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书包网]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蓝星听了这话,甚觉诧异,追问道:“月姨娘惹你了?不会吧,她可是向来知礼的。往日里又乖巧又本分,看着怪可人怜、可人疼的。”

        橙玉冷哼道:“那是咱们被人家骗了,人家的小心眼儿多着呢。刚才奴婢奉太太的命,去燕院、华院和卫院给各家的小主子们送点心。谁知三老爷和三太太正吵架呢,奴婢不敢进去,便向三太太身边的丫鬟打听了几句。原来三太太要随三老爷去南疆驻守,想留月姨娘在华院里看家。本来只是与三老爷商议,便没有作准,却不知怎么让月姨娘知道了。今早上月姨娘打发她身边的小丫鬟出府去买绣线,然后悄悄在屋子里上了吊。那小丫鬟糊涂的忘了带钱,半路又折了回来,才救下了月姨娘的命。”

        凤舞闻言,不悦的皱了皱眉。这事明面上看是三太太内宅争宠,逼得如月上了吊,可内里却不见得如此简单。如月打发小丫鬟出府去买绣钱,定然是要吩咐清楚了,也给足了钱的。怎么可能走到半路,小丫鬟却发现忘带了钱呢?

        况且,若真是小丫鬟忘带了钱,回来取时才救了如月,那也未免太巧了些。华院里虽然只有华杰、华三太太和英哥儿三个正经主子,可下面伏侍的丫鬟丫头也不少,怎么不是别人发现的,却偏偏是半路折回来的小丫鬟发现的呢?

        蓝星也不是糊涂人,听了橙玉的话,也就猜出几分意思,厌恶的骂道:“好个有心计的小贱蹄子。亏平日里三太太待她不错,却没想到她这般好手段。往日里真是看错了她。”

        凤舞也厌恶这种表面柔弱、内里狠毒的女子,不耐烦的吩咐橙玉道:“你再去华院一趟,把我的话回禀给三老爷和三太太。今日是大老爷归家的好日子,月姨娘既然不舒服,就好好在屋子里养身子,别扫了家里的喜庆。等明日我举荐好大夫去给月姨娘诊治,让三老爷尽管安心。”

        橙玉正因为如月赶着好日子触霉头而生气,得了凤舞的话,心里自然趁意,忙笑着应了一声“是”,便急急的出了正厢,赶着往华院去了。

        她知道如月这一“病”,就很难彻底好得了了。虽然她也有几分怜悯如月失宠后的日子,可这般不安分的糊涂妾室,早日料理了也清静。再者,她偏偏要赶着易家大喜的日子来触霉头,也就怨不得凤舞不高兴了。

        

        易子轩过了酉初二刻才回到易府,随着他一同到的,还是秦明帝和太后、皇后的赏赐及旨意。

        大秦经济发达,虽然接连几场大战,内底却仍旧很厚,所以秦明帝出手也一向大方。不仅赏赐易、燕、华、卫四家许多的珍贵之物,还赏了易子轩和卫东白银各三十万两,赏了燕磊和华杰白银各十万两。

        太后和皇后的联名旨意,则是册封各家诰命的:易母和凤舞被晋封为二品夫人,燕二太太和小凌氏则被晋封为三品淑人。同时,太后和皇后还赏赐下厚礼,给易母、凤舞和燕二太太、华三太太、小凌氏。

        重赏了前来传旨和送赏赐的太监和侍卫,众人便一同往花园河塘上的水榭走去,那里已摆下了为易子轩接风洗尘的酒席。韦嬷嬷还传来了家养的艺姬班子,以备酒席近半时,好叫她们跳舞奏曲助兴。

        一路上,易母紧紧的拉着易子轩的手,老泪纵横的嘘寒问暖,并连连叹道:回来就好,平安就好。扶着易母的陈易氏,则在旁不阴不阳的抱怨几句,诉说着在家中所受的委屈。

        凤舞却懒得理会陈易氏,只与小凌氏相伴着往水榭走,关切的嘱咐她不要太过思念卫东,万事要保重身子,要以小卫策为主。

        凤舞的郡主之尊,位列从一品,如今又因为易子轩升官,得了二品夫人的荣封,心中虽然欢喜,却也不太在意。到底是两世为人,比起那些虚名,她更在意易子轩和子女们的安危。

        相对而言,易母和燕二太太、华三太太、小凌氏就要高兴上许多。这身上的荣封越高,就越是风光、体面。尤其是易母和燕二太太、华三太太,不过是乡下寒妇的出身,能得享如今的荣耀,是早年在玉林时,作梦都不敢想的。

        那些艺姬班子的教习为了讨主子们的欢心,自然对诰命之事连连道贺祝喜,又命艺姬们挑着对景的喜庆舞蹈和曲子表演,得了许多的赏银。

        陈易氏坐在一旁,心里十万分的羡慕嫉妒恨,便酸溜溜的笑讽道:“弟妹到底是郡主之尊,比母亲和燕弟妹、华弟妹、卫弟妹都见过世面。瞧不上小小的二品夫人,也是情有可原的。想来也只有正一品夫人的诰命,能博得弟妹的喜爱,趁得起弟妹的千金之体了。”

        一席话,让原本说说笑笑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惹得众人脸上都或多或少的带出不喜的神色。

        坐在陈易氏身旁的陈美珠,尴尬的圆场道:“母亲果真醉了。女儿就说母亲如今身子未好利索,不适宜饮酒的,母亲偏贪嘴,受不住酒劲了吧。等明天大夫过来请脉,女儿定要告诉大夫,让他给母亲换个方子,省得药与酒冲撞了。”

        陈易氏见女儿扯她的后腿,恨得牙痒痒,刚想张嘴训上几句,就听得易子轩在旁道:“大姐既然身子不适,就早些回陈院去安歇吧。如今正是年关,若是拖病过年,倒扫了新年的喜庆。”

        话落,也不给陈易氏辩解的机会,便吩咐陈美珠和陈美康道:“珠姐儿和康哥儿扶你们母亲回去吧。若是病情总不见好,就跟舅舅说一声,舅舅好派人去御医院请御医进府。”

        见易子轩生了气,又张嘴赶了人,陈易氏心中纵然觉得委屈,却也不敢再张口了。陈美珠见状,忙向柳儿使了眼色,一左一右强行扶起陈易氏,叫上梅儿和陈美康、陈美康的奶娘,请辞回陈院去了。

        见儿子跟女儿生了气,易母也没有坐席的心思了,不高兴的瞪了凤舞一眼,就让安易氏陪她回福寿轩。

        安易氏虽然觉得错在陈易氏,易母不该迁怒凤舞,可是老人家上了年岁,又为子女们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实在不忍当着众人拂她的面子。于是笑着跟众人请了辞,又叫上了安玉蓉和母女三人的随侍丫鬟,她才扶着易母回了福寿轩。

        这里众人又差不多的说笑了一阵子,喝尽了桌上酒壶里的酒,也就早早散了席,各自回各家去休息了。

        

        易子轩牵着凤舞的手,趁着月色,漫步回忘忧轩。一路上,夫妻俩低声喃语着,诉些思念之情,叙些恩爱之意。

        回到忘忧轩后,本想去东跨院看一看儿女们,易子轩这当父亲的,还没有见过小明泽和小明婷。只是此时夜色已深,三个孩子早就睡下了,他也只得强忍着,拉着凤舞回了正厢。

        虽然已育有三个子女,可到底是轻年夫妻,又是聚上离多,趁着酒兴,自然难免一番恩爱缠绵。

        先是西里间沐浴池里的鸳鸯戏水,后是内室大座榻上的花式春光,最后芙蓉帐内一番红浪滚滚……

        待【创建和谐家园】平歇下来之时,已然是三更将末了。凤舞觉得浑身湿答答水淋淋的,不舒服的哼唧了两声,用手戳了戳易子轩,余韵尚未散尽的娇容上满是委屈。

        易子轩见状,心中越发的怜爱,又搂着亲吻了一番,才翻身下了床榻,打横抱起凤舞,往西里间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团聚了!!!

      ¡¡¡¡³ÂÒ×ÊÏɶɶµÄ£¬ÕæÐĵÄÌÖÑáѽ£¬ºÃÔÚÒ²±ÄÛQ²»Á˼¸ÌìÁË¡£

        作者专栏:

        第六十八章 费心安排

        晚上胡闹得太过了,小夫妻直睡到近晌午,才起了床。见进来伏侍的青鸢和蓝星、橙玉都满眼的笑意,凤舞不好意思的羞红了脸,对着易子轩轻啐道:“都怪你,倒让她们笑话我。”

        小别胜新婚,昨夜里又那般恩爱,如今听了爱妻的娇嗔,易子轩心里自然温暖。走到凤舞身旁,低声耳语了几句,见她脸上红晕更浓,方心满意足的笑着出了内室。

        凤舞羞恼的嘟了嘟嘴,才从青鸢手上接过绣帕,跟着出了内室。

        西暖阁里,随易子轩回来的红袖和黄莺,早已等待多时,待凤舞在炕榻上坐下了,忙上前磕头、请安。

        凤舞一面让蓝星和橙玉扶她们起来,一面叫青鸢把早已备好的赏赐之物,送到她们手上,并笑道:“你们随着老爷去东疆,一走就是三年,想来也甚是思念家人。明日老爷和我要回东阳公府拜见老太君和国公,你们也随着一同回去,顺便在家里住上三日,也好与家人亲戚团聚一番。”

        红袖和黄莺足有三年未见家人,心里自然思念得紧,忙欢喜的磕头谢恩道:“多谢太太体恤。”

        凤舞笑着让她们起来,并顺口问道:“怎么不见梅姨娘过来请安?难道是路上赶得太急,病倒了不成?”

        红袖、黄莺和梅雨竹都是随着易子轩去东疆伏侍的,如今又跟着回了京华,按理是该过来向凤舞磕头、请安的。只是凤舞在西暖阁里未看见她,从开着的窗户望出去,也没见她等在院子里,心里不由犯了些嘀咕。

        红袖心直口快,看了看易子轩,才别有深意的笑回道:“这事太太还要问老爷,梅姨娘的去处,是老爷亲自安排的。”

        在旁喝茶的易子轩,听了这话,尴尬咳了一声,才正色道:“我本就无纳妾之心,当初听贤妻之言,收了花氏和梅氏,不过是为着在东疆行事便宜。如今既然回了京华任职,也就没有必要再耽搁梅氏的终身。正好四弟手下的一位小将士去年丧了妻,我便让四弟妹作媒,把梅氏配给了他。对外只说梅氏是我身边伏侍的大丫鬟,另赏了五千两银子给她作嫁妆。”

        梅雨竹有名无实的跟了他三年,看着也是安分知礼的女子,他也不想白耽搁了她。况且把她带回京华,他和凤舞看着也闹心,倒不如打发了清静。

        凤舞原本也是打算等过了年,就找官媒寻户殷实的好人家,把梅雨竹另行聘嫁了。

        如今听得易子轩已妥当安排了,她也就赞同的笑道:“还是老爷虑事周全。梅姑娘是东宫出来的乐姬,家世自然不会太差,又生得好样貌,倒也配得上四叔叔手下的小将士。等过几年生养下几个子女,梅姑娘也就有后福了。”

        话落,也就不再多提,吩咐橙玉道:“派小丫头去小厨房催一声,让乔妈妈快些把早饭送进来。”

        

        待用罢了早饭,凤舞亲自给易子轩奉了茶,并笑道:“老爷喝过了茶,就早些去福寿轩请安吧。老爷奉旨驻守东疆,一去便是三年,婆婆心里一直惦记着。昨日老爷晚上才回府,酒宴上又是四家聚在一处,婆婆也不好与老爷说些私房体己话。老爷今日过去,可要多坐一阵子,好好陪婆婆说说话。”

        易母不喜欢她,那是易母的事。可她要是怠慢了易母,那就是她不孝顺了。她虽然不想当贤妻,却也不愿担不孝的罪名。再者,她也不愿因与易母的不合,而伤了与易子轩的夫妻情意。

        易子轩知道凤舞在易母和陈易氏那里受了不少委屈,心里也很是疼她。只是易母年岁大了,行事思事难免糊涂。况且,自古没有子言母过的,孝道总是第一要等之事。至于陈易氏,好歹是同胞嫡长姐,再怎么不好,也不能真的彻底翻了脸,断了姐弟的情意。

        紧紧的握住凤舞的手,易子轩心疼的叹道:“难为爱妻了。如今为夫回了京华,往后定不让爱妻再受委屈。”

        凤舞心里一暖,笑嗔道:“孝敬婆婆,是儿媳的本分,何谈委屈。”

        正说着,就见绿柳进来回禀道:“老爷、太太,汉爷和浩爷过来请安了。”

        易子轩闻言,吩咐道:“让他们兄弟进来,正好我有事跟明汉说。”

        凤舞听得易明汉和易明浩兄弟过来,心中想起一事,笑对易子轩道:“李先生对明浩的学业颇是称赞,夸他文章和诗词都作得极好,我想让他去参加明年二月秦墨院的入学考试。明浩如今已有十五,也该正经谋一谋前程,才不辜负老爷对他的栽培。”

        易子轩心里也为易明浩高兴,想了想,点头道:“也好。能不能考上,还再其次,也该让他去历练历练。”

        说话间,绿柳已请了易明汉和易明浩进来。

        他们二人齐齐向易子轩和凤舞磕头、请安,然后规矩的坐到了蓝星和橙玉搬来的梅花凳上。

        青鸢恭敬的奉上茶,并笑道:“知道汉爷和浩爷最喜龙井,这是前日东宫赐出的,请二位爷尝尝。”

        易明汉和易明浩忙起身接了茶,道了一声谢,才又坐了回去。

        易子轩不等他们兄弟张口,就先行对易明汉道:“过了年,你就该行冠礼了。常言道:先成家,后立业。既然亲事已定下了,你也该张罗一下自己的前程。我听你义母说,你这几年打理田庄很是妥当,帮着任泉打理府内采买也很是尽心。既然你有意从商,就好好琢磨琢磨,看看经营哪个行当。待过了年,我给你五万两银子当本钱,你先经营些小本生意。若是经营得好,想要换大行当的话,再跟我说,我再给你加本钱。”

        易明汉闻言,真是又惊又喜,感激的磕头道:“孩儿谢义父义母的提拔。孩儿定当用心经营,绝不辜负义父义母的期望。”

        易子轩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他起身坐回去后,才又对易明浩道:“才刚你义母与我说,李先生很是夸赞你的功课,想来你念书也还算勤奋用心。明年二月就到了秦墨院的入学考试,你义母想让你去参加。你可要用功准备,不要辜负了你义母为你操的心。再者,我与你三位叔叔都是武将出身,你若能考取文科举,入朝为文臣,倒也算是一桩美谈了。”

        易明浩听了这话,激动的红了眼眶,忙跪下磕了响头,含泪感恩道:“孩儿谢义父义母的栽培。孩儿定努力考进秦墨院,绝不让义父义母失望。”

        凤舞忙让他起身坐回去,并笑道:“不论旁人怎么议论,老爷和我却是把你们当自家孩子。这为人父母者,没有不为自家孩子着想的,老爷和我自然盼着你们前程似锦。只是光我们盼着没有用,还要你们自己争气才行。你们心里能真正的明白,老爷和我才也能真的放心。”

        易明汉和易明浩明白凤舞话里的意思,忙恭敬的站起身,齐声应道:“谨遵义母教诲,孩儿不敢辜负义父义母的怜惜之情和再造之恩。”

        见他们兄弟如此明事理,易子轩和凤舞都甚感欣慰,又嘱咐了一些话,才让他们各自忙去了。

        这里易子轩又和凤舞说了几句体己话,便起身道:“我去福寿轩给母亲请安。你先去东跨院看孩子们,等我从福寿轩回来了,就直接过去找你们。如今细细想来,我对孩子们亏欠甚多。不仅还不知道泽儿和婷儿的模样,就连洛儿的样子,也有些记不真切了。”

        凤舞苦叹了一声,才笑劝道:“老爷肩负国家重任,自然身不由己。好在如今回来了,又接掌了京华大营,想来至少三年都不会再出去。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老爷好好陪陪孩子们,也就是了。”

        得了爱妻的安抚,易子轩心里多少好受了一些,可也越发觉得对不住妻子和孩子们。倒是凤舞催着他快些去福寿轩请安,也好早日回来陪陪孩子们。

        等送走了易子轩,凤舞又清清静静的喝了几口茶,方带着蓝星去东跨院看孩子们。在易子轩去东跨院之前,她得先赶过去照应一下。

        小明泽和小明婷还好,年岁甚小,见了面生的易子轩,最多就是哭上一场。可小明洛却不同,快四岁的孩子了,已然认人记人了。若是闹得太生分了,不仅易子轩伤心,她心里也难过。

        

        次日,易子轩和凤舞带着小明洛和小明泽、小明婷回了东阳公府。拜见过天太君,又受完了教导,易子轩便跟着东方烨和东方景三兄弟去了书楼。凤舞则带着孩子们留在佛光轩里,陪着娘家诸人闲话家常。

        因不见高夫人和凤蕊在座,凤舞便诧异的问道:“怎么不见夫人和二妹妹?难道今日出门去了?”

        这话才问出口,凤舞就知道定然是出了事情。因为在座众人的脸色都或多或少的变了几分,有厌恶恼怒的,也有羡慕嫉妒的。

        席氏见天太君没有张口的意思,只得苦笑着回道:“大姑奶奶不知道。待过了年,咱们家就要有喜事临门了。夫人爱女心切,为二妹妹高攀了一门上等的亲事。如今母女俩正忙着准备,想来是没空闲见大姑奶奶了。”

        凤舞听了这话,心中一惊,敢说东阳公府高攀的,也就只有皇室天家了。可秦明帝共得皇子八位,其中五位年岁尚小,还远谈不及婚配之事。而另三位可谈及婚配的皇子,也都早已娶了正妃,其中包括太子天浩然。

        看见凤舞的疑惑,天太君苦叹了一声,才为她解惑道:“如今高氏的主意正着呢,行事也不与老婆子和国公爷商议,自行就作了主了。上个月宫里的高贵妃病重,高氏身为同族堂妹前去探望,不知怎么就说到了冲喜之事上。高贵妃的意思,是瑞王妃身子病弱,且多年无嗣,想让瑞王纳蕊丫头为侧妃,待瑞王妃病逝后,再把蕊丫头扶正。这么大的事,高氏也不问问我和你父亲,就点头应允了。当时再场的,还有许多前去探病的妃嫔和诰命,我和你父亲想不认都不行。太后的意思,事以至此,闹大了倒不好。等过了年,皇后便会下旨赐婚,封蕊丫头为瑞王侧妃。先完婚,为高贵妃冲喜,待蕊丫头后年及了笄,再行圆房。”

        瑞王是秦明帝的次子,最是平庸无为、安享富贵。高贵妃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想在离世之前,为儿子谋个庞大的靠山。为的不过是她病逝之后,瑞王不会无依无靠的任其他皇子欺凌。

        只是凤蕊乃东阳公府的嫡次女,却要因为“冲喜”之事,在未及笄的年岁,嫁给不受宠、无作为的皇子为侧妃。这事无论怎么看、怎么想,都是在毁东阳公府的体面,都是在天太君和东方烨的脸上甩耳光。

        最可笑的是,高夫人竟然答应了,还欢欢喜喜的拉着凤蕊备嫁。这无论怎么想,都足以说明高夫人是真的疯了。

        凤舞恼怒的皱了皱眉,半晌才冷嘲道:“那可真是要恭喜夫人了。得了皇上的次子为女婿,她晚年也有依靠了。”

        天太君想起这事,心里就厌烦,沉声道:“我已与你父亲说过。往后出门应酬和入宫请安之事,都由你三位嫂嫂去,我只偶尔进宫陪太后说说话。至于高氏嘛,身子骨不好,精神也不好,往后还是该在家里静心休养。”

        堂堂的东阳公夫人,竟然糊涂到了这般地步,也不用再出门去丢人了,只老老实实的在东阳公府里呆着吧。

        听了天太君之言,凤舞知道高夫人今后在东阳公府里,是彻底的失了立足之地了。只是又能怪谁呢?这一步又一步,都是高夫人自己走的。

        不过细细想来,也不过是几年的光景,那个曾经温和绵软、胆小谨慎的高夫人,竟渐渐的变了。

        凤舞不禁在心里替她苦叹一声,她一直都想在东阳公府里站稳脚跟,却没想几年过去了,连原先占有的那一席之地,也赔了进去。

        作者有话要说:每当作品要完结的时候,未央都特别的纠结。总感觉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却不知道到底还有哪些事情需要交代,莫名其妙的卡文最讨厌了!!!

        作者专栏:

        第六十九章 凤蕊手段

        凤舞慵懒的歪在西暖阁的炕榻上,喝了两口乔妈妈特地熬的冰糖燕窝,长长的苦叹一声,抱怨道:“可算是把年关给忙过了。往年的年关前后,我总是忙得天昏地暗的,只恨老爷不在京华与我一同分担。今年老爷回了京华过年,我本以为能过得松闲些,却没想竟比往年还要累上许多。也不知道这年关,到底是过给谁看的。”

        青鸢边力道适度的给凤舞捶着腿,边笑道:“好在已出了正月的年关,该忙的也忙完了,忙拜访的也拜访完了,太太可以静心的休养几日。”

        话才落,就见蓝星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冷嘲道:“有咱们大姑太太在,太太就是想静心的休养,也是难上加难的。”

        橙玉见蓝星这般生气,便知道陈易氏又不安分了,气得冷哼道:“她又想闹什么?自老爷回来之后,她就没有安分过几日。好在老爷体贴太太,事事都挡了回去,并未叫她烦了太太。如今出了正月年关,老爷才恢复了上朝和上班,她就心急的作闹起来,可真是瞧准了老爷不在家的时间。”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5: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