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大爷替夫人夹菜,夫人也帮大爷布菜,您二位这般只顾着对方,可怎么能好生吃饭呢?还是老奴来吧。”
吴嬷嬷这么一说,两人都停了下来。
谭建偷笑,飞快地眨了眨眼睛。
杨蓁倒是没察觉什么异样,反而被提醒到了,从盘中捡了块带肉的骨头,给了谭建。
谭蓉这些日一直闷闷不乐的,只看了他们一眼,并没说话。
赵氏却目露喜色,“如此这般,本是应该。”
相比众人的喜色,谭廷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他不由想起了之前吃饭。
那时候他们夫妻有来有往,他还以为是他们之间慢慢变好了,如今看来,她约莫是极其不适应他的转变,反而觉得相互冷着、各过各的才是她所习惯的日子。
谭廷看着妻子垂着的眼眸,却看不到眼中细微的情绪,只得心下叹气。
他不敢再有什么多余的行动令她不安,只能闷声收回了筷子。
果然,他不再有什么动作,她就好似松快了下来一般,也能同吴嬷嬷浅浅说几句话了。
谭廷闷闷,吃完饭亦不敢太过靠近她,跟在她身后不近不远处,回了正院。
……
项宜回了正院房中,进了房里便看到所有箱笼都没有了,所有物什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她本来都做好走的准备了,却又这样留了下来。
她无措地坐在房中,像一只在入夜的薄雾中,迷了路于林里徘徊的鹿,静默而无措。
谭廷进来便看到她这副样子,而她也在看到他的时候,立刻站了起来。
谭廷瞧着她眸中暗含着的紧张,心下又是叹气,想了想,轻声同她道。
“我今日有事,就宿在外院书房了。”
一听他今晚不会留下,她便马上同他点了点头,甚至还相当周道地问了一句。
“不知外院书房有什么缺的,大爷只管吩咐正吉来拿。”
谭廷看着妻子。
她是不是想把他的铺盖,全部都送走?
谭廷没有问,也没从她口中得到答案,却已经知道答案了。
他闷声说没什么需要的,跟她点头出了门去。
入夜的鼓安坊谭家宗房,一如平日一般安静。
只是宗子谭廷心中,一阵一阵浪涌。
从前都是他做的不好,冷待了她,所以她才会这般反应。
但是从他离京回家,到年节已过,距离他返回京城的时候,没多少日子了。
念及此,谭廷深吸了口气。
若他再似从前一般,就这么将她留下自己离开,那么他们夫妻两人,就再也不会有相合的一日了吧。
只是不晓得,她愿不愿意随他进京。
……
秋照苑。
人一散去,吴嬷嬷便端着茶水到了赵氏身边。
“老夫人恐要有喜事了。”
赵氏一听,岂能不明白吴嬷嬷是什么意思,也笑了一声。
“哎,从前见他们夫妻冷得似外人一般,我便不是正经婆婆也替他们着急,眼下总算是好了。”
吴嬷嬷连连道是,“夫人脸色看着同平日不太一样,老奴瞧着,合该有喜事了。这样一来,待大爷开春离家,夫人也是能照旧留下的。”
这话简直说到了赵氏心上。
从前赵氏不觉得有什么,自从项宜回了娘家,中馈又落到了她身上,他这才发觉没有项宜根本不行。
“从前是我低估项宜了,我只盼着她能早早有孕,留在家中才好。”
吴嬷嬷连道,“老夫人必会得偿所愿的。”
话是这么说,但这也只是他们的猜测,哪怕是在菩萨面前祈祷也没有个必然。
赵氏想了一番,嘱咐了吴嬷嬷。
“你去寻个药膳方子,开些助孕的药膳来。”
直接用助孕药,赵氏怕把儿子媳妇逼得太紧,反而不易有孕,但药膳方子不一样,悄然无息地便能有了喜事。
到时候,项宜就能留下了。
……
正院,项宜一个人翻来覆去了一晚。
她想不通为什么那位谭家大爷会有这样的反应,而这个问题,对她很重要。
翌日在花厅处理完各项事宜,她便叫了乔荇。
“去一趟外院吧。”
乔荇惊讶,“夫人去外院做什么?”
府里的外院没有什么人,自从二爷成亲之后,也搬回到了内院。
夫人总不能是去寻大爷吧。
夫人可从没有去过大爷在外院的书房。
思绪一落,乔荇便惊讶地听见夫人道。
“去大爷书房。”
项宜猜不透那位大爷缘何如此,与其不安,那便不如同他问个明白好了。
……
外院书房。
谭廷翻了翻刚送过来的邸抄。
年后吏部选官已经开始了,只看邸抄便能看出来,各个世家出身的官员只要不太胡作非为,多半能升官向上,寒门官员却多在原地徘徊甚至下落。
更令人担忧的是,便是科举出来的官员中,寒门学子也越发少了,往前数十年,都不是这般数目。
不仔细去想不觉得,如今仔细一想,着实让人不安。
他又将之前的邸抄都拿出来,刚要再细看一番,正吉过来回了他。
“大爷,柳阳庄的里长带着人来想要见一见大爷。”
谭廷意外了一下。
之前他应下给柳阳庄人租借之事后,柳阳庄确实上了门来,谭家也没有食言的意思,连当时与他们刀枪相对的张冰勇,都将自家的田抵了过来。
谭家虽然对此颇有微辞,但有宗家在上,倒也没人更多言了。
这会,柳阳庄人怎么上门了?
谭廷让正吉把人请过来。
此番来的正是老里长、张冰勇和几个眼生的村民。
他们何曾来过谭氏宗家,之前来抵田,见着谭氏气象便是一阵后怕,眼下见谭家宗子大爷还把他们请进了院中来,更是吃惊了。
老里长见了谭廷就带着人要同他行大礼。
谭廷连忙抬手扶起了老人家。
“老人家这是做什么?”
老里长没什么含混的,直言。
“谭大人愿意典下我们的田地,预支与我们银钱,不仅如此,还压着那些恶人不再低价屯田,不光是柳阳庄,咱们附近几个庄子,甚至整个宁南、维平一带,哪有不感激您的?”
他道前几日天气陡冷,有些农人忍不过去又卖了田。
但这些交易的价钱都是正常年景的价钱,再不是被压低了的价。
老里长道,“这些村人一听说是谭大人的手笔,心里无不感激,央着老朽一道来谭家道谢,如若不是谭大人出手,我们这些寒门庶族的百姓,哪里能有好日子过呢?!”
他这么一说,他身后几个眼生的村人齐齐上前要给谭廷行大礼道谢。
谭廷连忙让正吉将人都扶起来,他这才晓得,他们竟只是来道谢而已。
……
项宜行至书房院外,脚步一阵犹豫。
只是谭家大爷缘何是那样的态度,着实令她困扰又不安。
项宜到了书房院外,正欲让人前去通报,不想里面的话语声,顺着风传了出来。
竟是柳阳庄的老里长、张冰勇他们带着人前来道谢的。
此时有守门的小厮看见了项宜,吃了一惊上前。
“夫人怎么来了?大爷在里面待客,夫人要小的去通禀吗?”
项宜道不急,“不必扰乱大爷,过会再说吧。”
门房小厮见她没有走的意思,连忙将她请到了门房避风处烤火奉茶。
进了院中,书房里的声音更能听见了。
当下她听见那老里长说了一通感谢之言,便听见那位大爷开了口。
“各位不必如此,照应邻里本是谭氏这一族的本分,况且朝中本就有律令,这般压价屯田本就不为律令所容,我亦不过是照着律令提醒官府罢了。”
他说得甚是谦虚。
项宜听着,不免就想起了在柳阳庄的时候,他保证回去之后不会报复、告发那些走投无路的村民,还主动提出了要预支租田钱给他们过冬。
在这思绪里,项宜怔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