。

        似有野兽出没的山野小路一直绵延至山顶,顺着逐渐清晰的水流声向下走,没想到在路边有一个这样的斜坡。从很早开始就没有人再爬过这座山了,所以山中地形的相关信息十分的贫乏。这一定或多或少是受了关于那个女人的传说的影响。

        背着不能走路的N老师爬上这个斜坡是不太可能的。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了,刚刚还照射在身上的阳光已经慢慢被周围茂密的树叶遮住了,就这么坐在这里等着也不是办法。

        最后决定我先一个人爬上去找救援,N老师先留在这里等几个小时。

        然而计划彻底搁浅。斜坡上的土十分的松滑,我就像掉进碗状的沙坑怎么也爬不上来的蚂蚁一样。回到先前的那条小路上去似乎完全是没有可能了。不过,也不是完全无路可走,在我们面前沿着坡道下面有一条沙石小路。虽然不知道这条路通向哪里,但是既然有路就肯定曾经有人从这走过。

        于是我就背着N老师,沿着这条路向山下走去。

        和N老师说起要在暑假来爬山是之前在中学的职员办公室里的事了。当时正是放假前的繁忙期,他来找我询问学校的暑期安排,于是聊了起来。

        我们来自于同一个町(日本地方行政区划之一,以人口规模而言比村大,比市小),并且都在这所我们的母校里执教。N老师比我大一届,教社会科,家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地方。

        第一次和他聊天的时候,我对他说我父亲家也在那个町,就在山边那一带的时候,他边捋着下巴上的胡子边表情复杂的说:“啊,那一带啊。我小的时候有骑车去过那里呢。不过,虽说如此,我和你好像是从中学开始认识的吧。你当时要是参加了柔道部的话,作为后辈,我可是会很照顾你的呢。”

        我当时入学的时候加入的是美术部,现在已经成为了是美术部的顾问。

        我们很快就聊得很是投机,于是决定暑假一起去玩。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爬山。”

        “爬山?做这么累得事情,你还真是厉害啊。我就连在学校爬个楼梯都喘得很呢。”

        作为美术老师的我当时正在一张张的给学生的作业打分。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明暗的处理而进行的鸡蛋的素描。对于只通过这么一张画就来判定一个学生的绘画技术的做法,我充满了怀疑。但是为了可以尽早的结束这无聊的工作,我飞快而潦草的给每张画打着分。

        我打算让学生们画些风景画来当作暑假的作业。能认真的去完成的学生,不知道今年又能有几个。身为老师的我却偏偏对于看学生的作品感到十分厌烦。他们的画和我的一样,毫不生动。画中的人并没有在校园里呼吸着的感觉。这样的画是不值得一看的。

        就这么随便的应和着和N老师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不知怎么着,最后就变成了他和我一起去爬山了。

        今天清晨的时候,我们聊起了来爬山的原因。

        他一身轻便的着装来到我家。我的叔父端了茶出来。现在只有我和叔父两个人一起生活。因为N老师常常来我家玩,所以他和叔父也很熟络了。我们三个人都是单身汉。

        去爬山是为了寻找母亲的遗体。听了这话N老师变得兴奋起来。

        “事情变得有意思了呀。”

        “算了吧你,身为教师对这种事情感兴趣,很不合适的。”

        据说我的母亲去了山里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听说这件事情是在我高中毕业三个月后,父亲去世的时候。是成为我唯一亲人的叔父告诉我的。小的时候告诉我母亲是因为得病而去世的说法只是个谎言。

        母亲留有几张照片,照片上的母亲笑得很美,在我二十岁之前这些照片一直摆在桌子上。从小学开始,对于母亲的记忆就只有这几张照片了,此外,还知道母亲是位摄影家,仅此而已。

        “她是很美丽的女人!远比照片上的还要漂亮。”叔父十分惋惜的说,“虽然并不出名,但是,即使是生了你之后,她还是希望可以继续做摄影家。”

        父亲带我回爷爷奶奶家一起住的时候,叔父还是个高中生。夫妻吵架。原因只是因为母亲不怎么管我。对于母亲对摄影的热爱,父亲和父亲的父母并不给予理解。他们坚持认为母亲应该放弃自己的爱好,专心做家事。

        但是母亲并不打算放弃自己的摄影事业,坚信总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一定会得到世人的认可。结果最终和父亲决裂了。

        “那天晚上,她说希望可以见上你一面,于是就来了,不过你当时什么也不知道,安稳的睡在蚊帐里”

        叔父说,母亲站在玄関那里哭了,说是要见我一面。

        “我的母亲,也就是你的奶奶看着你的妈妈却说:‘你这样的人实在是不成体统,要是被邻居门看到了,是我们家的羞耻。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你了,要是你再来接近他,我们就叫警察’。我从来没见过母亲那样严厉的表情。”

        不一会儿,甚至远从叔父的房间都可以听到母亲的哭泣声。哭声消失后,叔父打开窗户,看到筋疲力尽的母亲瘫坐在地上。三个小时后,叔父再一次打开窗户看的时候,母亲还保持着那个姿势,不曾动过。

        “早上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了。而之后,邻居们之间开始传起了风言风语,说在黎明破晓之前,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向山中走去。”

        然而之后并没有人从山里回来,所以父亲家以外的人都以为肯定是看错了。

        传言中的那个女人大概就是我的母亲吧。叔父回忆说,那天他所见的站在玄関那里的母亲就是穿着红色的衣服。母亲一定是因为我的事情,还有自己的摄影作品得不到世人的认可的事情,等等烦恼使她万念俱灰,最终想到了死。

        在那之后不久,母亲的摄影集就出版了。看了母亲出版的摄影集,我立刻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虽然和我不在同一领域,所以我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价,但是至少,在我看来,母亲已经是一个最接近我理想中的摄影家的人了。

        “摄影集的版税怎么处理的呢?”

        一直静静听着的N老师问道。

        “全部由爸爸收下了。因为妈妈【创建和谐家园】的事情没有人知道,所以母亲被人们认定是一位下落不明的摄影家。”

        N老师凝视着母亲的照片。那一晚母亲的装束大概和这张照片上的一样吧。照片中的母亲穿着红色的衣服,胸前还有绣有一朵大大的向日葵。终于,N老师叹了口气说“不管怎么样,真是个美人啊,唉。”

        不久,我们就被四周的黑暗所包围。本来打算趁着天亮的时候就回去的,所以没有带任何照明的工具,现在只能借着昏暗闪烁的星光,勉强看到脚下的路。

        N老师虽然是位柔道高手,却并不是彪形大汉,而是位肌肉线条流畅,体形匀称的男人。因此我背着他走路还是可以的,但是对我这种不怎么强壮的身体来说也快要到极限了。

        之前他只说了一句“不胜感激”,就闭上了眼睛没在睁开过、不知道是晕过去了还是睡着了。

        道路好像是一条平缓的曲线一样。明明是向着下山的方向走的,现在却好像超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在前进着。

        雾越来越浓了。

        突然听到身后响起了某种重物被拖动的声音。我回过头一看,发现是N老师的腿垂了下来。看来我已经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疲惫不堪了。大概是因为支撑着他的手已经没有力气了,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拖着他在走的状态。

        然而我更担心的反而是N老师,明明已经受了伤的腿还被这样拖着走,却没有发出任何疼痛的【创建和谐家园】。我想该不会是死了吧,不过仔细一看,发现紧闭着双眼,不停的冒着冷汗。确定了他还活着,我立刻松了口气。“得快点找个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得地方才行”我心里焦急的想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