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军事·历史]天可汗作者:西风紧》-第5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几家欢喜几家愁,更多的人是失望与悲观,无休止的动荡和政变,浮躁的起伏,许多上层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随时可能被牵连其中……久乱思安,本来李隆基是一个希望,但现在他败了,希望的火种被扑灭,重新回到武后执政以来的氛围中。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政变,待局势稍安,如果能建立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拔规则,本朝对那些关陇世家以外的势力,特别对山东门阀未尝不是再次提高政|治影响力的机会。

      这时陆象先上书言七事,其中几件深得人心:以宽恕的态度,防止李隆基“逼宫”的事件扩大,以致人人自危;任人以贤,停止斜封官的授予,对现任官通过殿试等方法考校筛选,德才欠优者应罢停……

      ……

      飞虎团驻扎在兴庆坊就地取食,薛崇训在十一日便脱下盔甲,穿上紫袍,进宫参加朝会去了。天刚蒙蒙亮,太平公主在紫宸殿召集朝廷要员商议要事,参与者多是三品以上大员,薛崇训却是例外,他现在的地位可谓飞升了一个档次。

      现在大伙主要是想办法维护治安与稳定、巩固胜利果实,至于新的权力分配还不急,要等汾王登基之后。

      最近才投靠过来的兵部尚书张说在政变时没出半分力,这时他额外积极,马上提出了解散万骑的主张。

      “将领可安排在南衙十六卫任职,士卒解散,北军各衙全由左右羽林军接管。待局势稍定,可新组两军,分担禁卫职权。”张说奏请道。

      谁都知道万骑以前和李隆基渊源很深,但现在里面的死忠分子已经就戮,只要把其他将帅撤换一些,就没什么危险了。可是张说却提出了更加激进和稳妥的方法……直接解散。

      太平听罢对张说十分满意,倒是萧至忠等人说没什么必要。

      就在这时,京兆府尹李守一站出来说道:“臣觉得,最该解散的应该是飞虎团!”

      在场诸位皆尽愕然,不由得向李守一投去了佩服的眼光。薛崇训的飞虎团在景云政变中可谓是功劳苦劳居功至伟,事情才刚刚完,就要这么直接地卸磨杀驴?众人心里面嘀咕,就算怕他们成为隐患,也不能当面说出来啊!起码的弯弯绕绕,曲线手段应该用的,李守一真是……

      薛崇训一听心里也是添堵,心道:妈|的,这个李守一为毛老和我过意不去!

      李隆基一败,大权尽落太平公主之手,薛崇训现在可是红人,李守一还真不怕得罪人?大家觉得,李守一这厮既无后台,如此当官,恐怕真要当到头了。

      李守一正色道:“当国者无论是谁,都应该减少内耗、维护公正。有功于国者理应封赏,但飞虎团这支骁勇私兵驻在京师,殿下就不怕它成为动乱的祸根吗?卫国公封王、飞虎团有功将士封赏,李某第一个赞成,但飞虎团决不能再拧成一股,必须解散!”

      众人都悄悄看向薛崇训,坐于上位的太平公主也把目光投了过来。现在薛崇训心里别提多难受了,飞虎团能战,那是他手里的一张好牌,也是一种资本,任谁也舍不得……可是现在有人已经把话挑明了:你就是个隐患。还能怎么着?

      薛崇训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母亲,我觉得李府尹说的有道理,以我的身份,无权在京城手握如此多私兵。”

      除非是太子,谁能在天下脚下养那么多甲兵,要造反吗?

      太平沉吟不已,低着头,良久没有表态;站在下边的众人更没有多言,全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来紫宸殿之前,薛崇训确实没有料到这么快就有人揪住飞虎团的事,他毫无心理准备。但李守一这么说,薛崇训也不记恨他,相信他确是出于公心。

      薛崇训皱眉沉思,这时候一个念头冒出来:做人应知进退。站在风口浪头,被一帮人惦记,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母亲没说话,她在想什么?薛崇训忽然想起政变之前她的无助和恐惧,她也是有软弱无助的时候,但现在危机过去了,她心上的壁垒又重新补上了吧……哪怕她是母亲,至亲。薛崇训想到这里不由得暗自叹息了一声。

      这时他神色一凛,十分诚恳地执礼道:“请母亲下令解散飞虎团,但战死的将士应予抚恤,有功者应予封赏,以示公允……同时,儿臣推荐李府尹增补宰相空缺。”

      太平听罢有些惊讶,抬起头看着薛崇训,饶有兴致地说道:“他刚刚才和你过不去,现在你这样做是为了名声,还是赌气?”

      薛崇训道:“都不是,儿臣认为用李府尹为相于国有利。当今王道之时,说到底就是人治,人治的根本是吏治,有德有才有公心者当国,才能治世;与法治不同,我们的国家,需要贤人,否则再好的制度和法令都没有用。用李府尹这样的人参与国政,正符合陆阁老(陆象先)提出的任人唯贤主张,请母亲考虑。”

      李守一听罢眼睛也是一亮,不由得用别样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薛崇训,好像今天才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人治”这个词对大家来说比较新,但“吏治”众人都很熟悉,同时也赞同薛崇训的观点。纵观古今,大凡治世,庙堂上不可能全是一帮自私自利只图谋利的小人。

      太平露出浅浅的笑容:“我赞成用李守一为相,但飞虎团不用解散了,改到我的名下作为我的禁卫队,你就兼领卫队将校吧。”

      “母亲……”薛崇训突然有点无法理解了。

      太平看着薛崇训用很小的声音说道:“连你都不信,我还能信谁?”

      “殿下三思!”李守一根本不领薛崇训举荐之情,一拂袍袖,断然道,“臣不愿为相!飞虎团也不能充作禁卫!在场诸公,听李某一言,这里没几个人,也不用遮遮掩掩的,上皇权力被架空,如今大权尽在殿下之手,汾王即位,也无非傀儡而已。殿下的禁卫,和禁军有何区别?卫国公做禁卫将军,何异于掌握了一股禁军兵权?前有李三郎之事,正因他掌握禁军万骑才能威胁上皇皇位,前事不远后世之师!如今人人思安,不正是殿下的机遇么,怎能埋下隐患,影响大局?”

      薛崇训一半诚意一半被迫的心理,抱拳道:“母亲,我赞成李府尹的意见。”

      太平冷笑道:“哼,现在多少人巴不得我不得好死,别以为我不知道!吾意已决,大郎做我禁卫将军,休得多言。过两日便调飞虎团入玄武门内,我出宫时便侍立左右。”

      李守一听罢叹息了一声,不再多言。

      薛崇训忙跪倒在地,拜道:“儿臣誓死保卫母亲大人。”

      太平挥袖道:“散了吧,等汾王入京后再商议大事,你们要做好本分,有趁机在京师作奸犯科、妖言惑众者,严惩不贷!”

      众人告退走出紫宸殿时,好几个人对薛崇训的态度明显更加亲切起来。几个宰相中,除了小白脸崔湜外,窦怀贞最没骨气,说话之间近乎阿谀:“卫国公论‘人治’,公心叫人敬佩,改日偷闲,大家再论道一番如何?”

      薛崇训看了一眼孤零零一个人走的李守一,笑道:“好,那窦阁老来安排时间?”

      窦怀贞很是高兴,又低声笑道:“我敢保证,从今后卫国公府上会更加热闹了。要是有求官的人实在推不过去,你只需给我言语一声,我和萧阁老想想办法。”

      薛崇训沉吟片刻,忙摇头道:“千万别这样,要任人唯贤,这样大家才能稳,其中道理窦阁老明白的。”

      窦怀贞道:“举荐有德有才的人是我等份内之事,况且少数几个人怎么样,无伤大雅不是。”

      “防微杜渐,咱们不能自己带坏头。”薛崇训一本正经地说道,“就像户部那个小官宇文孝,以前帮我几个忙,去年暗算我的幕后凶手高力士,便是他查出来的。他向我求官,但我觉得他的才能只能当那个级别的官,所以没答应他,一码是一码,千万要公私分明!”

      窦怀贞恍然道:“对,卫国公所言极是……宇文孝,是这个名字吧?”

      薛崇训点头道:“别管他,我已经暗地考校过了,才能有限得很啊。”

      (感冒发烧,今天吃药了,有望两日内痊愈,提高更新速度,向大家表示歉意。)

      第二十三章 考校

      薛崇训除了对当国者有大功劳,又得到了太平公主的信任,便成了香饽饽。于是他在紫宸殿暗示窦怀贞的那件小事,窦怀贞就很放在心上了,当天就派了个熟人去宇文家“考校学问”。这人叫周彬,门下省左拾遗,让他登门造访倒不算唐突;不然窦怀贞这么个宰相,竟亲自登某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大门,影响就大了。

      (唐朝中央行政继承“三省六部”制,实权机构主要就是三省六部一台;六部属于尚书省,职能是执行中央的决策和政令。)

      周彬在门下省、宇文孝在尚书省,京师官吏以千计,所以宇文孝压根不认识这个人。接到名帖后,宇文孝也不怠慢,亲自迎到大门口。

      宫变的来龙去脉,宇文孝刚刚听完整,今日忽然有不认识的同僚登门,他已隐隐猜到了什么。

      事件还没收尾,李隆基没抓住。听说已有进展,查到其众数十人往南逃了,恐怕多半要逃到终南山躲起来,历来政变失败的人总喜欢逃到那边,不过最终很少没被逮回来的。

      ……周彬知道这人有后台,于是言语之间就十分客气了,又是打拱又是作揖:“听闻好友说起宇文公于刑律颇有造诣,我虽在门下省,但以前在地方做过通判,今日私下登门,是以同好者相交也。”

      宇文孝暗自打量了一下周彬的面相,不甚方正,颧骨高、两腮瘦、脸色惨而白,这在唐朝讲究“天圆地方”的正面形象有点不符……而且此人不找其他接口,开口就说刑律。宇文孝认为这是戾气外露的表现。

      这倒是因为周彬来之前听到窦怀贞提到刑部和京兆府都有空缺,所以周彬以为宇文孝多半要升到上述两个部门,投其所好而已。

      两人见礼客套了一番,宇文孝将他迎进院子。刚进门厅,周彬便呆了:满院子的菜。他苦笑道:“别人都是种花,宇文公种如此多菜作甚?”

      要知道能在城北拥有一座如此大的宅子,不可能是缺钱的主,很多没钱的小官只能租房或者住在城南。宇文孝这地方,位于长安西北面千福寺附近,离西市也不远,地价不低。他们的家的门虽然上的黑漆,里面的房屋也不是那么华丽,但确实大,一院子的菜;北面有一堵墙,看样子里面还有个院子。

      宇文孝笑了笑,脸上如沟壑一般的皱纹更深了:“早年落魄,吃过不少苦,养成了干活的习惯,这要一天不做点力气活,浑身就难受。”

      周彬无言以对,当了官既不读书又不习武,种毛的菜,年纪也有点老了,真不知道这人还有什么奔头。

      宇文孝一笑,看起来倒像个淳朴的老农了,只是眼睛却不浑,精神很好。谁又知道他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也许太漠视生命的人,反而喜欢做一些平淡的琐事吧。

      他又说道:“小女学医,想在院子里种药材,还和我吵过几架呢?现在咱们父女俩平分,里面那个院子种药,外面种菜,嘎嘎。”

      周彬轻轻摇头道:“令千金学医,可有意到御医署任职?”

      宇文孝道:“她有时候也会去太常寺,不过女流之辈,能做什么官?”

      “哦?”周彬忽然想起什么来,“令千金名讳可是宇文姬?”

      宇文孝淡淡地说道:“正是。”

      周彬的眼睛顿时瞪得老圆:“啊!久仰久仰,神医是天下唯一得李鬼手真传的【创建和谐家园】啊!”让周彬惊讶的可不是宇文姬的师承,李鬼手空有其名又没权位,有鸟用;他惊叹的是宇文姬和薛崇训那档子事儿。

      以前知道的人不多,但最近薛崇训突然大红大紫,关于他的小道消息也就更多人关注了,恰好周彬也听到了一些……这么联系起来一想,怪不得窦怀贞亲自关照这个宇文孝,原来是这吗一回事!

      周彬有些语无伦次地说道:“宇文公,您马上就要发了!下官名叫周彬……”

      宇文孝很淡然地说道:“唉,使不得使不得,你我平级,怎马能自呼下官呢?这叫外人听去了,不得纠劾我啊?”

      周彬躬身道:“使得、使得,反正没几日您就要高升,现在就这般称呼,省得过两天改口呀,以后望宇文公多多指教提携下官。”

      宇文孝一边慢走一边说道:“周贤弟言重了……对了,你今日登门定是考校我的才能来的吧?”

      周彬忙道:“宇文公德才兼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瞧这满院子的菜……诸大臣中,能与宇文公德行媲美的人,恐怕就只有陆相公啊!真人面前不打机锋,下官便明说了,窦相公只想探探您的口风,刑部和京兆府,您愿意到哪里任职,任您挑不是!”

      牛气,便是这般,周彬真是羡慕得肠子都红了。

      宇文孝虽然故作淡雅,但心里的高兴那是藏也藏不住,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他这么多年是深有体会。如果默默无闻,受尽各种闲气,人生有何趣味?

      “进屋喝茶。”宇文孝指着菜地中的一间草堂,带着周彬走了进去,只见里面有张没上漆的木桌,几条木凳,旁边有个土炉子烧水。宇文孝要沏茶,周彬忙抢过来道:“您坐,我来。”

      宇文孝沉吟片刻道:“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我读书少,里面的位置我不定坐得住。倒是京兆府……听说卫国公已举荐李府尹入阁,看来这个衙门的官当得好,还是很有盼头啊,李府尹不就是先例么?”

      周彬低声道:“宇文公明鉴,李守一如果做了宰相,自然不能再做京兆府尹了,从来没有同中书门下兼领京兆府的做法;但是李守一离任,您也不能直接做府尹,升得太快不是好事。”

      宇文孝爽朗一笑。周彬忙道:“下官说错话了,多嘴,这样的事儿宇文公还能不明白么?”

      宇文孝笑道:“周贤弟,你说说这个理:都是当官,有门路的和没门路的人,有何区别?”

      周彬沉吟道:“这要看是什么人,如果寻常之人,没门路的几年前当什么官,几年后还是那样,要是一个不小心,可能怎么进去的都不知道;有门路的就不同了,无论升降,总有人记得你不是?”

      宇文孝轻轻拂着下巴的胡须:“那你说我急什么?”

      两人言罢相视而笑。

      等送走周彬之后,宇文孝返身回家,正遇到女儿宇文姬,他便说道:“对了,得空的时候你操持一下,咱们家的门子得增加两个,不然以后什么小鱼小虾都往里面钻,老夫哪有时间种菜?”

      宇文姬有点嘲笑的味道:“爹爹要升官,这就摆起官架来了?”

      老头子脸色有些尴尬:“没大没小!你别成日届捣鼓那些花花草草,寻机会和镇国太平公主认识一下不行?她这个年纪最重养身养颜,你名声在外,还能没机会?”

      宇文姬摇头苦笑。

      老头子叹道:“我看薛家大郎这人中,上回他叫我不要和他往来,原来有深意:他知道有大事发生,不愿意连累咱们啊!现在我想来倒有点过意不去,没帮上半点忙、没出过半点功劳,所谓无功不受禄,可事情刚过,人家就记上心多方打点了。厚道,年纪不大,做事很有主见……你得抓紧了,相信老子的眼光,错过了没地儿再找去!”

      宇文姬转身就往外面走:“不就是给了您那么一点好处么,说那么多没用的,俗!”

      “你……”老头子指着她怒道,“又去哪里!”

      宇文姬头也不回地说道:“寻机会和您仰慕的镇国太平公主殿下认识去。”

      老头子:“……”

      宇文姬一身窄领长袍整洁利索,到马厩牵了匹马便翻身上马,“驾”娇叱一声,马便扬蹄而走。

      刚走到古寺巷,实在凑巧,正遇到薛崇训了。只见街上一队铁甲骑兵大摇大摆地迎面而来,行人无不退避,薛崇训那家伙一身明光甲骑在一匹高头白马上,十分得意的样子,连他的那匹马也昂首阔步,好像在装模作样。

      “宇文姬……”薛崇训看到了她,老远就喊了一声。

      宇文姬心里情绪复杂,赌气调转马头便走。后面薛崇训离开卫队,策马追了上来,问道:“还在为上回的事生气?我回京没理你,是有苦衷的,完全就是个误会。”

      “不要找理由了!”宇文姬口是心非地娇嗔道,假装不理睬,犹自策马而走,不过明显慢下来了,又愤愤道,“别以为你得意了,我就要贴着你,哼!”

      薛崇训叹了一口气道:“你这是要去哪里?”

      宇文姬一言顿塞,忘记自己出来要做什么了……她没好气地说道:“娶你的公主去,管我做什么?”

      薛崇训打量着她紧身长袍下流畅的曲线,砸巴了有些发干的嘴唇道:“我马上要封王鸟,到时候能娶几个王妃,机会一到,就封你做王妃。”

      “不稀罕!”宇文姬轻轻一踢马腹,马儿便奔驰而出,薛崇训急忙跟了上去。

      第二十四章 兔子

      “上回咱们说好了,等我回京师,便到氤氲斋蒸蒸重温美好的事啊。”薛崇训有些心急地说了出来,“你先等等我,等我到母亲府上办点事回来,咱们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