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军事·历史]旌旗作者:骠骑》-第8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说着马芳华一下解开了衣服,露出了一大片白花花的胸脯道:“老娘身上也是细嫩肉的,怎么就不行了”

      秦不二急忙搂住马芳华道:“我的姑奶奶,你抽的是什么风啊?咱们今天才认识的好不好?你现在说要嫁我?这世界疯了吗?”

      马芳华鄙视的看着秦不二道:“那就先让你用用行了吧你们男人就是惦记着那点事,老娘可是黄花大闺女,你用了就得负责”

      秦不二此刻想死的心都有了,一旁的部下们也都是下巴掉了一地,感情司令官睡了马匪头子,这下脱不了手了?成了粘豆包了?

      安抚了马芳华之后,秦不二开始着手进行最后的布置,而马芳华则找到了李宝申,她想搞明白少将司令官到底是多大的官?李宝申想了想道:“已经是个将军了,那夫人就是有品级了的,放大清朝那会至少是从四品的游击了,日后就是打打麻将,看看戏,座着小轿车喝喝茶的官太太了。”

      这下马芳华傻眼了,她原来以为秦不二最多不过一个连长,充其量不过一个营长,但是没想到是个将军,这下可悬了为自己找个好归宿,一直也是马芳华自己的一个愿望,现在弟弟不在了,她不能让马家的香火断了根,找男人就得找个能依靠的,长得漂亮的小白脸都是中看不中用的。

      李宝申给马芳华出了一个主意,对方不是怕闹吗?你就往死里闹,这闹不行,就去包头、承德闹,让对方知道好处,可以借着你的名统一了戈壁上的马匪力量,在加上大量的陪嫁,对方肯定动心。

      李宝申说得是后话,马芳华则是实际行动派,将秦不二拽入了地窖,直接告诉秦不二,你娶了老娘,老娘在你的帮助下可以统一了戈壁上的马匪势力,遣散改编随你们,这里的金子银子一般都是你我两个人的,说着马芳华开始宽衣解带

      有的时候很多事情就是那么的简单,秦不二一直都在专注特种部队的建设与训练,很少有私人的时间,行动组队员们凯旋归来去放放松的事情他已经快一年没接触过了,秦不二也不是个禁欲者,马芳华说的那些什么统一马匪势力,甚至金子都没能引起他太多的兴起,而这白花花的身子却让他眼前一晕该犯的错误就得犯啊自己怎么能当禽兽不如的人?

      秦不二犯了错误,身在包头的张学武却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在战略上过度的分兵把守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确实没有错,但是要考虑这可都是中国的领土,拒得哪门子的敌人啊?只能说驱逐敌军罢了。

      分兵的好处是使得包头工业区与定远营几个新建的工业区能够稳健的发展,但是这让张学武的反击计划陷入了停顿当中,表面上第十战区拥有多达十六个师与九个旅的建制,其中二个师为装甲师,六个旅为炮兵旅,但是从朝阳到承德、张家口、大同、鄂尔多斯、榆林、银川处处需要设防,西北的局势他至少需要二个师坐镇,但是当前他只能抽调出一个师。

      后续部队的编练张学武并没有那么的乐观,从部队训练到拥有战斗力,再到经过实战锻炼,张学武至少需要八到十个月才能将新编的青年军的五个师划入战斗部队序列,陈克斌的青年军预备军还不能算做战斗部队,充其量是完成了三个月军训,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将这样的学生编入作战部队,在张学武看来无疑是杀鸡取卵的举动。

      而上海方面的所谓中日谈判,现在也出现了【创建和谐家园】的局面,所谓的国际调停的作用就是让日本人有充分的时间秣兵厉马,相对于日本方面的战争准备,同样也在积极准备的中国方面明显是吃了大亏,日军驻华的三十七个战斗机中队已经增至了七十九个,几乎足足的翻了一倍。

      而且之前大战损失严重的日军各师团都得到了补充,所以日本人一次次提出更为苛刻的谈判调解,意图非常的明显,要么答应,日本人不战而胜,要么中国方面就要承担破坏停战的责任。

      一时间,徐州大战可谓一触即发,武汉行营方面日夜都在调兵遣将,在这种紧要关头蒋介石自然忘记不了张学武,哪怕此刻张学武就坐拥一个师的兵力,也要当十个师来用,军政部与总参谋部也充分的体会了最高统帅蒋委员长的用心良苦,不辞辛苦的给第十战区制订作战计划。

      不过张学武可不敢用军政部和总参谋部制订的所谓配合作战计划,如果按照那些身在几千里之外的官老爷们制订的计划,恐怕第十战区就要危险了。

      张学武的计划是在保证西北稳定的同时,维护玉门油田的稳定生产,虽然玉门油田的生产运输现在比较稳定,但是张学武也丝毫不敢放松,大量的从苏联进口原油和机械设备,起码在1938年的年底之前,实现柴油机的全部国产,为下一步生产航空发动机积累经验和技术储备。

      由于张学武的远见,包头第一、第二航空总装厂大约还有二千七百台的德国进口的航空发动机,可以说德国人从1933年底到1935年两年间的百分之四十的配额都被张学武购买了,所以张学武也算是有备而战。

      张学武计划,抽调虎贲师、荣誉一师,装甲第一师与装甲第二师,另外配属青年军四个师,集中兵力对一直给自己制造麻烦的日本关东军一次致命的打击,彻底的切断日本关东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切断从朝鲜经过东北的给华北日军的补给线。

      为了这次行动,张学武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秘密的调二十辆铁骑中型主战坦克参战,用实战检验武器装备的真实性能,毕竟历史上T-43与T-44都属于设计有缺陷的车辆,与M4谢尔曼一般都是打火机类型。

      虽然在设计上回避了一些历史上的重大缺陷,但是实际应用起来的效果恐怕也未必会尽人意,张学武冒着推波助澜的危险决定秘密的投入铁骑中型主战坦克进行试验,因为现在的世界各国的坦克发展趋势,可以说德国与苏联人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尤其德国人方面,根据BF-109F多用途战斗机研制的改进型号在陆续的批量装备德国空军,陆军方面黑豹中型坦克已经开始量产,不难看出历史似乎在这里发生了巨变。

      因为,此刻的英法还沉浸在绥靖主义的漩涡之中,法国人热衷修建他们的马其顿防线,而英国的很多议员将裁军减少军费视为自己的使命,如果一旦欧战爆发,甚至日后的北非战场,张学武可以轻松的预料到英【创建和谐家园】被德国打得屁滚尿流。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工业、军事大国的美国人,此刻美国人最关心的是他们的经济如何迅速的走出低谷?军备对于美国人来说无疑是如同浮云一般,美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远离大战的战火,而且美国这样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经济复苏又急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此刻的美国更象一个贩卖战争的掮客。

      张学武此刻在等待秦不二的好消息,油料是他装甲部队的命脉,只有在保证油料的前提下,他才能有条不紊的实施作战计划,张学武知道日本人此刻对于坦克装甲部队的集中应用不过是有一个简单的概念而已,真正意义上的重装甲师在亚洲战场上还没有出现过。

      张学武的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实际上不过是所谓的轻装师而已,其原因是由张学武的对手所决定,重型坦克虽然火力较猛,但是由于发动机马力的限制,所以单位功率极为低下,所以为了提高其的战场生存能力,只能不断的提高其的防御装甲,导致坦克越来越重,张学武需要的是快速的机动力与凶猛的火力,所以张学武从未考虑过重型坦克。

      况且现阶段他的对手日本人的坦克都如同薄铁皮罐头一般,使用豺式二型轻型坦克已经是很给日本人面子了,投入铁骑中型主战坦克完全都是一种战略上的浪费。

      张学武在耐心的等待着西北传来的捷报,一支小小的日军突击队的效能不亚于二个师团所带来的威胁,如果玉门油田受到袭击生产停滞,那么张学武的出击计划就必须更改,无论是空军战机,还是地面上的装甲部队,油料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所在。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九十三章兵锋转向(下)

      第二百九十三章兵锋转向(下)

      张学武要对关东军大举用兵,以策应华中的决战,这是战略上的决定,全国的注意力和舆论都集中在了上海的中日停战谈判上,日本方面的咄咄逼人也让武汉方面大感受辱,无奈所谓的九国公约组织却是一派公正协调的架势,说是协调,实际上都是为了各国的在华利用而来,看看借此机会能不能多捞到些意外的收获。

      这才是所谓国际调停的真正目的和内幕,欧美各国并不反对中日开战,因为中日两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出口大国,既然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就需要大量的消耗,无论是欧美还是苏联方面的旧武器似乎都有去处,而且还能买上一个不错的价格,中国也相继成为了各国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欧美各国真正反对的是日本想独吞中国利益,因为中国沦为欧美半殖民地和输出国已经近百年光景了,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国联与九国公约组织定下的基本条文,着实可悲,一个国家的命运被另外一群国家所掌握,利益被瓜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圣经中的末日恐怕也不过如此了吧?

      南部一郎的驼队早在三公里之外就抛下了,骆驼身上的驼铃也早就丢掉了,在空旷的戈壁上,驼铃能够传出十几里远,这一点南部一郎也是非常清楚的。

      秦不二睡不着了,连续与马芳华奋战多个回合的秦不二发觉说什么跟女人那个是体力活?完事之后特别疲惫,完全是扯他娘的淡吗老子怎么越来越精神了那?一种前所未有的龙精虎猛让秦不二浑身都有用不完的劲一般。

      不过这会的秦不二想的早以不是全歼什么日军突击部队了,而是怎么回去跟张学武解释自己多了一个土匪老婆,以及劝老婆将在饮马营挖掘到的二十多箱东西如数交公,似乎对私有财产有着执着特殊固执的老婆马芳华,这才是秦不二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从南部一郎的部下踏响第一颗地雷,南部一郎的樱花突击队的命运就以及决定了,樱花那么脆弱的东西拿到这风沙漫天的大漠戈壁之上,不是自己找死吗?

      在炽热的火力中,南部一郎绝望的望着自己的部下被屠杀,对方仅仅轻重机枪就打出了六、七道封锁线,呼啸落地的大口径迫击炮如同催命的魔鬼一般,每次都要带走几条生命,并且带着残肢断臂从空中散落而下。

      两侧射来的狙击火力完全的压制住了南部一郎唯一的重火力二挺九二式重机枪和四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在迫击炮阵地附近倒下了二十多具日军突击队员的尸体,其中一半是炮手,而另外一半则是为了把炮抢回来的日军突击队员。

      徒劳的抵抗持续了十分钟后,猎犬全地形轮式装甲侦察车开始出动了,南部一郎绝望的举起了【创建和谐家园】,作为帝国培养多年的特种作战专家,南部一郎被送往德国进行深造,原本是为了应付热河军团特种部队而成立的樱花突击队,却在仓促组建仅仅不足十周的时间就投入作战。

      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缺乏情报的支援,缺乏有力的补给,队员之间缺乏配合与必要的训练,对于大多数队员来说无论是冲锋枪还是半自动步枪,他们运用起来都还有些生涩,这一切似乎已经验证了他当初的最坏打算?

      终于功亏一篑啊大日本帝国恐怕从此之后再不会有什么特种作战部队了,南部一郎非常清楚,无论是大本营还是军部、乃至参谋本部,并不是都支持组建这种昂贵消耗巨大的小部队,在很多陆军将领的眼中这根本就是一种浪费,而大日本帝国最忌讳的就是无端的浪费。

      南部一郎毫不犹豫的对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尸体噗通一声摔倒在地,剩余的几十名日军突击队员也纷纷发动决死进攻,或者学着南部一郎给自己头上来上一枪。

      五比一百二十九的战绩让秦不二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经过检查还真的是日本人搞得鬼,这些头戴美式钢盔拿着M1加兰德半制动步枪与MA1汤姆逊冲锋枪的日本人,穿着与普通日军部队不尽相同的军服和军靴,显然是一支装备精良日军突击部队,全歼这个字眼让秦不二舒服了很多。

      不过秦不二并没有发报给张学武,而是带着马芳华与全部战果资料直奔包头而去,当面将全部资料与战果提交给张长官,顺便在提一下咱们两个的事,秦不二是个有良心的主,马芳华感觉自己没看走眼,男人漂亮没有用,最要紧的是两样,用本事和有良心。

      秦不二怀着忐忑的心情递交了整个作战的全部过程,从战术判断到空中侦察情报的提供,已经实施空投补给等等,都详细的做了说明,对于被歼灭的日军突击队,秦不二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他还断言日本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肯定无法在组织起这样的突击队,随着铁路沿线的展开,玉门油田的输油渠道也将从汽车车队改为火车铁路运输,不过这段时间依靠汽车沿途运输,为张学武培养的大量的司机。

      至于秦不二最为关心的事情,张学武只是很随意的挥了挥手道:“恋爱自由,从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对于整合西北马匪张学武兴趣十足,这对新人结婚也给了张学武一份厚礼,张学武根据国际探宝原则,将其中两箱子作为奖励给予了秦不二和马芳华,这下让其余的诸多将领有些心思活动,不过张学武及时的下达了战区司令长官令,那就是严谨进行各种形式的考古行为,尤其是挖坟盗墓一律严惩不贷。

      1937年11月11日,漫长的中日停战谈判终于在上海破裂,虽然这个结果从一开始就被预料到了,但是国际任何一方也没有预料到这次马拉松一般的谈判竟然持续了几个月之久?

      毫无诚意的双方在一次次的口枪舌剑之间往来,终于双方的忍耐都到达了极限,或者说是日本人已经准备好了,他们的国力和经济不允许他们将这场大规模的战场无休止的拖延下去,现在日本人的目的就是攻占徐州进而进攻武汉,威逼长沙,让中国政府签下城下之盟,将其的第十战区部队撤回长江以南

      可以说日本战时大本营与陆海军参谋本部所制订出的这个作战计划相比之前的淞沪和南京变得现实多了,日本人第一次从战略的角度变为了战术的角度,而且日本人也是第一次对其用人不当进行了大规模的检讨,对于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关东军司令官的人选都做出了重新的调整。

      由寺内寿一出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出任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出任关东军司令官,日本人的大规模调整可以说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完成了,由于日军方面实施的严密的保密措施,所以等11月11日谈判破裂当天日军所有部队早已进入了战备状态严阵以待。

      张学武望着日军高级将领频繁调动的职务和姓名也感到了一丝的不安,新的对手就意味着新的作战方式,新的战术,而且日本人也并非都是头脑僵化之辈,如同寺内寿一与畑俊六、多田骏这样的对手,都是很难对付的大部分日军将领最擅长的是战术,喜欢亲自指挥小规模的战斗,以精确的战术作为炫耀的自本,确实日军的战术很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要知道精确的战术实施与军官和士官的战术素养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

      张学武喜欢那些战略上有点呆傻的日军将领,比如那个丢了脑袋的蠢货朝香宫鸠彦亲王殿下,这样的战略【创建和谐家园】就是十分难得,一味的试图攻陷南京城区,而张学武最为担忧的江北却基本未受到日军大部队的袭扰。

      不过显然那种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寺内寿一作为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其协调下属的华北与华中两个方面军,无论是畑俊六还是多田骏都是很难缠的角色,而且有资历颇深寺内寿一坐镇指挥,畑俊六与多田骏通力配合问题不大。

      根据日军大本营的决战徐州计划,以冈村宁次的第五军所属第二十四师团、第二十五师团、第三十六师团、第三十七师团、第四十师团配属战车第六旅团以及重炮第七旅团,作为华中方面军主力,沿津浦路南段攻击前进。

      以梅津美次郎第八军所属第第五十一师团、第五十五师团、第五十六师团配属重炮第五旅策应青岛登陆的板垣征四郎部队,夹击山东的中国军韩复榘所部主力,华中方面军以第三师团、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零一师团配属野战重炮第二旅团,总体以十三个师团又五个旅团另四个独立混成旅团的的兵力南北两线齐头并进,分兵五路突破陇海线,然后以冈村宁次第五军为主力,加强第六师团与第十六师团直接突破中国军的阻击进攻徐州。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九十四章徐州战幕

      第二百九十四章徐州战幕

      日军的战略意图非常的明显,那就是要全歼集结在徐州的中国军队主力,尤其是新换装苏械的五个军,实际上所谓的五个军除了第五军之外,其余四个军只有一个师完成了几本的换装,运抵武汉的TB-26轻型坦克全部加强给了第五军的第二百师。

      可以说日军布置在一线的兵力就已经多达十三个师团又五个旅团另四个独立混成旅团、三个战车联队。

      五个旅团中甚至包括了三个野战重炮旅团,这仅仅是日军部署在一线的进攻部队,在二线日军拥有至少十个师团的部队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在巨大的作战地图面前,张学武皱着眉头望着徐州的整个态势,虽然第五战区李宗仁所部的实力有所增强,历史上未能参加徐州会战的五个中央军嫡系军全部编入了第五战区,这样李宗仁就拥有了二支可以迂回机动的部队,这对于李宗仁是个好消息,尤其从武汉而来的第五军的第二百师,李宗仁听说这支部队也同样是机械化,第二百师赶赴徐州对于整个战区来说无疑都是等于注入了以及强心剂。

      张学武机械化部队的威力很多人亲眼所见,也有人耳闻目睹,所以此刻李宗仁迎战日军固守徐州的把握还是比较足的,不过国军实力的空前加强,也让李宗仁在战术部署上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历史上的徐州会战中国军队一直在进行战略防御和战术防御,包括台儿庄大捷,国军都是在进行防御,台儿庄是徐州正面的最后一个支撑点,生死攸关之战,不过此刻兵力充沛的又有精锐在手的李宗仁将防御重点临沂、宿州、菏泽这三个支撑点上,以求巩固徐州的防御的同时,内外线机动灵活的部署防御部队,将日军的五路进击合围之三路主力分别阻击在外,如其余两路日军孤军深入,李宗仁就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一个大歼灭战,国军各部除了第十战区张学武所谓,尚无成建制歼灭日军联队之战列,所以此刻精锐在握的李宗仁也有此打算,在徐州会战中重创日军一部,以报上海谈判之中日方的各种侮辱及刁难,于是李宗仁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设在了徐州城内,大有一副誓与徐州共存亡的架势。

      李宗仁所指挥第五战区所部庞炳勋第三军团、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军、刘士毅第三十一军、于学忠第五十一军、张自忠第五十九军、杜聿明第五军、王耀武第七十四军、邓龙光第八十三军、刘膺古第八十七军、韩德勤第八十九军、李仙洲第九十二军、冯钦哉第九十八军、施中诚第一百军,以及拨给李宗仁的二个重炮旅附加炮九团、炮十团,另将邱清泉之装甲旅一并划归第五战区统辖。

      李宗仁也非常清楚,徐州会战生死攸关,但是徐州乃是平原地区无险可守,日军又是南北两路夹击进犯,所以他只求能够重创日军,打击其有生力量歼灭其一部,消耗其战略物资储备,为最高军事委员会争取时间部署武汉会战做准备。

      对于军委会给予的两个重炮旅和炮九团与炮十团,李宗仁自然是喜出望外,亲自下部队了解之后才发觉,原来这两个炮兵旅是张学武所部的,南京保卫战后将重炮留给了胡宗南所部,人员全部撤回,此刻的两重炮旅不但面临专业人员短缺,部队缺乏训练,炮弹也少得可怜,而且其每个旅所辖的一个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营则被胡宗南吃了回扣,生不见炮?死不见弹了?

      李宗仁无奈之下,只好发电报给第十战区方面,请求接济一些炮弹和物资,因为第五战区虽然部队众多,但是装备相差极为悬殊,杜聿明第五军、王耀武第七十四军、邓龙光第八十三军、刘膺古第八十七军、韩德勤第八十九军、李仙洲第九十二军、冯钦哉第九十八军、施中诚第一百军都是整装齐员的精锐所部,而庞炳勋第三军团只有五个团的部队,枪弹尚且不足,人数不足汤恩伯一个师,战斗力更是不用提,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军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要什么没什么,川军团出川之后形同乞丐。

      让这样的部队也按照一个军团?或者一个集团军去使用?李宗仁不忍也是不敢如此部署,为体现最高统帅部的英明决策吗?将三流杂牌部署在最前去消耗日军的锋芒,将派系主力部队部署在中间与日军血战,将精锐部队放在最后拣果子?

      实际上从战略和持久战的角度来看,李宗仁也同意蒋介石的部署和这样的战术安排,这样的安排可以更持久的将这场战争进行下去,但是对于那些被放在前面的炮灰部队,那可就是哭爹喊娘的骂天叹地了,这就是现实,否则精锐部队都拼光了?仗还怎么打?老兵的命要比新兵精贵得多,能活过三个月的新兵只有百分之五左右,有的时候宁可派十个新兵去试探火力,也不愿意派一个老兵去冒险,因为关键时刻老兵能绑着炸药包冲杀出去,新兵只会哭爹喊娘,一场仗下来,督战队打死的新兵有的时候比日本人打死的还多,这些人都会被划入失踪范畴内,连抚恤金都省了。

      李宗仁想将庞炳勋第三军团与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所辖部队部署在淮河沿线,但是第二集团军所部却只有第二十七、第三十、第三十一,三个师的部队,每个师仅六、七千名战斗员左右,加上独立第四十四旅,实在有些勉强,无奈只好将刘士毅第三十一军、于学忠第五十一军放在淮河沿线,将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与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军放在临沂固守。

      集中杜聿明第五军、王耀武第七十四军、邓龙光第八十三军、刘膺古第八十七军、韩德勤第八十九军、李仙洲第九十二军、冯钦哉第九十八军、施中诚第一百军、邱清泉之装甲旅,配属军委会直属重炮十旅与炮十团,先迎击还远一线向宿州进犯的日军主力,如能将华中方面日军进攻的二路部队击溃其中一路,那么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对付华北气势汹汹而来的日军了。

      不过中日双方在上海撕破了脸,李宗仁在调兵遣将之余也算忙而不乱,因为在他前面还有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的三个整师在顶着,而且最高军事委员会也给第三集团军配备的炮五旅作为支援,韩复渠的三个整师可都是经营多年正儿八经的三旅六团的【创建和谐家园】,一万二千余人。

      李宗仁计划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不给日军优势地空火力以机会,内外线缠斗,让日军疲于应付。

      李宗仁知道现在已经是11月的中旬了,这样的大型会战没有几个月的准备与相互试探是很难直接进行战略决战的,只有当决战的契机出现,战役双方的将领们才会真正的投入全部力量给予对手最后一击,否则在此之前整体的战局应该是平稳波澜不惊的,如果第十战区能够给予自己一定的配合恐怕是再好不过了。

      李宗仁对于第十战区的张学武没有什么坏印象,认为其远远要比他那个败家大哥强得多,起码又给老张家经营出一片天地,张学良几次申请去第十战区调研,都被蒋介石给阻止了,其目的在明显不过了,不过有了张学武这个出头的椽子,李宗仁的日子似乎好过了很多?

      蒋委员长也似乎放心的将兵权下派,总归比指挥一大堆杂牌军打绝户仗要强得多得多。

      不过李宗仁最为关心的是第十战区的动作,参谋总部给他发来的第十战区作战计划他只看了一眼就丢掉焚毁了,因为那是参谋总部给张学武制订,张学武如果能够遵照参谋总部那帮纸上谈兵的家伙制订的作战计划,那么恐怕他也就不会是张学武,几年的工夫翅膀一下就硬了?李宗仁只能感慨后生可畏,让他羡慕的是张学武那巨额来源不明的资助,如果当年他有如此的资助,恐怕蒋公下野之后的东山再起就只能是一场黄粱美梦了,打仗打得是什么?打得就是钱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工业基础。

      李宗仁相信以张学武的为人肯定不是不顾全抗战大局之人,如果有第十战区的策应相应的会减少来自华北方面日军的压力,另外李宗仁比较期盼张学武能够在武器弹药物资方面给予其写接济,毕竟身为战区司令长官,要什么没什么,怎么开口让下面的人给自己卖命?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九十五章有求必应

      第二百九十五章有求必应

      李敬启是广西桂林人,个子不高一脸军人的英武之气,李敬启虽然官衔是少将高参,但是他实际的职务却是李宗仁的侍卫主任,给李宗仁足足干了十年的幕后部署警卫工作,是个典型的幕后人物,如果不是这次前往热河责任重大的话,李宗仁可派之人非常多,但是没有一个可以让他真正的放心,因为前往热河第十战区求援一事事关重要,所以李宗仁也不敢交给闲杂人等,如果他能走开,或者白崇禧在的话,他与白崇禧其中一人必定要亲自走上一趟。

      所以他才派了一个真正的亲信之人前往热河见张学武,李宗仁相信张学武能够明白其中的原故,实际上李宗仁也有其的担忧,那就是他如果与张学武这个委座此刻的眼中钉、肉中刺走得太近,恐怕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要知道现如今委座最恨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崭露头角的张学武

      李宗仁曾经分析过蒋的削藩策略与步骤,他与白崇禧的新桂系数次起兵反蒋也是【创建和谐家园】蒋介石的削藩,但是张学良的易帜和中原大战时的助拳可谓是打得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找不着北,后来的福建事变、两广事变,不归心者基本被老蒋扫平,这就是老蒋真正的安内所在,区区【创建和谐家园】还是他蒋介石的心头大患吗?不过攘外的对象则有当年的苏联变成了现在的日本人。

      苏联人是蚕食,日本人是鲸吞,相比之下与苏联人打交道的威胁性更大一些,不过眼下整个国际社会也只有苏联人才肯援助中国,李宗仁就搞不明白了?中国满世界的拿着钱倒贴卖好?怎么到了关键时刻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误交损友也不至于如此吧?

      对于第十战区李宗仁还是抱着极大的期望的,因为国内生产不了一百五十毫米的重型榴弹,只有包头的军工厂才能生产,原来也只是东北军的东三省兵工厂能造炮弹和大炮,东北的战斗力确实很一般,但是火力在国内来说可是一流的,要知道那东三省兵工厂可是日本人当年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从九州拆过来整体移交给张作霖的,那会日本人对张作霖可谓是千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最后还不忘皇姑屯给了二百公斤炸药。

      李敬启也是一路舟车劳顿来到热河的首府承德,之前关东军大军压境,承德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是整个的城市来残留着浓郁的战争气息,焦土瓦砾随处可见,不过第十战区部队的装备确实让李敬启无比的震惊。

      没来之前李敬启只是听说热河军团武器装备全国第一,现在亲眼所见李敬启可谓是吓了一大跳,因为热河军团的武器装备确实精良,半自动步枪这种国际上还很稀罕的玩意,热河军团竟然已经大规模列装了?这要消耗多少弹药啊?李敬启估摸了一下第十军团所部官兵手中的武器,已经经常可见的坦克与装甲车,频繁从空中巡航起降的战斗机,第十战区的实力强悍到了李敬启不敢想象的地步了。

      张学武对于李宗仁的电报之前也只是略微的看了看,第五战区现在的实力可谓是空前之大,就连中条山地域晋西北、晋东南的晋军与中央军都要协调第五战区的作战,以第五战区作战计划为核心策应整体的徐州决战计划。

      不过最高军事委员会与参谋总部制订出的这套作战计划,在张学武看来完完全全是一种战略资源的浪费,徐州大战还未开始,最高统帅部的蒋公就忙着部署武汉会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徐州之战一定会失败吗?如果最高统帅部都是这样的部署意图的话,那么让下面的部队如何尽职尽责,守土一战?明明是要放弃的还拼死一战?下面的官兵也不都是傻瓜,当官的撤得快,当兵的即一溃千里,这都是有数的东西。

      将近九十万大军摆在徐州这个四战之地,充其量不过是机动防御,如果让张学武指挥的话,张学武会在徐州沿线死死的顶住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两路大军,然后集中兵力给予华中方面军以歼灭性打击,至少将华中的日军打残,这样的话日军也不可能连续发起大规模的战役,在徐州会战之后就不经战略物资储备直接进攻武汉。

      不过张学武的这种决战计划也只有在动员他第十战区精锐所部的情况下才能实施,一般情况条件下,处于进攻状态的中国军队在三、四倍优势的兵力下是很难做到给予日军重创的,如无十倍兵力歼灭性打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军队面对日军这样整体军事战术素养极高的部队,在进攻方面存在天生的缺陷。

      在朝阳附近的小规模战斗中,配备了二十四门一百二十毫米口径重迫击炮的一个重迫击炮营配属二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还拥有八十二毫米迫击炮连一个,装备六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与六门六十毫米迫击炮,总数拥有轻重迫击炮四十八门,竟然与不过拥有八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和几十个掷弹筒的日军一个大队纠缠了半天,在火力运用上丝毫没占到任何便宜?

      最后出动了冰雹火箭炮营,才将日军彻底击溃,给予了歼灭性的打击,这使得张学武对于火力的集成与应用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为此第十战区的很多军官被迫由副职代替职务,回军校重新回炉,不仅仅是有先进的武器和绝对的火力,人才是使用支配武器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张学武在承德召见了李敬启,自己身为战区长官,召见一下李敬启这个少将高参还是合适的,张学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太随意,因为有些人会因为你太过随和就不拿你当回事,所以张学武也高调的召见了一下李敬启,张学武此刻也吃不准李宗仁派人前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李敬启可是跟随李宗仁多年的贴身卫士主任,又兼着第五战区参谋部的高参,高参是个虚衔,但是卫士主任可是实打实的贴心人,所以李宗仁派李敬启过热河来,张学武并不认为就是简简单单的为了些所谓的物资和弹药而来的。

      李敬启在承德警备司令部的作战室内见到了张学武,大的沙盘和地图上红色的进攻方向让其微微一愣,李敬启也是保定步校第五期出身的,军人对于地图和沙盘天生有种敏感。

      李敬启望着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中将战区司令长官,标标准在的立正敬礼道:“卑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李敬启,李德邻长官让我转达他对张司令长官的问候和致意。”

      张学武向来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做初一我就做十五的主,李敬启非常客气,张学武自然也不好摆大,于是谦虚的一笑道:“李高参客气了李宗仁长官是前辈,我区区后辈怎敢并列相称?赶快请坐,请坐”

      李敬启也微微一愣,因为张学武之前在作战室接待他的时候,他就有点忐忑,少年得志难免有所轻狂之举,毕竟作战室是机密之所在,一个是拿自己不当外人,第二点就是要给你一个下马威,除了这两点李敬启还真的琢磨不出别的意图。

      李敬启坐稳后就急着道:“张长官有所不知,军委会拨给战区的两个重炮旅虽然到了,但是炮弹奇缺,这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国内除了热河就只能从德国进口,现在德国已经几乎断了对华的军事贸易,所以万般无奈之下还请张长官伸出援手,看在同抗倭寇的份上,支援一些,热河军团换装的武器也请方便的话给予一些,川军团与西北军各部人手一枪都做不到,抗敌全凭血肉之躯,第五战区的将士们铭感五内。”

      说着,李敬启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帖子道:“李长官也知道第十战区不容易,这里是七十万大洋,请张长官笑纳。”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9: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