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殿下还好吗?宋常侍挟持皇子,其心可诛,我解决了他,就送您回宫。”

        其实可能连解决宋典的必要都没有,阿楚心想。

        伏完政变一事捂得严实,为保不泄密,只在两宫十二门前安插了人手,连雒阳城门附近都没有设置太多障碍。

        宋典有本事逃出宫,让人去司徒府纵火,局势本是对他有利的。可这蠢货偏要带了刘辩当筹码,逃也逃不远,布置的障眼法又不怎么高明,现在刘辩又被阿楚抢了过来,他可以说是投无路了。

        阿楚有些恶劣地想,不知宋典这般境地了,是否会和书中一样跳河自尽。如果能亲眼看着这些横征暴敛、为祸百姓的混账结束生命,也不失为件好事。

        她将刘辩拉到身后,避免他乱动,右手始终扣着他。

        阿楚昂起脑袋看宋典,也算是回答了他“伏氏造反”那一番话:

        “我是忠良女儿,当然要救皇子、除奸佞了。宋典,刘司徒乃汉室宗亲,他兄长当年对陛下有扶立之功,忠心日月可鉴,你劫持天家血脉不够,还让手下烧忠臣府府邸,草菅人命,司徒府近百人都要因你命葬火海,究竟是什么意思?!”

        宋典明显慌了神:

        “这、我——

        女公子,臣有错,可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

        宦官的势力强盛起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借了皇帝的势,另外则是他们素来习惯抱团行动。

        现在皇帝被长公主找藉口强留在宫中,伏完刘郃带着朝中清流们请杀宦官以清君侧,又有陈逸等人带兵守在宫门,自然护不了他们。

        宋典以为自己得了皇子信赖,就可以带他出城作为倚仗,翻转局势,实在想得太简单了。

        刘辩可以成为他的筹码,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其他人的呢?

        阿楚护着刘辩登殿时,注意到周边投来的朝臣的目光。

        现在已擒杀了好几个大宦官,朝臣们沉默地列在堂上,各有思绪。亲宦的那些自然又急又怕,参与讨逆的则满面春风。还有些摇摆不定、状况外的边缘小官,此时只能眼观鼻鼻观心,捂紧了嘴少说话。

        刘宏脸黑得不行。他本就是靠十常侍才弄倒外戚、夺回大权的,前几个月刚开始填充私库,身边唯一可以信赖的宦官却被这些人打得四散。

        恶行深重、与清流有仇的王甫蹇硕等人,竟被刘郃让人杀害后再抬过来,称是【创建和谐家园】;张让的下场更是编得离谱,只找了具焦尸过来我,说是潜入司徒府放火,结果把自己也烧死了。

        剩下几个逃出去的,宋典郭胜等人,竟还把皇子刘辩也带出去了!

        所幸伏家的女儿有些本事,好歹把皇子和宋典追了回来,勉强算是福祸相依吧。

        刘宏只能这样安慰自己:虽然常侍们死了几个,但还有宋典郭胜等人被抓还回来,刘辩也还好好活着,带头的伏完还是皇室姻亲,事情还没到最坏。

        不过,在他重新扶持起自己的心腹前,还得先安抚下这些朝臣。

        阳安大长公主是先帝长女,他名义上的长姐,今晨与他对谈时表现出了对皇室的极度支持,是值得信赖的;

        伏完虽也参与了政变,但既没有表现出激烈情绪、斩杀宦官泄愤,又劝阻了刘郃赶尽杀绝,事毕退回原位,对他恭敬如初,表现也可以接受。

        更何况他家女儿还带回了皇子。

        至于剩下的那些清流……党锢罪人赦免一番,再赏些官职爵位,问题也不算大。

        显然刘宏是个乐观主义者,万事万物只要可以推到“日后再说”,那必然是“问题不大”的。

        他让刘辩坐到殿上,抬手招呼阿楚上前,反复打量着她:

        “伏家女郎保护皇子有功……咦,相貌倒是够好。

        可惜比起皇子辩,年龄略大了些,不太合适。”

        阿楚眼皮一跳,众目睽睽之下,又不好对皇帝做什么,只好垂着脑袋磨了磨牙,在心里对着系统痛骂:

        “刘宏眼睛里除了好不好看、能不能结婚以外,还有别的吗?**,***?”

        她难得这么激动,一连喷出好几个违禁词,把系统吓得不敢吭声。

        刘辩反倒是两眼一亮,坐在宽榻上的【创建和谐家园】动了一动,张嘴欲语。

        伏家姐姐长得漂亮,在城外提剑拉他的样子很潇洒,绿色的眼睛也和别人不同,就算是年长他一些,也……

        “咳!”

        刘华从天子招手喊女儿时,心就提了起来,听到他那一番话,更觉不妙。此时一看刘辩表情,哪里还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她轻咳了一声,将刘辩欲说的话打断。

        刘宏瞥了眼她,顿了一顿:“……既然追护皇子回宫,又是长公主之女,便封作舞阳亭公主吧。”

        东汉诸王之女皆封为乡、亭公主,仪服与乡侯亭侯相同,而长公主之仪服又同藩王,因此阿楚受封亭主,细说来也不算逾分。

        然而自推恩令以后,侯国封地越来越小,亭主亭侯到现在,已经只是虚衔了。

        阿楚对这件事心里也有数,不过对于她来说,虚衔也是比金银财帛要好的。对于男性来说,“亭侯”之名不过是锦上添花,但对于她而言——

        至少这虚衔能推着她向上,直到与男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给她足够的资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会等的。

      第32章

        阿楚不太熟练地谢过圣上封赐, 乖乖退回到伏完身后,拿皇帝封赏众人当背景音,仗着自己身材矮小, 躲在人群里,低下头慢慢思考起来。

        伏完没有将宦官赶尽杀绝, 一是他性格沉稳不冒进, 二来也是顾虑到皇帝的心情。

        他毕竟是个史载可考的汉室忠臣, 就算诛了宦官, 那也是“清君侧”,防止天子受小人蒙蔽而已。

        皇帝靠宦官夺权, 幼时便称“张让是我父, 赵忠是我母”, 放任他们乃至亲友横行乡里,倚赖十常侍至此。依照历史,刘宏还有好几年可活,若是现在把宦官杀光,难保他不会为愤怒焦躁, 做出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这条时间线和历史相比已有了重大变动,窦妙此时还未去世, 刘宏当然也就不能将生母董氏接过来做太后。如今十常侍折了大半,刘宏又是个昏庸的, 阿楚毫不怀疑,在这之后会有新一批的宦官来霍乱朝政。

        只不过是明显与否的差别罢了。

        东汉发展到现在,天子暗弱,外戚一批接着一批, 随之而来的宦官乱政已经成了历史惯性, 宦官集团简直就像韭菜, 割了一茬还有一茬,没了五侯还有十常侍,没了十常侍,或许还会有四五六常侍。

        不过阿楚和父母不一样,她压根没有除尽宦官的心。

        这些人依附于皇权生长,与外戚朝臣间攀扯不歇,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平衡一旦打破,就和历史上的董卓进京一样,无人能把控了。

        她还需要时间成长,东汉皇朝还需要再苟几年。

        就像方才在中东门抓刘辩回来时,她其实是可以杀了宋典的。

        可宋典作为十常侍之一,在皇帝身边待了许久,已扎了根,意义毕竟是不同的。

        阿楚想了想,觉得直接结果了他不太划算,便剁了宋典左右手的两根小指,一番威胁,让他留在皇帝身边,为她办事。

        刘辩被她先送进宫了,她可以和宋典慢慢商量。

        那两根血淋淋的指头被扔到了宋典手里,他这才知道害怕了,两只手抖得不歇,以一种面对怪物的眼神看向阿楚。

        阿楚漫不经心地拿袖口去擦剑刃上的血迹,注意到宋典的视线,对着他咧嘴一笑。

        宋典瞪大了眼看着她,又低下头看掌心里的指头,手抖得更厉害了。

        阿楚心里对剁他手指这件事没什么抵触情绪,她在某些方面对血腥残忍的封建社会适应良好,并且深刻意识到宦官之罪行,因此并没有把他视作与自己相同的人。

        她道:“再给你个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了。

        “你现在想死呢,不行,不过死的体验我倒是可以给你。人彘你听说过吗?我家院子很大,够把你放进去。

        “要么,你就替我做事。”

        宋典满脸苦相:“你……您、您想让我做什么,我我、奴都肝脑涂地!”

      ¡¡¡¡ÏµÍ³îªÄ¿½áÉࣺ

        “……我靠。

        你生前接触的都是什么文娱作品啊?”

        总而言之,她第一张牌虽然来的慢,效率存疑,但总归是赶上趟了。阿楚能借着母亲的光进宫,再通过宋典将手探进皇宫,哪怕行动受限,也是很大的助力了。

        另一位熟人,大宦官高望,下场则要凄惨得多。他之前向党锢中的士族们姿态强硬地商量亲事,野心昭然若揭,早就惹得清流不满了。他自己呢,反应也慢,遇了大事还不知要逃,只想着什么见皇帝。

        皇帝自然无暇理他,因此高望就成了最早被杀给猴看的那批鸡,荀彧的婚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不过,阿楚认为高望有罪,他的养女无辜,于是在之后求了母亲,将那女孩从高家接出来,给她笔钱,让她自寻出路。

        不想这曾经的宦官之女、高家小姐,也是个极有主见的少女。她知道自己出身微寒,被高望收养,不过是因为美貌过人,可以成为宦官手上的政治筹码。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如今宦官被打得七零八散,她又变成无依无靠的孤女,那引人的美貌就将成为稚儿怀里的宝物,“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高玥于是向长公主请求,问能否隐姓埋名跟在伏家女郎身后,便是做一婢子也无妨。

        阿楚思量再三,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但是她没有让高玥签身契,还许诺她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

      ¡¡¡¡ÕâÌõ¼þ×ã¹»Óźñ£¬¸ß«hµ±È»Ã»Ê²Ã´²»ÂúÒâµÄ¡£

        而阿楚自己和傅公明的婚事,更是因为党锢解除而没了下文。

        大概傅氏的目的本就在宦官而非结亲,没有等到伏氏的回应,他们说不定也松了口气。事情的主角默契的隐了身,大家也就不再探讨,渐渐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公元178年5月,雒阳大事总算是结束了。虽然结局不算圆满,颇有些半吊子的意思,但只要局面有所改变,就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

        皇帝信赖的宦官消失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在众人授意下,夹起尾巴做人;

        党锢之祸被解除,傅氏得偿所愿,族人陆续回到官场;

        被囚禁在云台的窦妙终于获得自由,回到扶风故乡,对着凋敝的家族黯然垂泪;

        刘宏生母董氏被接回雒阳,从蕃妃成为太后,取代了窦妙的位置。

        本来被罢免的曹操,因为参与剿宦行动而重新回到雒阳北部尉的职位上去;

        他的朋友袁绍本也在密谋反宦,可总是抓不住时机,错过了机会落于人后,食不下咽了好几天;

        袁术此前受了秦楚的气,眼睁睁看着她灭司徒府大火、寻回皇子刘辩,如今成了亭主,在雒阳声名鹊起,更是不满;

        伏均放不下袁术一事,自知理亏,总是避开这嫡妹,依然出入与袁府。

        伏完依然是侍中,长公主依然以贵妇身份私下讨论政事。

        所有安慰性质的封赏都给了伏家女儿,这个出生为人忌惮、天资不凡有远谋的女孩儿,在解救了皇子后,一跃成了舞阳亭主,在北宫还有一名四指的眼线。

        两年后,伏寿出生了。

        她的生母樊盈是典型的汉代女性,除了伏完以外就以主母为尊,为人温婉娴静,待阿楚也很敬重,但阿楚可以感觉到,她其实是更亲近家中几个庶出的男孩的。

        伏寿却和自己的生母不太像。她从小便对庶女“无条件服从”的规矩感到困惑,从小就有着不弱的自尊心,阿楚因此很喜欢她。

        系统认为这也是阿楚的功劳,因为她身边的女孩都已经展露出明显的不同来。

      ¡¡¡¡¸ßÍûµÄÑøÅ®¸ß«hÒ²ÊÇÈç´Ë¡£

        大约是年幼便寄于高望篱下的缘故,她大多数时候只会点头应声,却不常发表自己的看法,是非常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贤良之女”。

        然而她又分外不同——高玥对于阿楚兵器架上那些武器,表现出惊人的好奇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8: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