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军事·历史]旌旗作者:骠骑》-第7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腹大患

      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腹大患

      (千字之外,恭喜本书第一位盟主逍遥风雷翅兄感谢飘飘渺渺、醉笑道、**ZTCF、老眼镜、书友080506195408170、mingplus、海盗505、青莲1118等等书友热心的支持小骑拜谢了)

      张学武非常清楚,中国军队大多擅于防守大部分缺乏进攻的意识,而张学武在下一阶段战役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防御,更多的则是进攻,所以张学武才不惜工本给部队装备了大量的进攻型武器,坦克、重炮、战斗机

      第十战区可谓是国内诸多战区之中部队最为精锐,武器装备与日军相比占据较大优势的唯一一个战区,现在可以说很多目光都全部盯在了张学武与第十战区上面,所以张学武决定给日本人还以颜色,让日本人知道知道,在中国的土地上还轮不到他们这些两条腿的禽兽横行霸道。

      所以,张学武开始酝酿大规模的反击计划,切断华北日军与关东军的联系是张学武的战役目标,但是能否实现这个战役目的还很难说,对张学武来说最为至关重要的是部队的进攻精神,而并非武器,武器是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即便在后世从天上的卫星到手中微分子技术制造的武器武装起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依然声称赢得战争的关键在于操作武器的士兵,而并非武器。

      张学武不同意美国人的唯精神制胜法,也不同意英国人的武器制胜法,张学武认为他所需要的是一种有效的结合,给极富进攻精神拥有顽强意志的官兵组成的部队装备上先进的武器,将武器的效能威力最大化,去更多的杀伤日军,可以说张学武的所谓理论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实战理论。

      张学武在忙着计划反击的时间点,因为毕竟九国公约组织已经开始派兵进入上海,与日本海军陆战队一同步哨巡逻,欧美国家实际上不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们所反对的是日本破除了中国对整个国际社会的门户开放政策,变成了日本一家独大的情况,这才是欧美国家歇斯里地反对的所在。

      所以,无论是日本还是欧美各国,他们都是在践踏中国的【创建和谐家园】和领土完整,相对而言就是欧美方面的吃相还算能看,但是日本方面就是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了国际关系只有利用,同情只属于弱者,强者用飞机、大炮说话弱者想变成强者,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鲜血那么简单了。

      所以,张学武虽然一再反对九国公约组织的调停和其派兵进入中国领土设立非武装区,但是却不能有所行动,因为日本人并没有主动破坏所谓的停战协定,两国的代表团还在上海交锋,日本方面的载仁亲王与白崇禧、何应钦等人也是口不对心的你来我往,在三寸不烂之舌上争高低见分晓。

      与此同时,武汉行营的作战机要室内,蒋介石在李宗仁、陈诚、顾祝同、何应钦等人的陪同下正盯着一副巨大的沙盘在讨论着什么,一旁毕恭毕敬的胡宗南与汤恩伯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拿回了第一军番号的胡宗南显得意气风发,而被拨调给第五战区的汤恩伯却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的蔫了。

      明眼的人一看都知道,张学武的热河军团被升格成了第十战区?所部高级军官中一连被最高军事委员会晋升了几个中将,偏偏张学武这个战区司令长官还是个中将,除了虎贲师与荣誉一师之外,其全部的部队都编入了由热河军团之前发起的青年从军行动所组建的青年军之中,张学武号召全国热血爱国青年都到热河来,报效国家,捍卫民族独立自由,十万青年十万军。

      这个口号张学武喊得十分响亮,让蒋介石就已经有一种被人抢了风头的感觉,于是国府方面对此保持一种怪异的态度,即不表示支持赞成,也不急于跳出来反对。

      所以青年军就成为了原热河军团改编成为第十战区之后的主要编制,这到底是算最高军事委员会给予张学武的一份信任还是恩宠,恐怕没人能够说得明白,不过位极人臣功高盖主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凡有点大脑的人都不会去干这样的傻事,锋芒毕露突显能力,很多时候会要了自己的小命,在中国内敛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望着地图的蒋介石非常想骂娘,表面上毕恭毕敬惟命是从的张学武竟然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摆了自己一道?让其来武汉行营就任行营主任,蒋介石已经想好了给张学武晋升上将军衔,让其与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委员会总参议张学良一起在武汉共事,自己在利用多方面的关系配合银弹攻势,不出一年自己就能瓦解张学武热河军团所部的铁板一块。

      结果,张学武一声不响的偷偷溜走了?而且就在戴笠的眼皮底下溜走的,蒋介石一向对戴笠军统局的能力信任有佳,中央军事统计调查局也确实没让他失望过,能够在军统局严密监视下偷偷溜走?想必张学武也是着实的费了一番工夫?

      张学武突然返回热河,可谓是狠狠的给了戴笠这位新扎局座一记响亮的大耳光

      由于历史进程的改变,为了应对日本特务疯狂的暗杀、刺探与破坏,原本要到1938年才成立的中央军事统计调查局也提前成立了,其的前身为【创建和谐家园】组织复兴社下属的特务处,成员分布到国民政府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

      戴笠也因为其出色的表现直接被任命为了中央军事统计调查局局长,而并非历史上的副局长。

      戴笠自1926年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蒋介石侍从副官,两年之后在蒋介石的提点之下开始进行情报活动。

      因组建“十人团”深得蒋介石宠信,复兴社秘密成立之后,戴笠立即被任命为其实权部门特务处处长,戴笠在情报界可说是少有的天才,他在无师自通下一手建立军统局这以他为核心的庞大情报机关,就在戴笠准备一飞冲天报销蒋公简拔之恩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张学武脱离控制如此的大事?

      对于张学武戴笠也是无可奈何,张学武的特种部队就如同一把隐藏在黑暗中的利刃一般,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插入你的身体?习惯于隐身黑暗之中的戴笠实际上最怕的就是来自黑暗之中的威胁,戴笠曾经计划过一个万不得已张学武强行离开,就用定时炸弹炸毁飞机的计划,为此戴笠还特意对热河空军进行了渗透,结果张学武是坐战斗机走的?而且还是热河空军总监高志航的座机,所以戴笠也是白忙了一场。

      不过戴笠也清楚,就算是他的计划有可能实施,蒋介石会不会同意他炸张学武的专机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张学武不比张学良的树倒猢狲散,张学武可是拥有一大帮与其同舟共济的死党班底,万一张学武出了意外,热河军团的总体立场可能就会发生动摇,甚至可能站到国府的对立面上面去,想想这个后果戴笠都不寒而栗。

      对于张学武不告而别突然转回热河,蒋介石这会的感觉就是想骂娘,自己励精图治几经大战,借着抗日的大旗成功的削藩,让中华民国自始建以来第一次完全的接近军政大权统一,虽然还有个别跳梁小丑却也不足为惧。

      但是,张学武的异军突起,尤其还控制了整个苏联方面军事贷款军援的路线,这才是蒋介石最为担忧的,张学武崛起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他原本想利用抗日解决掉中共在腾出力量收拾张学武,张学武崛起的速度大大的出乎了蒋介石的意料之外,让蒋介石有一种被人算计了的感觉?说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太过夸张了一点。

      现在中国又出了一个大藩镇,那就是名义上的第十战区,苏联方面给予国民政府五千万美元的贷款,至少就会给热河方面六千万美国,给国府一亿,给热河方面至少一点二亿,而且国府的军购中的很多军需物资全部被热河军团给蒸发掉了,这也是蒋介石最难容忍的,所以蒋介石才一气之下给予了张学武一个第十战区的大名头,捧杀这招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之后运用得可谓炉火纯青,所有的副作用全部体现在了名噪一时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身上了。

      蒋介石最善于用二、三年的时间去布一个局,请君入瓮的方式有很多种,蒋介石是权谋高手,而且极具政治眼光,蒋介石现在手握抗日的大旗就是占据了大义,就连与其有血海深仇的中共方面也不得不放下党派恩怨,结成统一战线一致枪口对外,在面对国家、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任何人都含糊不得,所以蒋介石也并不太过于担忧,因为张学武是不可能投敌叛变的。

      在蒋介石看来,既然张学武想打日本人,也愿意打日本人,那么为何自己不坐收渔人之利?让张学武去跟日本人死磕烂打,相比之下热河才是日本人在后方的心腹大患。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八十章 决战计划

      第二百八十章 决战计划

      蒋介石的心腹大患同样也是日本人的心腹大患,这点恐怕是张学武意料之外的,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安内竟然也有了自己的一份

      蒋介石杀人向来都是软刀子不见血,借助张学武吸引日军的注意力,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让国府方面可以赢得整编装备再战的关键时间,所以蒋介石给予了张学武荣誉和扩充实力的机会,原本就无法控制的东西,不如放手让其自行发展,第十战区越是壮大,日本人就越是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非得彻底消灭铲除不可。

      而且,蒋介石还占据着国府引领抗日的大意,如果张学武不服从国府的战略安排,那就是蓄谋的故意保存实力,舆论可以捧你张学武上天,一样可以送你下地狱,届时看看你还有多少忠心于你张学武的部下?

      对付张学武蒋介石有很多种办法,只不过蒋介石不想给外人一种相煎何太急的感觉,而且身处高层决策者最大的忌讳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出现,为人如同立事起意一般,厚道总是没错的,厚道自己人,平衡己方阵营之内派系之间的利益,使其之间微有间隙,以雷霆手段处置敌对之人,此为上位者

      蒋介石最后将手指点到了徐州上面,用力的敲了敲道:“我们前段时间经过淞沪、南京二大战役损失十分惊人,中央军精锐所部几乎十不存三,现在日本人的载仁亲王明着在上海与我们谈判,实际上日本人是在胡搅蛮缠,徐州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断无放弃之可能,李德邻以一众杂牌之部的第五战区御敌应战,面对南北夹击的日军胜算不大,大家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拖延日本人的进攻,分散并且有利的牵制日本人的兵力?”

      蒋介石的话让在场的李宗仁、顾祝同、陈诚等人顿时微微一愣,很显然蒋介石此话是有所指的,在场的人都是职业军人出身,偌大的沙盘除了刚刚插上第十战区标识的热河方面,就剩下盘踞在晋西北中条山一带的国军主力了,但是与第十战区所部相比,盘踞在中条山一带的国军近三十万部队的战斗力恐怕还不如第十战区的二个军。

      而且十分奇怪的是山西虽然划入第十战区,但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却亦未撤销?阎锡山还是第二战区上将司令长官,在中条山的中央军与晋军所部也并不归第十战区指挥?

      这与军政部战区划分隶属军令规定形成了明显的抵触?所以大家都十分明白张学武的第十战区的所谓处境。

      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谁先开口就是顺了蒋介石的意,但是得罪的是张学武,等于挖坑给张学武跳,给别人挖坑显然是非常遭人记恨的事情况且张学武此刻是势力大增,第十战区兵强马壮,青年军整个一个系统的建制番号都给予了第十战区,最高军事委员会的意图非常明显,你第十战区能养得起多少部队就可以自行编制多少部队,除了虎贲师与荣誉一师外,其余的各师经费只有正常的一半,其待遇与第十八集团军与第四路军相仿。

      中央军的身份,杂牌军不如的待遇,这就是第十战区各部队真实的处境,不过大家也都清楚,张学武的背后有一个秘密的大财团,在美国进行了巨额的投资,不断的向热河方面进行输血,否则仅仅依靠张学武贩卖【创建和谐家园】和其衍生产品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庞大的部队消耗,加之有苏联方面的几次提供的巨额贷款军购,张学武堪称兵强马壮

      所以,这会李宗仁与顾祝同、何应钦等人都是一副凝思苦想的模样,李宗仁与何应钦是不会去替老蒋分这个忧的,顾祝同在装傻充愣,胡宗南与汤恩伯等人级别不够不能妄言,而说话够分量的就只剩下陈诚了

      陈诚十分无奈的看了一眼顾祝同,蒋委员长的场必须有人捧,否则老头子发起脾气来又将是一番雷霆大怒,搞不好殃及池鱼是小,让老头子认为自己对其不够忠诚,不肯替其解忧才是**烦。

      陈诚犹豫了一下对蒋介石道:“委员长卑职认为当前日军的战略部署与举动意图实际上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日本人是在逼着咱们自己翻盘,让九国公约组织以为咱们破坏何谈进程,重燃战火实际上日本人近期的军事调整部署的意图就是与我军在徐州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彻底打通陇海线,让华北的日军主力与华中的日军主力部队会师,一味的向徐州增兵被动防御,对我军十分不利,我方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日本人在上海撕破脸皮,然后以第十战区主力全力进攻山海关一线,复克锦州,切断日本关东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从战略上分割日军主力。”

      “非常不错辞修的这个想法非常的不错”蒋介石满意的点了点头,陈诚心里却也是叫苦不已,这话传到张学武的耳朵里面恐怕要将张学武得罪到家了。

      陈诚也是几起几落荣辱不惊的人物,由于蒋介石一直对其的恩宠不变,所以无论陈诚吃多大的败仗,也丝毫撼动不了他的地位,其指挥的第十八军由二师建制编为五师建制,即便进剿鄂豫皖苏区吃了大亏,被何应钦、顾祝同、熊式辉等人群起而攻之,蒋介石毅然将第十八军改编为二军八师建制。

      李宗仁在旁看得明白,陈诚是老蒋的心腹,李宗仁对于陈诚的所谓军事才能也不便评论过多,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因素实在太多,很多事情并不是兵多武器好就理所当然能够打胜仗的,打败仗谁人没有过?只要不一次性败家到了无法东山再起的份上,就还不算是彻底完全的失败。

      李宗仁很欣赏陈诚曾经所言,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还提出过牵制日军主力,使敌自东而西,不使其由北而南的战略,由此可见在战略上陈诚也并非一无是处,其的着眼点很有一番见地。

      蒋介石似乎沉思了片刻道:“命令第五战区强化备战,以汤恩伯军团与胡宗南军团为机动军团,调第五军、第三十六军、第七十四军、第八十三军、第八十七军、第八十八军、第九十八军,第一百军组成南北两线游击集团,归第五战区所辖,牵制日军华北中与华北两方面主力,第二战区所部对华北日军摆出积极进攻之态势,军委会直属炮兵第二、第五旅,第七、第八旅开赴第五战区,第五战区所部不惜一起代价死守徐州,要将徐州营造成第二个承德,第二个南京”

      蒋介石的话一出口,李宗仁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汤恩伯军团,胡宗南军团皆是三个甲种军的编制,南北两线的八个精锐苏械军是中央军绝对的嫡系,四个炮兵旅更是给李宗仁平添了不少信心,尤其是新组建的第七、第八重炮旅,那可都是清一色的一百五十毫米大口径野战榴弹炮与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是热河军团当时增援南京部署在江北的两个旅。

      张学武将装备全部留给了胡宗南,炮兵全部经晋西北撤回了绥远,最高军事委员会方面如获至宝,胡宗南拣便宜得了三个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营,实力也是几何状递增,有了援军和重炮,李宗仁不免有些情不自禁的幻想起空军的支援来了,李宗仁知道现在日本人关东军的飞行部队全部被张学武的空军压制在了长春所谓的伪新京一线了,日本人在东北的军工厂基本都陷入了瘫痪和停产之中,不过之前热河军团支援南京保卫战时曾经损失了不少战机,张学武为了保卫自己包头的军工基地,未必肯派空军来徐州助战。

      蒋介石是以权谋起家的,李宗仁虽然不动声色,但是蒋介石已经把握住了李宗仁的脉搏,自己给李宗仁的所谓增援现在还是一纸计划,在地图上的作战计划到底有多少能够体现在实际当中,恐怕没人会清楚,蒋介石相信李宗仁也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于是他继续开口道:“如上海谈判一旦破裂,拟定以第十战区派出不少于八个整编师的兵力,进攻山海关、平津一线,彻底切断日军华北方面军与关东军的联系,有效的牵制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机动战力,以便第五战区集中主力防御徐州的同时,从外线包围日军华中方面军主力,进行决战”

      蒋介石的决战计划让在场的众人惊叹不已,这么大的决战计划在匆忙之中进行部署能否妥当?战役组成相关各部队有多少完成了补充整编,并且开赴预定出击地域?第十战区所部如果一旦出击,势必将遭到日本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两方面的围攻,若是出击受阻的话,整个第十战区的态势攻防将顺势逆转。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华步枪的刺刀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华步枪的刺刀

      李宗仁、何应钦乃至顾祝同、陈诚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白给的,在军事指挥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蒋介石的所谓战役布置可以说并不是中规中矩的,也并非是出奇制胜的,出奇制胜中的奇相对来说就是冒险,但是冒险是要有丰厚收获与回报的,蒋介石的计划中似乎只有冒险,收获与回报并不算大,因为日军华北与华中两个方面军的物资接济并非来自朝鲜和东北,而是海运至天津与上海,日军华北方面军与关东军之间的配合并不多,关东军是总军建制,与华北方面军的上司隶属机关中国派遣军是一个级别的,所以两者之前的战役配合需要陆军大本营来进行协调,作战计划也得陆军参谋本部制定实施。

      这样一来第十战区的出击切断所谓的关东军与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作战计划的效力与效果就非常不明显,至多只能牵制住日军华北方面军的部分兵力,除非第十战区能够威胁天津港,但是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口城市对于掌握了绝对制海权的日军来说,处处都是补给的码头。

      蒋介石在忙着给张学武穿小鞋的时候,张学武则在忙着给第十战区虎贲师与荣誉一师换装,包头军工厂一直在根据张学武的要求和命令在研制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半自动步枪。

      步枪是步兵单兵使用的最基本武器,根据不同类型性能的步枪可以执行不同的战术任务,步枪的主要作用是以其火力、刺刀和枪托作为打击手段杀伤有生目标,因此,在近战中,解决战斗的最后阶段,步枪起着重要的作用。

      半自动步枪是一种子弹自动装填上膛的步枪,也称为自动装弹步枪,其不需象非自动步枪,如旋后拉动式枪机步枪,用手动方式装填子弹,每一次射击之后都需要拉动一次枪栓,完成退壳重新上膛填装。

      半自动步枪是利用枪弹击发后的部分火药气体后座力,进行退弹壳、子弹自动装填上膛,并准备再次射击,但是每次扣压扳机只能发射一粒子弹。

      实际上张学武是想将目标定在AK47这类发射中间威力弹药的突击步枪上面,因为单发手动步枪的火力远远满足不了第十战区各部队的战术需求,而装备自动突击步枪弹药消耗量又太大,冲锋枪的射程较近,精确度也难以满足前沿部队一百公尺的精确火力的需要,所以张学武提前进行了关于半自动步枪的技术储备。

      后世历史上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支半自动步枪是由墨西哥将军蒙德拉贡设计发明的6.5毫米半自动步枪,于1907年首先正式装备了墨西哥军队,为了研制半自动步枪,张学武从全世界诸如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甚至苏联购买了大量的半自动步枪,以供包头军械研究室的研究员与工程师们研究,从中吸取优点。

      在张学武看来世界上优秀的半自动步枪不过二、三款而已,美国人的M1式加兰德步枪、德国人的Gew 43步枪、苏联人的SVT-40步枪以及后续的衍生型号,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谢尔盖?加夫里罗维奇?西蒙诺夫设计的SKS半自动步枪,采用普通结构的导气式自动原理,导气装置无气体调节器,活塞通过推杆抵在枪机框上,活塞后坐行程小于机框的行程,故该枪的自动方式属于活塞短行程,采用的枪机偏转式闭锁机构刚度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勤务性也比较好。

      SKS半自动步枪在世界上盛行多年,堪称是历史上成功的一支半自动步枪,该枪一次可以压装十发子弹,标尺射程为一千公尺,而实际射击精度在三百公尺内相当的精确,无论在任何的条件下,都能满足战场需要,勤务适应性极佳。

      而美国人的M1式加兰德步枪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在中国俗称其大八粒。

      美国军队历来重视单兵步枪火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就开始研究自动步枪,当时使用的普通野战步【创建和谐家园】使自动步枪连射时后坐力很大,很难控制精度,而且重量大,携带困难。

      张学武从美国购买的的M1步枪与后世美军正式大规模列装的外形似乎不太一样?枪口前端似乎多了个导气罩?经过多次射击试验才发现,这种所谓的设计在射击时会让部分火药燃气通过枪管端面与枪口罩之间的空隙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向后运动。

      这种导气方式的缺点是直接导致活塞筒与枪口罩连接不牢固,刺刀装配不稳,准星移动影响精度。

      在所有半自动步枪之中,M1步枪供弹方式比较有特色,装双排八发子弹的钢制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时,枪机会处于空仓挂机,弹夹会被退夹器自动弹出弹仓,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子弹。

      弹夹有双圆形的上下开口和单开口两种,双圆形开口的弹夹不论上下都可以装入弹仓,单开口只能开口向上装入弹仓,在装弹的时候必须注意每发子弹的弹底抵在漏弹夹后壁上,弹壳底部的拉壳沟槽卡入漏夹的内筋中,假如有一发子弹的弹头伸出则其他子弹无法装入,由于弹夹子弹外露,有时子弹不一定对齐双园开口,为了使子弹对齐开口处,美军士兵装弹的时候往往在钢盔上磕几下使之对齐,当一次压入弹仓的弹夹在子弹打光之前是无法再次给弹夹重新装弹的,如果单发装弹,枪机非常有利的后坐力往往会在膛口部位切断士兵的手指,极其的危险,作为半自动步枪,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弹仓容量还是有点小。

      对比美国人的M1式加兰德步枪、德国人的Gew 43步枪、苏联人的SKS半自动步枪,张学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枪体过大过重,而且设计的枪托、前护目、枪身整体都并不符合大部分亚洲人的体魄与习惯,每一种成功的武器都有极强的针对性,战术性能与勤务性能是检验一支步枪设计是否合理成功的关键所在。

      张学武需要的是一支能够适合中国人的半自动步枪,可开启式的弹仓,不少于十发的装弹量,以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为原型,借鉴M1半自动步枪的卡榫式分解结合装置,步枪前端配有折叠三棱刺刀,装弹后重量当不超过…六公斤,整体枪身当以生产与维护,适合各种条件下使用,适应风沙地区,尤其是寒区,要求有较高的勤务性。

      根据张学武的各项要求,最终的中华一型半自动步枪被设计了出来,该枪全长一千零二十二毫米,全枪质量…五二公斤,枪管火神轴线长五百二十二毫米,四条右旋膛线,供弹具十发可开启式弹仓,理论战斗射速每分钟三十至三十五发,有效射程四百公尺,表尺射程一千公尺。

      刺刀方面,张学武极为热情的为日本人选择了三棱刺刀这一大杀器,在实际应用中,军刀首先要有足够的杀伤力,除了重量、重心、曲线、锋利程度以外,尤其重要的是造成伤口的严重程度和刺入之后拔出的难易程度。

      日本人的三八式刺刀也是参考其的武士剑的款式加工而成的,但凡军刀都是通过各种细节不同的设计来达到相同的目的,所以大多数的军刀都是前窄后宽的体型、刀身侧面的血槽,后世根据不同的用途在刀刃根部加上特殊处理的高强度锯齿。

      但是张学武没有那么多的优质钢材在军刀、刺刀这些量产品上大做文章,于是三棱刺刀成为了张学武唯一的选择,三棱刺刀的锻造工艺比较简单,而且功能方面非常容易满足战术需求,其上面三道半弧形的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士兵进行下一动作。

      因为三棱刺刀在刺进入人体之后,血液会随血槽大量迅速排出,人体肌肉收缩或者骨骼夹缝无法贴紧刺刀刃面而不会吸住刺刀或者卡住刺刀,这样刺刀可以从容的从敌军体内拔出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刺刀插入人体以后,通过血槽迅速将空气引入,空气在体内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如果没有血槽,因为血压和肌肉剧烈收缩,刺刀很可能会被裹在人体内,这样的话拔出刺刀就会非常困难,以至于影响士兵的下一步的动作。

      而且,三棱刺刀的创口大体上是方形的一个大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会让伤者在极短时间内失血过多而亡,在试验这种新型刺刀的时候,很多人都无比惊讶甚至担忧会受到人道的谴责?

      用这种刺刀对付日本人,在张学武看来与人不人道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根本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事情,战争的过程就是用最快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杀伤敌军,战争本身就跟人道两字没屁个关系,非要往一起扯的人就是在扯犊子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八十二章 烈焰计划(上)

      第二百八十二章 烈焰计划(上)

      张学武给中华一型半自动步枪配备的折叠式的三棱刺刀采用了磷化工艺处理了表面,用亚光代替了常见的烤蓝,因为在刺刀用钢冶炼的时候出于金属合金成分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在战场上表面的磷涂层磨损后暴露出含有砷的钢体,即使只擦伤敌人的皮肤也很难愈合。

      三棱刺刀也并非绝对的完美,在受到巨大阻力撞击和扭曲的时候也很容易断、裂,三棱刺整刀经过热处理,硬度极高,又有一定的韧性,作为刺刀与步枪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虽然长度比日军的三八式刺刀要短上些许,但是中华一型半自动步枪毕竟不是完全依靠刺刀作为主要战力的武器,其以精准度和射速火力压制作用作为其的主要性能的体现之用。

      所以,三棱刺刀完全没有必要在长短方面与日本人的三八式刺刀一较高下,在者近距离作战时,单发的旋后拉枪机单发步枪绝对不是半自动步枪的对手,在理论上,一个装备了十支中华一型半自动步枪、二挺ZB-26改7.62毫米口径班用轻机枪ZH100型反坦克步枪与毛瑟狙击步枪的十六人加强战斗班,完全可以在火力上有效的压制日军的一个小队。

      张学武虽然不是火力制胜理论支持者,但是张学武却很是信奉火力优势能够极为有效的减少己方官兵战斗员的伤亡,只要能够少流一滴鲜血,多挽救一条生命,钱又算得了什么?

      没钱虽然是万万不能,但是金钱一样买不来生命和健康,买得到笑颜却买不到真心,更买不到时间所以在对武器的更新换代的投入上,张武非常舍得,因为第十战区的兵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与南京方面控制区、日本方面,甚至苏联方面根本没法相比,所以张学武只能走高精尖路线。

      由于德国从1933年开始的排犹运动让张学武拣了非常大的便宜,更有周莹在美国和欧洲替他网罗优秀的科研人员,而且在国外的大批报效国家的留学生和精英在归国后不约而同的选择的也是去热河,热河在中国虽然是偏僻之地,但是那早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中国最先进的实验室在热河,亚洲最大的风洞系统在热河,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占国内的百分之五十二之多,最为主要的是包头工业基地聚集着大量的世界级的顶尖专家和科学家。

      比如沈翰泽亲自出面用重金和世界第一流的实验室以及设备作为代价,从意大利将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恩利克.费米骗到了包头,实际上风格无限的恩利克.费米当时在意大利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妻子是犹太人,意大利【创建和谐家园】政府颁布出一套模仿德国针对犹太人的法律,因为整个欧洲都在排犹运动,不仅仅是德国和意大利,法国与英国同样也有针对犹太人的发令,这些发令直到二战结束很多依然在施行。

      只不过英法都是二战的战胜国,所以一切的黑锅自然只能由德国人来被,如果没有集中营的大屠杀的话,德国人的做法与英法基本相同,借着战争管制经济的借口,吞并犹太人的企业,没收其的黄金珠宝和财产。

      而且费米是一个强烈反对【创建和谐家园】主义的本位学者,总是在一些不适时宜的时候说一些不合适的话,所以恩利克.费米身处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于是,恩利克.费米与其一同研究量子物理方面的整个一个科研组,全部被沈翰泽通过在美国方面的关系逼到了中国的热河,其实整体上说起来非常的简单,沈翰泽动用了美国方面的关系,让恩利克.费米前往美国的途径受阻,因为现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政府方面,对于这些整天途耗大量资金研究所谓虚无缥缈的理论性东西,证明物理是创世神的论点的疯子们,都没有太好的印象,这些家伙们研究的东西可能一百年?二百年还在原地踏步,但是他们所需的费用却是极其惊人的,在实用主义的前提下,没人愿意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到毫无任何希望的研究当中。

      而实际上,恩利克.费米已经意识到了,一个裂变的铀原子可以释放出足够的中子来引起一项链式反应,而且恩利克.费米与世界上另外几位顶尖的量子物理学家一样,马上就预见到这样的链式反应可用于军事目的潜在性,不过无论是德国、意大利还是美国,没有人愿意为这项极其耗资的试验进行买单。

      也就是意味着恩利克.费米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毕竟此刻的恩利克.费米还尚未获得诺贝尔奖,而且世界各国对于所谓原子理论的认识还远远达不到1939年与1940年那么紧迫的阶段。

      恩利克.费米所在的包头地下研究所是一个巨大的地下七层独立的生活掩体,整个的掩体全部镶嵌在山体之内,所处地域是一级军事禁区,张学武并不直接参加所谓的研究,但是张学武却通过后世的网络了解一些所谓原子弹的“秘辛”?

      张学武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是此刻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们经过数以十万次的反复计算论证,走了无数次弯路和错路总结出来的,但是对于张学武来说那些不过是后世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公式与过程罢了。

      所以张学武相信只要自己给予代号“烈焰”的研究小组以足够的提示的话,以恩利克.费米挂帅的研究小组攻克原子核裂变控制技术也是极其有可能的,但是张学武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绝对保密性。

      恩利克.费米对于张学武这个提供顶尖设备并且满足他一切要求的“金主”也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张学武自然也不敢直接显示自己提出何种理论或者方式、公式,因为那样实在有些太过惊世骇俗了。

      为此,张学武只能通过实验组中的中方科学家之内的自己人,不断的将所谓的灵感引入其中,一切做得好似偶得一般,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空有理论而没有铀矿石,一切都是白搭。

      世界上已知的铀矿物有一百七十多种,但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铀矿只有二、三十种,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核武器爆炸,不仅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

      核武器在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可以说核武器的出现,对现代战争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颠覆了战争的进行方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19: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