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修真·仙侠]封神归真录作者:如是我云》-第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最新最全的起点潇湘晋江红袖腾讯文秀等完结VIP小说,尽在雪麟小说书屋:http://shop72063246.taobao.com/ ,http://shop.paipai.com/8898856,雪麟小说书屋随时欢迎你,这里有小说分类打包下载,请加唯一客服QQ:3660145咨询】

      --------------------------------------------------------------------------------

      封神归真录

      试论封神榜的作用及仙与神的区别

       试论封神榜的作用及仙与神的区别

        首先,希望阅读本书的朋友们不要受佛本影响,认为榜上之神什么法力不进反退之类的,在我这里,没有这回事,可能有些人的法力是降低了,但多数人的法力是有大幅增长的,封神榜真正的作用不是限制法力,而是限定了神域与能力,各有职司,不能逾越,逾越则虚弱。

        一、封神榜的来历:封神榜乃老子、元始、通天三位教主共同签押,以地藏之血、玉虚宫三光神水、碧游宫天一神水,由元始、通天两位教主亲手书写诸神内名及神位。

        二、封神榜的作用:开始也说过了,封神榜的真正作用,不是限制法力,而是限定神域。何谓限定神域?就是在保留诸神原有能力的同时,赋予与某神神职相应的能力,否则,上榜的凡人很多,这些凡人很弱小,如何行使其职能?他们的能力来自封神榜,与生前的能力关系不大。以黄天化父子为例,他们是东岳泰山之神,兼掌幽冥地府,所以封神榜及元始符敕赋予了他们调用泰山之力及幽冥之力的能力,他们在东岳和幽冥可以很强大,甚至比杨戬等肉身成圣之人更强,但是他们的神域被限定在东岳和幽冥,若出了东岳和幽冥,他们将失去相关能力,战斗力也会有极大幅度的减弱,可能只比天上的低等神将强一点,这是以地域限定的神域;再比如雷火瘟斗各部神明,雷部可以操控雷霆之力,火部可以操控火焰之力,斗部可以操控星辰之力,这是以力量性质限定的神力。不论何种神力,都各有领域,不能逾越,逾越则虚弱,比如罗宣,可能封神千百年来他也研究了水的奥妙,他也知晓了一些掌握水的方法,他的境界见识可能有所提高,但受到封神榜的限制,他是不能使用水元之力的,如果他试图强行突破领域限制,必将对自身造成巨大的伤害。封神榜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保持神身不死,神体受到巨大攻击,可能会暂时受损,会像方弼那样回到封神榜上恢复元气,但只要封神台与封神榜在,榜上神明基本是不会死的(在封神之前,天庭也有神明,但这些神明依靠的是本身能力,本身其实是一种不稳定因素,而一旦被杀死,也很难补充,比如大禹湮灭那一次),要摧毁榜上神明,一般来说,必须首先摧毁封神台与封神榜,当然,极【创建和谐家园】力神通之人或某些特殊法宝可以将神体抹为灰烬,使之不能回封神榜休养复生,不过,具有这种神通【创建和谐家园】的人或特殊法宝是很少很少的。

        这就是封神榜的作用,既赋予诸天神明以巨大的能力和不灭之身,以便让这些神明能够合格地行使相应职能,但又加上了永恒的限制,使他们没有发展、突破的可能,消除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从而让三界的秩序可以长久稳定地保持下去。此种封神之举,前所未有,榜上神明的性质,也是前所未有,所以元始先前入幽冥封印地藏时,喻为再造乾坤。

        三、仙(或者修士)与神的区别:封神榜的作用说清楚了,那么仙与神(特指榜上神明)的区别也就很明显了,仙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他们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能力可能不如某部神明,但他们的能力是多元的,多样的,可以转化,可以兼修,不如你,用水来克;水不如你,用土来挡,诸如此类,神明可以拥有很强大的神力,却不拥有这种自由。仙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性,而榜上之神则失去了这种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仙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稳定因素。

        嗯,大致就是这样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关于实力与等级的说明

       

        有关实力与等级问题,有朋友要求做个说明,不过我的设定下,很多时候实力与等级并不那么容易区分,因为力量的来源多种多样,有先天而生的,有修证而来的,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切众生,无非有情。

        圣人

        先说说圣人,圣人作为一个名词,可以特指诸大混元无极教主,也可以泛指天帝、皇帝之流甚至大贤者。作为混元无极太上教主的圣人,则是有情众生中至高的存在,圣人之上没有什么鸿钧了,教主就是最高等级,与道同存,永恒不灭,开辟鸿蒙,翻天覆地,都只在一念之间,唯以有情故,现出形色声相,为世人所见。

        至于各位圣人教下的【创建和谐家园】们,其实力并非一成不变的,人人都在进步嘛。

        大体的说,在阐截二教门下,多宝、金灵、燃灯、南极、玄都,是仅次于教主的人物,太乙渡过封神一劫,多年修炼,也进入了这个门槛,但与多宝等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其他【创建和谐家园】实力有高有低,由于都在成长发展,所以我不能说,某某什么等级,他能胜过某某,打不过某某。^_^

        佛教的佛与菩萨与罗汉

        佛、菩萨、阿罗汉主要是心境上的区分,灵台清明,可洞察世事,与法力并不直接挂钩,当然,佛是一定有【创建和谐家园】力的,因为心境突破一定界限之后,自然而然就拥有【创建和谐家园】力、大神通,菩萨与罗汉则不一定。

        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者,可称为佛,也可称为如来,真正的佛为数甚少。

        凡发心成佛者,皆可称为菩萨,菩萨有十地,到等觉菩萨,与佛只差一线,再过一关就是佛了,所以大菩萨的法力与神通可能会极强。

        菩萨是要发愿广渡众生的,成佛要经过十分漫长的世代与修行,如果没有普度众生,广开教门的意愿,只是自求解脱,那么过程就很快,从得到初果开始,最多只要七次轮回,快则几乎可以立刻成就,成为罗汉,但成为罗汉之后,便无机会再成佛了,释迦牟尼的【创建和谐家园】有很多是阿罗汉。

        至于三千诸佛,大部分不是真佛,而是辟支佛。

        辟支佛,又分二种,小辟支佛与大辟支佛,小辟支佛与阿罗汉神通相近,大辟支佛则与大菩萨神通相近,辟支佛不能称为如来。

        佛、菩萨与辟支佛、罗汉代表着佛教修行的两个不同方向。

        混沌神明与上古妖神

        混沌之中,有许多强大的意识与力量游荡其间,【创建和谐家园】可能是其中最强大的一个,天地开辟之后,这些混沌神明,因其力量性质的不同,便有了形象的区别,烛龙是其中一个,地藏、炎帝乃至帝俊、天后,大概都是混沌神明的代表。

        此类神明的特性就是,往往代表着某种自然力量,或者是某种力量的根源,天生就有极大的法力与神通,但很难突破自己的神域,所以,纵然他们法力通天,也很难达到道的境界,很难跨出最后一步,成就大道。

        上古妖神如无支祁,性质与这些混沌神明相似。

        封神榜上的神,与混沌神明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已经另外专门说明过了,就不再重复了,最后顺便提一下:天庭的天兵、地府的阴兵,这些家伙究其性质,实际也与封神榜上的神差不多,多为历朝历代战死的军魂或怨魂之流,又或者是人间的信徒道士之流,又或者是人间大臣名人,死后或被鬼簿注名,或受了天箓,也有了一定法力,作为一般性的爪牙驱使,执掌三界杂务,不然天庭、地府哪有那么多兵将?总不然都是成仙的人吧?他们的力量自然要强于常人,但与封神榜上之神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了。

        嗯,先说明这么多,以后随时补充。

        

       

      关于书中出现的印度神话人物阵营的说明

       

        主要是天(天神)、龙(那迦)、夜叉、阿修罗、伽楼罗(金翅鸟)、摩呼罗迦(大蟒神)、紧那罗、乾闼婆和罗刹这九个种族。

        其中天以梵天(婆罗贺摩)和帝释(释提桓因、因陀罗)为首,下领诸天;夜叉以毗沙门天王为首,下领八大夜叉将、十二药叉大将等;龙以八大龙王为首,下领西方龙族。

        这三部是西方教下【创建和谐家园】。

        阿修罗、伽楼罗、摩呼罗迦、紧那罗、乾闼婆和罗刹则为我笔下的奈落伽六部魔众。

        不过也有部分伽楼罗(如大鹏明王)和乾闼婆(飞天)归入了佛门。

        而梵天(婆罗贺摩)、毗湿奴(那罗延)、湿婆(摩醯首罗)三位,本来与蚩尤、刹魔渊源甚深,刹魔、蚩尤为阴阳,梵天、毗湿奴、湿婆为生、住、灭,毗湿奴为求觉悟,身入轮回,历数千百万劫,终于证得菩提,成就正觉,梵天敬之,为之【创建和谐家园】,湿婆乱之,乃为外道。

        

      所谓灵宝三图

       所谓“灵宝三图”,是指灵宝始青变化图、碧落空歌图、大浮黎土图,这是象征天、地、人演化生成的三大神符。据《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卷上记载,三图皆为天真皇人绘制。其始青变化图,为天真皇人在始青天中,体验宇宙分判、天地初生之景象,“以紫笔记灵宝之气,交始青之气,变化之象也。主世间及天地鬼神之生道,能畜生气以抱魂,结炼以得真也。兆能有之,以青书竹帛之上,面西北服之,保生延年,神气不散,固全道也。佩之则生气归身,返老回婴。应运灭度,身经太阴,带服始青变化之图,始青帝君与兆同升,逍遥太空也。”也就是说,此图即是阴阳交媾的象征,亦是修真养生的魂宝。图中变化多端、潇洒自如的线条,生动流畅、自由奔放的气势,浸透着生命与精神的活力,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大千气象图。通过对此图的静观冥想,定会有助於开慧增智、亲近自然,体验到主客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二碧落空歌图,则显示了天象与人类的关系。道教认为天人同体,都是根基于先天元始之气。由宇宙中的灵宝之气与始青之气交合,便产生了碧落之气。碧落之气在天则聚星成斗,在人则变为脉络,连贯穿注如圆环:“生三百六十脉,三百六十经,三十六百络,又生眇络、支络、丝络、徨络,大范之气以为其元,中结此文以成图。”这即指明,该图实质是一幅人体经络脉象图。故持图修持可成神仙。

        第三大浮黎土图。所谓“浮黎”,乃先天真土之名。浮者虚浮,黎者丽也。其土浮泛太空,严丽无比,故曰浮黎。大者,广远之名,喻浮黎真土遍满天际,无边无际,无数劫后,天地始生。先天真土在天,则聚为万神会合的大浮黎国。真土在地,则凝为山川林木,广漠大地,三山五岳,洞天福地,域内境外,宫阙楼观,皆为浮黎真土所化。因此,“天真皇人紫笔定书,以青为地,黄为文,赤为界,封此图为浮黎土者,区贯〓穴之所在也。中黄太上,明梵之气,回旋流演,以正域内宫阙楼观之所存。有能佩之,百神朝身,三界司迎,魔鬼禀命,五常待轩,中黄太一帝君与兆洞章,同升紫房。此图主人脾胃,荣养太和。”以上灵宝三图,所表示的内涵虽各有重点,但互相补充,融为一体,实质上包含着道教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完整和谐的宇宙模式。

      修行阶位

       总述

        世间修道之人形形【创建和谐家园】,无数无量,修行的法门与能力,也各有区别,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系、四大(地、火、水、风,与五行相比,四大之力更接近本原一些)系、光系、暗系(暗能量或负能量)、精神系(又分正面精神力和负面精神力)、星辰系(感应星辰之力)、粒子系(核聚变或裂变)、重力或引力系,更有变身系、术数系、降神系(召遣鬼神之力为己用)、符箓系,以及领域能力。其中,时间系法术基本是属于无极大道之人的专利,其他人即使能学得一些皮毛,其作用范围和效果与无极大道之人相比,相去何啻天壤!

        能力的提升包括三个方面:作用范围、力量强度和力量纯度。

        必须修炼对应的精神力,才能控制、掌握、运用、驾驭相应的能力,所以一旦某系力量修炼到了一定程度,便很难提升与之相反相克的另一种性质的力量,因为两种相反相克的力量,所要求的精神控制力也是相反相克的,精神力越强,它们之间的冲突越是厉害,强行修炼、提升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轻则重伤,重则修为尽失,成为废人,甚至堕入轮回。比如,专精于火系的,即使修炼水系,水系能力也不会太强。专精于光系的,便很难修习暗系力量。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混沌神明或某些体质特殊者由于天生就拥有某种或几种超强的力量,所以反而极大妨碍了他们对其它力量的掌握。

        因此,所谓斩尸化身的一种修炼方式应运而生,就是将某种精神力及其对应力量剥离出本体,成为独立的一个个体,化身与本体可以各自专修不同的,甚至相反相克力量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反性质的精神力、力量的冲突问题,所以是一条提升力量的捷径。但这种斩化修炼的方式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局限,因为

        1:本体与化身,化身与化身的精神联系仍然是存在的,所以冲突问题没有完全消除,想要完全消除,除非完全斩断本体、化身之间的精神联系,但那样的话,化身就会成为完全独立的个体,不再受本体控制了;

        2:每个人的先天体质与先天精神力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无休止的斩出化身,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基本上四个化身也就到极点了,强行多斩,只会造成化身与本体都越来越虚弱;

        3:斩尸的最后,三尸也好,五尸也好,最终都要合一,但合一的过程十分凶险,稍一不慎便可能魂飞魄散,灰飞烟灭。

        虚——统摄性的精神力,可以以之统摄、驾驭、转化各种精神力,极难修炼,而且入虚前后,会有一段时间完全失去法力,所以不适合无师友之人自修,但一旦修炼有成,其意义不言自明。

        小说中悟空的虚空之身是在一种极为罕见的因缘和情况下获得,比他人要容易得多,但也是十分凶险的。

        领域、领域范围、领域控制力——上清仙人就拥有了领域能力,随着修炼境界和品级的提高,领域范围和领域控制力都会相应扩大提高,无极大道之人的领域超越一切时空。

        分化身问题——分化身的力量来自于本体,完全受本体控制,所以不能离开本体太远,比如毫毛分身、身外化身(身子一晃,化为数人)之类,但无极大道之人如果使用分化身,由于他们的领域(包括感知领域)超越整个大千宇宙,所以不存在距离问题。

        斩化身问题——斩化身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基本可以独立地思考、行动,但与本体之间互相有微妙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基本不受距离的限制,斩化身也不会做出对本体不利的事情。

        符印、诀法、法阵——含蕴着符印(诀法、法阵)制作人(不一定是本人,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法力、神通,或以前积蓄在符印(诀法、法阵)中的自己的法力神通,通过符印,修行者可以暂时使用高于自身品级的法术。符印对使用者本身的修为没有很大的限制。但符印总是特制的,对应的作用对象或作用范围是特定的。

        渡劫——渡劫,好比参加正规(资格)考试,对品级提升作用很大,所以,一到劫数,固然人人心中惴惴,但劫一般是不能不赴不渡的,不渡,就很可能落后了。当然,不排除个别人不渡或很少渡劫(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训练和考试),却又很强的能力,但毕竟这是少数。

        无极大道之人间的斗争——可类比于某一论坛几个管理员之间的斗争,他们都对全论坛拥有最高的权限,没有高低的分别,他们个人之间也不能造成本质性的伤害。所以他们的斗争无非是控制区域和影响力的争夺,是势的争夺,是发言权的争夺,是发展方向和风格的斗争。所以,虽然权限本身无高下,还是会表现出失势与得势的区别。

        通用修行阶位

        迈入飞仙境界的修道人,称为入品仙人。次第而上,分为太清、上清、玉清三品。三品以下,乃不入品,不脱凡夫之身,不予细说。

        第三品太清品

        这一品分为两个小境界,清净和冲盈。

        清净之人,上窥天地之道,炼形化炁,渣滓全去。后天重浊之形,化为先天轻清之炁,纯阳之体。胎仙自化,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可以霞举飞升,出入三界,已经大有神通,只是还不懂得因时乘势,随机变化之理。说白了,就是只知道以强对强,以力破力,不知道怎么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力量,不知道怎么用最小的力量达到最大的效果,效率不高。冲盈之人,神炁冲盈,以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已明机巧幻化之理,可随时借天地元气为己用,全身法力周流,生生不息。

        三品以下的修道人,虽然也不乏能腾云驾雾的,但终究限于一界之内,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出入天、人、幽冥三界,必须借助法宝、灵符或法阵。

        第二品上清品

        上清仙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神通万化。

        上清品也分为两个小境界,妙和和湛然。

        妙和之人,对天地运行之道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初步拥有了领域能力。妙和之人展开领域时,将获得对该领域内自然力的控制权,将领域内的敌人隔绝在天地之外;湛然之人甚至可以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创造出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领域的范围和控制力将随修为的提升而扩展和提高,最终可以完全控制领域内的自然力。因此,当不拥有领域的下品仙人与拥有领域的上品仙人对敌时,由于自身身处对方的领域之内,隔绝了与天地的感应,且领域内的自然力几乎全部被上品仙人控制,所以,正常情况下,下品仙人的攻击几乎不可能对上品仙人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

        当然,两个同样有领域能力的上清仙人战斗时,他们的领域不免重叠,效果便可能彼此削弱或抵消。

        领域的外在表现有三花、五气、圆光、身光、庆云、莲花、璎珞等物,无极大道之人的领域范围超越所有时空,控制力也是最高的。

        第一品玉清品

        第一品也有两个小境界,洞神和通微,这同时也代表了修炼的两种不同方向。

        洞神——接近某种单一性质力量的本原,此外还能够掌握、使用几种比较强的辅助力量。洞神之人的力量非常强大和纯粹,但由于力量性质冲突的原因,强大、纯粹、单一的力量,也对他们进一步掌握其它性质的力量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他们的目标是以掌握单一性质力量为阶梯,通过或不通过斩化身,触摸到大道的本原,成为与道合真之人;

        通微——或称通虚、通玄、入玄,都是一个意思。地火水风、阴阳两仪,种种能力,最终都要归于“虚”(可以理解为统摄性的精神力),“虚”亦可转化为各种不同力量,千变万化,不一而足。以“虚”总摄全局,就避免了各种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冲突问题。可以这样说,通微之人真正处于向终极大道进阶的道路上,前途不可【创建和谐家园】,境界提升永无穷尽,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就能掌握足够多性质的力量,积蓄足够高的法力。所以即使同为通微之人,实际战斗能力也会有很大区别。因此,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通微之人的境界比洞神之人略高一线,但在现实的战斗中,通微之人不见得一定能够胜过洞神之人。

        超品

        洞神之人与道合真,通微之人炼虚合道,混而为一,统称合道。合道之人已体悟到宇宙的几乎所有法则,一举一动,莫不暗合天地法则,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而出世度人。合道之人极为殊胜希有,最终必定能够成就太上无极大道,但仍然必须经过极为漫长的岁月。

        超品的最终境界,便是太上无极大道,代表人物是诸位掌教圣人。无极大道之人已经窥破过去未来,超越了时空的存在,高居于宇宙的巅峰,对于他们,道即是心,心即是道,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堪称随心所欲,翻天覆地,逆转时空,无所不施。

        时间法则基本是属于无极大道之人的专利,但由于无极大道之人之间的默契或牵制,无极大道之人并不会轻易动用、改变时间法则,他们一般也不会允许他人触摸、使用时间法则。

        当然,也许无极大道之人也并不是终极大道,但就目前体系来说,他们也就等于是道本身了。

        上述品级、境界只是小说的补充解释,小说正文中并不一定会对这些品级、境界有清晰的表述和使用,也不代表可以将任何人都清楚明白地归入某一品级、境界。

        佛家修行阶位(根据相关资料组织)

        由于佛家专重于精神与思维的解脱,所以在佛家内部,修行阶位的划分不以法力神通为基础,主要以心性为等级,至于法力神通的层次境界,大略可参照前述通用阶位。

        小乘声闻道

        声闻道注重于自身见思烦恼的解脱,阿罗汉为最高果位,可称圣人,又有大阿罗汉。

        又分四个果位:

        须陀洹:初果圣人,还要到天上、人间最多达七次往返受生。断除八十八使见惑之外,又断了九品思惑的前六品。

        斯陀含:二果圣人,一生天上,一来人间,进断欲界的后三品思惑。

        阿那含:三果圣人,虽不来欲界受生,但依然住在【创建和谐家园】天中进断七十二品思惑。

        阿罗汉:四果圣人,乃无学圣人,断【创建和谐家园】无【创建和谐家园】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证涅磐,无法可学。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小乘缘觉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1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