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七五]大宋小吏》-第5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云雁回上郑家去找郑凌,也是他来得巧,这倒霉孩子经过长时间的抗争,终于换来了和他祖父谈判的机会。云雁回虽以郑凌友人的身份前来, 但是谁都知道他是什么身份,故此,虽说同辈的男性都在衙门没人接待,但郑凌的一个堂弟也恭恭敬敬来陪喝茶了。

        郑凌这堂弟比云雁回还大上两岁, 名唤郑凁, 与云雁回在大相国寺曾有过一面之缘, 也久闻这位表叔的大名了。因不知如何把握远近亲疏,只能不停傻笑喝茶。

        云雁回倒是自在,翘脚吃茶,“你阿翁怎么肯和小凌谈了?”

        郑凁喏喏道:“过些日子凌哥就该加冠了,凌哥是长子长孙……”

        话说一半,但是云雁回已经了然。

        这长子长孙的加冠礼,不请别人,本家亲戚是得请的,怎么也不好把人关着糊弄过去吧,否则可真是叫人笑话。

        那一边,郑苠、郑训与郑凌祖孙三代共聚一堂,气氛却是有些紧张。

        郑凌有点怕被揍,但还是梗着脖子看他阿爹和阿翁,“我,我的想法就是这样了,阿翁,要么您就打死我,要么就成全我吧。”

        郑苠有点头疼,扶着额头坐了半晌,“真是你那表叔将你带的如此不羁。”

        郑凌小声道:“和雁哥儿有什么关……”

        “他不是来了么?”郑苠忽然一招手,“训儿,你去将他叫进来。”

        郑训一愕,“阿爹,他并非我们郑家人,此事叫他进来不好吧?”

      ¡¡¡¡Ö£Üå±Õ×ÅÑÛ£¬¡°½ÐËû½øÀ´¡£¡±

      ¡¡¡¡Ö£ÑµÖ»µÃÓ¦ßö£¬³öÈ¥½«ÔÆÑã»ØÇëÀ´¡£

        云雁回呵呵笑,一边跟郑训走一边说:“该不会劝不动郑凌,要把我叫去打一顿泄愤吧。”他相信那天晚上他对郑训说的话郑家全家都得知道了。

        郑训有点无语,把云雁回带了进去,云雁回执晚辈礼,问了声好,只是未做亲戚对待。

        郑苠手指敲着桌子,说道:“凌哥儿和你娘一样倔,我是劝不动他了。只是,凌哥儿是长孙,他若要进翰林画院,旁人不说,旁支近亲会如何看?”

        郑凌一喜,又露出些无奈的表情来。不错,有时候人不止是为自己活着,还要为了很多其他事物,为旁人的眼光而活着。即便他阿翁、阿爹有意,也碍着旁人不能成全了。

        郑苠其实是认可了郑凌的行为,但是他现在大概是认为郑凌的理由还不够充分,他希望还有一个能让自己下定决心准许的理由,也许一直在煽动郑凌的云雁回能给出这个理由。

        而且从他目前的事迹来看,他很擅长这个。

        云雁回不过顿了两秒钟,还真的给出了理由,憋着没说你们就是太要脸了,不要脸一点事情早解决了。

        “家母这几年在家也没做别的事了,都在缂一幅描绘了市井繁华的画卷,正是凌哥儿绘制的大相国寺第一届美食节。如今原画保存在大相国寺,称赞者不知凡几,缂丝作品也已收尾。听闻官家闲暇时也好笔墨,知院可将原本与缂丝本一起送呈官家,少说,也能补个画院的翰林待诏吧。【创建和谐家园】做着,日后再慢慢辞去鸿胪寺的工作。如此一来,凌哥儿既非画工,而是天子画师,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说起来,虽然几代宋朝皇帝都喜爱书画艺术,但是翰林图画院的画家们似乎是在徽宗时期地位才大大上升的。

        都带着翰林二字,但是翰林院和翰林学士院的地位可谓是天差地别,翰林学士是四入头,非进士不入翰林。翰林图画院则属于翰林院的一部分而已,另有其他各种技者的单位,包括琴棋书画经术天文等等,专供皇室、朝廷需求。

        不过,在今时今日,也并非所有画院的人都不受重视,人们看轻的其实是“画工”,以其入工匠之流。翰林图画院大部分职位甚至是没有官职的,属于一品到九品以外的人员,甚至可以吏视之——唯有待诏、艺学、祗候三类能够出职做官。

        而若成了画师,那就是艺术家级别的了,这翰林待诏,显然就是分水岭,非但能够出职做官的,再往上,还有如太宗时期常列官家左右的待诏高文进,这等已经是飞升成宠臣了。

        所以说,还是那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哪也都要拼搏,且看你取舍了。

        云雁回看郑苠陷入沉思,又说道:“凌哥儿的画技肯定是没毛病的,此画在大相国寺挂了数年,名气也有的,完全不必担心不入官家之眼——只要官家审美没问题。”

        郑苠倒真的不担心郑凌的画工,他自己心里其实是清楚的。

      ¡¡¡¡¸ü²»ÓÃ˵£¬»¹ÓиöºÜÖØÒªµÄ£¬ËûÃǶ¼ºÜÇå³þµÄÔªËØ£¬ÄǾÍÊÇ֣ƻµÄç¼Ë¿×÷Æ·¡£Èç´ËµÄç¼Ë¿Ìâ²Ä¾ø¶ÔÊǶÀÊ÷Ò»ÖÄ£¬¼ÓÉÏ֣ƻ¸ß³¬µÄ¼¼ÒÕ£¬»¨·ÑÁËÊýÄ깦·ò²ÅÍê³É£¬Õ⸱ç¼Ë¿ËµÊÇ´ç´ç½ðÒ²²»Îª¹ý¡£

        用这样昂贵的载体来表现郑凌的画工,才更能让仁宗觉得值。

        加上仁宗宽厚,郑苠这老臣去暗示一下,想都不用想,这位老好人肯定会顺水推舟的。

        这样有些功利、钻营的方法,通常只有那些混吃等死的宗室才使用,郑苠自己还真是想都不会去想。

        但是此时,郑苠心动了,官职也可以兼,若是以此为大好契机,不动声色转入画院,那便真是不失清贵,无愧家风,也不由旁人嚼口舌了。

      ¡¡¡¡Ö£Áè¿´³öÖ£ÜåÒ⶯£¬Ò»¸öÍ·¿ÄÏÂÈ¥£¬¡°Çó°¢Î̳ÉÈ«£¡¡±

        郑苠闭了闭眼,“罢了……”

        ……

        半月后,郑凌在家庙加冠,由他本家的长辈为主宾,得字飞波。又因其画与缂丝本上呈御览,被官家收入私藏,当日便被封为图画院翰林待诏。郑凌得偿夙愿,春风得意。

        翰林图画院的进入方式有很多种,最普遍的是考试,这种通常是平民画家的进入法。还有世袭、荐入与补入的,世袭不消说,是师徒、父子之间的承袭。

        荐入则是画艺高超或者有名望的画家被官员推荐进入画院,很多民间艺人都是这么被挖掘出来的,别说,大家可热情地给官家物色人才了。

        太宗时期,有个街头卖药的,常常在包药的纸上画些小画,从鬼神到动物,各有趣味。后来被某官员在大街上发现,推荐给了太宗,大受赏识,直接授予翰林待诏,可谓一步登天了——说来搞笑,这放在郑凌身上却让他家觉得还有些没前途。

        至于补入,和荐入有些相似,但并非官员推荐,而是从其他途径为官家得知,然后进入图画院。可以说和补入相比,是区别于官家在其中的主动与被动性。

        郑凌的加封,便是介于补入和荐入之间了。

        一时间郑家亲朋好友只有引以为豪的,莫不夸奖他,毕竟这代表的是官家的眼光。

        缂丝本只说是郑家女眷所制,郑家有这手艺大家都知道,也得了厚赏。因此前郑家也帮过云雁回,加上是为了帮郑凌,所以此间却是隐去了郑苹与娘家的一段旧事。

        郑凌加冠时,云雁回和赵允初作为朋友也出席围观了。

        赵允初佩上了云雁回给他赶工做出来的莲花纹缂丝腰带,沾沾自喜,自觉天下第一好看,见人就忍不住摸腰带。

        云雁回觉得带到郑家来真的是丢人现眼了,非常的班门弄斧啊……只希望赵允初不要告诉别人这是他缂出来的。

        到了郑凌行冠礼时,赵允初就在旁边看,然后小声对云雁回说:“雁哥儿,等你加冠时,要是我能做正宾就好了。”

        云雁回:“美得你。”

        且不说他家会不会像郑家似的,还办什么冠礼,毕竟这年头就连很多大户人家都只简单地办冠礼了。这正宾可是得要德高望重,赵允初哪里德高望重了?把德和望去掉,他倒是真高!真重!上次喝醉了差点没把他压死!

        这正宾还要给加冠者起表字的,天知道赵允初能起出个什么表字来。

        赵允初哼哼唧唧:“那雁哥儿做我的正宾也行……”

        他脑海中还浮现起了画面,若是在所有人面前,叫大家都见证,雁哥儿挽着他的头发,起个昵称……啊不,表字……

        赵允初这基本属于胡思臆想了,云雁回翻翻白眼道:“好,我若是能做你冠礼上的正宾,我一定给你起个表字,叫甜甜。”

        赵允初:“…………”

      作者有话要说:  包拯比展昭小真的那么令人震惊吗……原著里包拯是甜菜儿童,考了进士后没做多久县官就去开封府了,又没多久收了展昭,展昭那时候是“三旬以内”,所以虽然没有明写年龄,但是包拯肯定是小一些些的……

      第78章 外交接待也是分内事!

        郑凌补入翰林图画院, 成为最年轻的翰林待诏,而此时他身上,还有鸿胪寺的官职。与图画院其他人有些不同,这些画家一般是先成为祗候、艺学或者待诏,才获得机会出职为官。

        而郑凌则是先做了别的地方的官, 才来翰林图画院做待诏。二者结果是一样的, 但过程相当不同, 很有趣,属于图画院的头一例。

        郑凌high了没多少天,就悲催地发现,在他“慢慢从鸿胪寺辞职”的这段时间里, 还是要遭受折磨啊!因为他的关系还挂在鸿胪寺啊!

        更可悲的是,刚取消禁足,去上班了,就发现鸿胪寺最近巨忙, 连他这样浑水摸鱼的, 都被叫去做事情了。

        因为从不久后开始, 陆陆续续就有各国的使节团来大宋,准备贺正旦了。

        今年可以算作是仁宗真正亲政的一年,之前都在刘后的影响之下,所以这次的接待也格外重要。

        鸿胪寺提前准备接待都要忙疯了,郑凌才到图画院报了个道,和自己的同僚们亲近了一些,就被捉回去干活儿了。

        此时此刻,郑凌很想大喊,谁说大宋冗官了!那要看什么单位和什么时节啊,总有那么一些单位,你想冗官也冗不了!全都有活儿干!

        郑凌焦头烂额,云雁回却也没比他好到哪里去。

        他这里正和枢密院的礼房主簿扯皮呢,同样是为了外交接待的事情。

        没错,非但鸿胪寺在筹备接待使团的事情,枢密院也在,甚至开封府也团团转!

        枢密院负责外交的礼房设置之初是因为辽国,当时宋辽之间的关系很紧张,牵涉到辽国的事务都要慎重对待,所以枢密院特别设了礼房来处理,便分了不少鸿胪寺的事务出去——此处应有郑凌的感激,否则他们会更忙。

        而开封府,就更惨了,他们这部门本就是基本上发生在京师的所有事情都得管,使团是住在汴京,所以他们当然也有职责。

        到时候使团来了,事情才多得很。要负责和鸿胪寺、枢密院礼房对接,参与接待使臣们,严查使臣们活动期间的治安、保密等工作,甚至是监察各国使臣在汴京内一举一动。

        枢密院那边派人来开封府呢,纯属厚脸皮。

        为了这次接待,他们希望能把开封府的厨子借走,没错,是把厨子们直接借走,甚至不是派人来学,还有开封府里种的菜,想用优惠价也买了……

        云雁回气炸了,他虽然没有正式领差事,但是公厨基本上是他在打理,菜地也是他主张开垦的。

        枢密院的人也太不要脸了,云雁回指着他们派来的主簿鼻子说:“难道开封府食堂升级前你们枢密院就用潲水接待使臣吗?什么借厨子招待使臣,我看是给你们枢密院的人做饭去了,还有借无还!”

        枢密院除了礼房还有吏房、兵房和户房,就云雁回来看,每个衙门都有自己的风气,而枢密院这四房的风气,都是好吃啊好吃!

        为什么云雁回知道呢?当年他在大相国寺办美食节的时候,枢密院的官吏就是一直是组团来刷的,他可不是第一天认识这些人了。

        那主簿也生气了,一拍桌子:“哪里来的黄毛小子,还敢指我鼻子!你是谁手底下的!!”

        “我就指了怎么着!!”云雁回就差没踩在桌上了,“你管得着吗?!”

        旁边的人都吓傻了,拉着云雁回,“雁哥儿,你冷静一点……”

        这时包拯方慢悠悠地出来,赶在主簿要开口之前说道:“怎这么不懂事,左右,将他扠下去重罚。”

        “有!”王朝和马汉吼了一声,就上来架住了云雁回,把他往外扯,一边扯一边挤眉弄眼。

        主簿其实很想问到底罚什么,但是包拯刚升了权知开封府,正是炙手可热,在他面前还是安静如鸡的好,于是憋住了,眼睁睁看着那小子被扠了出去。

        王朝和马汉把云雁回拖到外面廊下,就将他放开了。

        这两个牛高马大,方才一左一右拖着云雁回的手,几乎把他整个提起来,这会儿松开了,云雁回还得整整衣服,抱怨道:“真当我是叉烧啊,还扠出来……”

        马汉:“叉烧是什么?好像没吃过。”

        云雁回:“叉起来烧的肉。”这时候还没发明出来的菜,当然没吃过。

        王朝看看他,说道:“雁哥儿今日好像有些暴躁啊。”

        云雁回之前在房间里和主簿对吼的气势全没了,蔫蔫地往台阶上一坐,“嗨,什么暴躁啊,都是套路,公孙先生叫我对枢密院的凶一点的,否则岂不是被他们压住了。府尊有顾忌,就得咱们下面的人表态。”

        王朝这才恍然大悟,难怪雁哥儿一反常态,若是平时,他早就好茶好水的上来,先和人侃个开心了。

        房间里面。

        包拯:“虽说小子无状,但也并非未表达出开封府上下的意愿。”

        主簿讪讪道:“是真的只借一段时间,您莫要听那小子乱吼,绝不会有借无还的。”

        真是,把他们枢密院当什么了,土匪吗?

        包拯说道:“借是真的不能借的,开封府上下几百张嘴,离不开啊,但是为使节们置办接待的席面倒是可以。蔬果可以由开封府提供。”他十分大方地承担了蔬果,也是如今开封府富裕了。

        使节们抵达那日,通常是最人仰马翻的,开封府把餐饮接手过去,也能叫他们轻松不少。按惯例来说,除了辽国一般是官家赐御筵,其他的使团接风洗尘都要归外交部门来负责。

        主簿其实心里也有个底线,听了之后掂量一下,说道:“多谢府台,那此事就有劳开封府了,不知到时有新菜否?”

        开封府的新菜,现下可是闻名汴京。中秋晚会上一道蟹酿橙,只供应了当晚,被有的官吏转卖,从而为人所知。到了重阳节时,就已是满城的仿照品了,只是还无人能做出开封府的味道,肖似其形罢了。而且开封府还特别有骨气,说好了中秋【创建和谐家园】就是中秋【创建和谐家园】,后来再不做了。

        ——若是有人知道真实缘由大概会吐血,云雁回本来有打算开放的,是包拯说太浪费了,要节约。

        听了此人的话,包拯沉吟片刻,吩咐道:“新菜还真由不得本府决定,来人啊,去看看云雁回那边完了没有,若是完了,传他上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