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老都管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或、或许……花荣是去梁山找秦明报仇了呢?”
“那怎么不见他提秦明的头来见我?”高俅的眼泪湿润了枕巾,哽咽道:“可怜铭儿生前好友就这么待他。”
见太尉又哭了,老都管用帕子给他擦眼角,“所以太尉,您不能倒下呀,衙内还等着您给他报仇呢。时迁已经奉您的命令,带着人重新回到青州去了,衙内到底是不是秦明杀的,会有结果的。”
想到要给儿子报仇,高俅才强打起些精神,是啊,他不能有事,得给儿子报仇!
“你下去吧,我睡一会。”
老都不打扰太尉休息,赶紧下去了,但走到门口,却又听到屋内传来太尉呜呜呜的哭泣声,不由得连连叹气,丧子之痛,太尉可怎么熬得过去啊。
那么好的衙内,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他也难过,听到太尉的哭声,忍不住也掉眼泪。
这时小厮过来通禀:“礼部员外郎慕容彦泽求见太尉。”
慕容彦泽自从前几日听说高铭死在了青州,一时接受不了这个消息,好半天才回过味来,哭道:“就说东京之外危险,叫你不要去,你偏要去——”
哭够了,来见高俅,一来对丧子的太尉进行慰问,二来探探口风,毕竟高铭死在了青州他哥哥治理之下的地方,不知太尉会不会怪罪。
但来却吃了几次闭门羹,每次管家的回复都是太尉身体不适,无法见客。
太尉把高铭当眼珠子疼,他尚且如此难受,何况是高俅,没办法,擦擦眼泪,原路返回,改天再拜访。
曾经风光无限的高衙内,将孟州治理得风生水起的高知府,竟然死在了青州,震惊朝野。
¡¡¡¡ÕÔÙ¥ÌØÒâ²î»ÊÈý×ÓÕÔ¿¬Ì½Íû¸ßÙ´£¬¸ßÙ´ÍÏ×Ų¡Ìå¼ûÁËÛ©Íõ¡£
赵楷见他如此虚弱,也不敢多说什么,安慰了几句,将官家的慰问带到,就回去了。一路上也是心情沉重,那么伶俐有趣的高铭,怎么就死了呢,原本还期待他在仕途上走得更远一些呢。
赵佶后宫的慕容贵妃听说这件事,当即就意识到事情不妙,哭着求官家对他哥哥网开一面,他肯定也不想高铭死,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谁都不想的,而且花荣叛逃前,将他的两个手都射穿了,伤了筋骨,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灵活的提笔写字了,遭了这么多罪,官家就饶了他吧。
赵佶看不得宠妃落泪,但是慕容彦达将青州治理得一团糟,肯定是不能留任了,把人就地罢免,青州知府一职,另行委任。
儿子离世,高俅生生大病了一场,整个人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等有好转,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而从青州回来的时迁等人也带回来新的消息,据活下来的村民证实,屠村的应该并不是官军,而是伪装成官军的清风山强盗,三个山大王加上一个叫宋江的,杀死高衙内的就是他们,而如今这些人都在梁山泊。
当初衙内死了,慕容彦达想把责任都推到秦明和花荣身上,所以这俩人怕被问罪,也都逃到梁山去了。
以前高俅多待见花荣,现在就觉得自己多眼瞎,“忘恩负义的小人!”但自己儿子又不是花荣杀的,只是觉得他令人不齿,寻仇寻不到他脑袋上,真正的凶手是清风寨那些强盗。
高俅咬牙切齿的道:“清风山,梁山,不管是哪个,都给我统统铲平!”
——
这日,花荣正在校场教习喽啰们如何正确拉弓,就听不远处的秦明大声咆哮,用狮吼般的嗓音骂出一串又一串脏话。
花荣手下的喽啰们看到这个场景,纷纷庆幸自己走运,没有分到隔壁秦明手下去。
不过,这时打聚义厅来了个通信喽啰,将花荣和秦明都叫走了,喽啰们原地休息,暂时松了一口气。
花荣和秦明在聚义厅外面,就听到里面的宋江嚎啕大哭,“不要再留我了,我必须得回去……弟弟因为我被刺配,老父亲也急火攻心病故,我不回去奔丧,与畜生何异啊?”
花荣和秦明进去,正见宋江朝一个柱子上撞去,旁边的王英和燕顺两个上前拦住他,把他圈住,劝道:“哥哥,天下无不死的父母,事已至此,你回去又能怎么样呢?”
宋江哇哇大哭,对着晁盖和吴用宋万等人嚎道:“我宋江如果不能尽人子之孝,就是猪狗畜生,宁愿不活在世上。”使劲挣脱,叫王英和燕顺放手。
晁盖见宋江这么卖力,和吴用对了个眼色,才道:“既然如此,兄弟下山须小心,我差遣小喽啰随你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
“不劳哥哥费心,我一个人就行了,人多,反叫邻里察觉。”宋江擦着眼泪抽噎道:“我之前行走在江湖上,都是一个人,回家之路都在宋江心中,实在不劳哥哥费心。”
上次就因为晁盖从梁山派刘唐带书信和一百两金子向他致谢,才导致他一个押司杀了阎婆惜逃在江湖上,他可害怕晁盖再派什么人给他惹麻烦。
其实他一直隐隐怀疑晁盖会不会是故意的,感谢他放走他们当然可以,但为什么要派刘唐那么特征明显的人到郓城县?还带了梁山亲笔信和金子,是怕他手里没有跟梁山勾结的凭证么。
回家奔丧,理由充分合理,晁盖拦不住,况且宋江对晁盖有恩,山寨中都知道,宋江都说不用人跟着了,非要派人,好像监视宋江一样,虽然他们的确想监视,但做得太明显不好。
¡¡¡¡ê˸ǵÀ£º¡°¼ÈÈ»Èç´Ë£¬ÐÖµÜһ·¶à±£ÖØ¡£¡±
宋江含泪点头,“那我尽快动身,早些见到老父尽孝。”
除了晁盖、吴用、花荣、秦明外,在场的其他头领无不为宋江仁孝所感动,心想这果然是孝义黑三郎,冒着下山被抓的风险,也要回去尽孝。
花荣却觉得假惺惺的恶心,差点害得秦明家破人亡,父母妻儿被杀净,轮到自家老父病故就涕泪横流。
晚些时候回到自己住处,见到高铭,便把今日发生的事和感想都说给他听。
高铭只想说花荣的感觉是对的,宋江把自己打扮成孝义黑三郎,就他爹是爹,别人的爹就不是爹,秦明被他害得差点没爹。
宋江有两个招牌,第一是孝义,第二是及时雨,这两块是他的人设,绝对不能崩的,无论如何,他都得回家奔丧,表现他忠义孝顺的一面。
看他这么义气,其他小弟才愿意跟随他,毕竟强盗窝,尔虞我诈,自己人品差不要紧,但大哥人品至少要好一点。
高铭还阴暗的揣测了下,“……搞不好宋江从你口中听到我死了,觉得朝廷肯定会发兵梁山,他不想在这里等死,先跑为上。当然,他父亲去世也是时候,正好给了他机会。”
花荣道:“这几天我也在想,太尉知道你被清风山的人害死,不会善罢甘休,知道他们逃到梁山来了,一定会发兵梁山,到时候咱们就得救了。不过,我今天看晁盖和吴用的样子,似乎也看穿了宋江的担心,他们也意识到官军会来打梁山,恐怕会想办法摆脱眼下的困境。你觉得呢?”
晁盖和吴用能做出杀死王伦,夺取梁山这种事,跟他俩提道义,不如与虎谋皮。
当初王伦收留他们上山,说真的,晁盖等人并没有柴进的推荐书信,王伦招待他们住几天,已经算是不错了,送他们走的时候,还赠送金银,说了很多好话,希望晁盖等人自己找山头自立。并说如果晁盖的山头大了,愿意带着梁山去投奔,很给面子了。
¡¡¡¡ÊÕÁôê˸ÇÊÇÇé·Ö£¬²»ÊÕÊDZ¾·Ö¡£
但晁盖等人却不想自立山头,觉得这梁山泊建造得挺好的,就想在这里住,仗着自己手下阮氏三雄和刘唐擅打斗,吴用擅计谋,把王伦做掉,自己做了梁山老大。
这梁山泊原来不怎么样,是王伦来之后,拿着柴进的钱,招募小喽啰一点点修建起来的,可以说王伦是奠基人。
¡¡¡¡¾Ý˵ºÜ¶àÉè¼Æ»¹ÊÇÍõÂ×Ç××Ô²Ùµ¶µÄ£¬¶¼Îªê˸Ç×öÁ˼ÞÒ¡£
高铭思考着,“假如我是晁盖,现在已经估计到朝廷大军要来攻打梁山了,这一切都是宋江和清风山惹出来的,而宋江逃走了,留着他们跟瓮中之鳖一样,等着朝廷收拾。我高衙内究竟是谁杀的,我爹肯定会派人调查清楚,究竟是秦明还是清风山的强盗,早晚会水落石出。吴用肯定也能想到这点。”
在这点上,他相信他爹,绝对不会让他死得不明不白,这不是慕容彦达凭一己之力能掩盖的。
花荣看向高铭,顺着他的思路,他已经想到了一种可能,“难道……晁盖要清洗清风山势力?讨好官府?”
吴用能在一堆满肚子坏水的梁山坐稳第二把交椅,自然不是善男信女,弃卒保车,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
既定的故事中,这个时期他们没有内斗,是因为当时没有强大的外部压力,现在不一样,高衙内死了,梁山随时面临被朝廷剿灭的危机。
“我要是晁盖就这么做,正好你和秦明都跟清风山头有仇,把他们收拾了,还能拉拢你们。”
晁盖只是个村长,现在手下却有两个统制官,花荣和秦明联手,搞不好再来一次火并。
花荣的确起过这个念头,但没有秦明配合,他一个人怕也困难,秦明之前差点把全家葬送了,如今视家人如珍宝,儿子和父亲轮流在吴学究那里扣着,说什么都不敢冒险。
而花荣也怕出闪失,如果乱战中,导致高铭有闪失,他宁愿保持现状。
高铭生死未卜,他牵肠挂肚那种感觉,锥心刺骨,不想再体验第二次。
花荣道:“且再等等,看看晁盖和吴用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高铭也同意走稳妥路线,毕竟花荣和秦明武艺高强不假,但是他俩手下现在没有亲信士兵,就怕杀了晁盖,也做不成老大。
毕竟现在他们面对的局面,比晁盖当初夺王伦山寨的时候复杂得多,那时候头领就三位加一个老员工朱贵。现在晁盖下面有吴用,公孙胜、三阮、刘唐,还有清风山的势力。
弄不好晁盖一死,登时爆发梁山内部大火并,乱砍乱杀,引得许多人丧命,高铭说不定也得做炮灰。
梁山如今才来了一个清风山的势力就这么复杂,等日后各个山头,各个江湖派别都聚齐,估计一百零八人,能拉八百零一个群。
就算现在明显凑不齐一百零八个了,但各怀鬼胎的好汉们,心里的小九九,也不会少多少的。
“但如果晁盖有意收拾清风山那帮人,你到时候一定要狠踩王英。”
花荣笑道:“听你的。”
——
一灯如豆,昏暗的灯光下,晁盖的脸阴晴不定,看向旁边的吴用,“学究,这宋江下山去了,他若是躲到柴大官人的庄子上,没人敢抓,且不是笑看咱们覆灭吗?你那日也听花荣说了,高衙内被清风山的人害死了,高太尉绝不会善罢甘休,过不了多久,大军就会来剿梁山。”
“哥哥,梁山八百里水泊,易守难攻,朝廷不会那么容易攻陷山寨的。”吴用眼睛微微眯起,话锋一转,“但现在山寨兵少粮缺,的确不适合跟朝廷对抗。若是知道清风山的人在青州惹下那么大的乱子,就不该让他们上山。他们虽然说穿着秦明的铠甲,但若是杀了一般的百姓,官府不会深究也就算了,但高衙内也死在了那里,究竟是谁杀的,必然掩盖不了,清风山的人装作官兵一事,早晚穿帮。朝廷会把账算在收留他们的梁山头上。”
早知道不收留清风山的人好了,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要是有,王伦肯定先买了。
“不知学究有没有计策应对眼下的状况?”
¡¡¡¡ÎâÓÃÞÛÁËÞÛºú×Ó£¬¡°È´Ò²²»ÄÑ¡£¡±
¡¡¡¡¡°Ñ§¾¿Çë½²£¡¡±êË¸ÇÆÈÇеĵÀ¡£
¡¡¡¡ÎâÓòàÉíµ½ê˸Ǹúǰ£¬¶úÓïÁËÒ»·¬¡£
——
第二天,高铭所在的抄事房就接到了来自吴用亲笔书写的梁山山规。
吴用让他抄写若干份,给每个头领各一份。
高铭一瞧这份山规,堪称梁山十诫。
但是总结起来,其实就五条:第一不可背叛兄弟,第二不可贪墨,打劫来的银钱,七成各个头领平分,剩下三成小喽啰平分,第三不可好色,尤其不允许抢女人上山。第四不可玩火,第【创建和谐家园】可故意损坏梁山公共财物。
别看规矩看起来不多,但是惩罚却很严重:违者斩立决。
高铭一看这些条款,就猜到吴用要做什么了,呦呵,这么快就斗起来了,好啊!
他乐见其成,欢欢喜喜的开始抄写。
王屹的眼睛好了些,今日也来了抄事房做事,不过碍于没有完全康复,就抄写了两份,其余的都是高铭写的。
高铭将抄写好的公文晾干,分别用信奉装好,写上各个头领的名字,差遣小喽啰送了出去。
其中小喽啰拿着三封信,一溜烟的送到了王英、燕顺和郑天寿住的院子内。
他们三个在清风山的时候就是“兄弟”,来了梁山就安排三人住在一起。
宋江走了,三人跟晁盖等人也不熟悉,这几日都没去聚义厅,只在自己屋内闲坐。
王英斜靠在椅子上,咂嘴道:“嘴里淡出鸟来了,原本以为梁山家大业大,有许多快活,来了才知道,也不过如此。”
燕顺和郑天寿没有附和,但也没有反对,过了一会,王英又继续抱怨,郑天寿才忍不住道:“青州那地方不能待,除了咱们之外,还有二龙山,桃花山,官府早晚来剿,到梁山来是对的。”
王英被反驳,心气不顺,就要出去走走,到门口,正遇到来送山规的喽啰,便抢过信封,回到屋内拆开给另外两人看:“这上面写的什么?”
王英是车夫出身,因为见财起意,把主人家劫了,落草为寇,不识字。
燕顺做贩羊的买卖,因为折了本钱,干脆在江湖上打劫过活,也不识字。
郑天寿是个银匠,却喜欢枪棒,在江湖上混,后来入伙了清风山,略微识得几个字。
这三人看到满纸的黑字,都不由得皱紧了眉毛,王英戳着纸面道:“写的什么玩意?我听那喽啰说是山规,真椅子还没坐热乎,就来管束咱们。”
郑天寿磕磕绊绊的道:“确实是山规……”勉强挑认识的字读了出来,废了好大劲。
流利来读,王英都不爱听,何况是结结巴巴的,听着都累得慌,一摆手,“大不了回咱们自己山头,谁要听这些东西?!”
燕顺和郑天寿也对这山规有抵触,随手一撇,压箱底去了。
只是抄事房的人十分烦人,隔日又送来三份山规,第三日同样如此,第四日还送。
终于王英受不了了,叫小喽啰告诉抄事房,已经有好几份了,不要再送了,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