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过她略一思索就知道,自己也没有亲近到可以察觉他另一面的程度,毕竟两个人之间最后的那点交集,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
所以不知道,都是正常的。
宋知音道:“行,我给你拿个托盘。”
赵如静双手捧着走,到楼上跟哥哥分享说:“楼下有客人。”
咖啡店有客人不是很正常的吗,赵旭宁道:“有客人是好事。”
赵如静骨子里也是好打听,说:“应该是老板的很要好的朋友,一个男的。”
男的?赵旭宁手中的叉子重重往蛋糕上一戳,心中叹息。
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别说嫉妒,压根连羡慕都没资格。
但这场暗恋太久,久到占据他迄今为止的半生,已经成为他人生很重要的部分。
他仍旧是喜欢,但成年人有属于自己的体面和分寸,不打扰才是最合适的。
因此赵旭宁道:“吃你的。”
赵如静扮个鬼脸,下判断说:“不过肯定不是男朋友。”
她觉得自己对谈恋爱还是挺有经验的,讲着她的依据,浑然不知自己几句话让哥哥天翻地覆。
赵旭宁的心情是起起落落,对自己只余嘲笑。
他道:“就你有男朋友。”
赵如静看他一眼说:“你今天怎么散发着单身狗的怨气。”
怨气?赵旭宁道:“正好,扣你半个月生活费来平息。”
他拿这钱去做法,老天爷说不准会保佑。
赵如静只差抱着哥哥的大腿哭求,眼见无果说:“要不我给你介绍个女朋友吧?”
赵旭宁知道自己最希望她做的媒肯定是没希望,说:“别跟妈学。”
赵如静想反驳吧,又觉得确实挺像的。
她调动仅存的伶牙俐齿,还没来得及张嘴,有人推门说:“赵旭宁,真是你啊。”
赵如静先回过头,咦一声没说话。
赵旭宁看妹妹一眼道:“你认识?”
赵如静嘴角抽抽说:“叫你的名字。”
又补充道:“他就是楼下的客人。”
来人正是贺东平,他跟初中时长得完全是两个人,赵旭宁思索片刻才能喊出名字来,他极力掩饰自己的震惊,生怕显得太不礼貌。
但贺东平很开朗说:“我这发福得有点早,没认出来吧?”
初中毕业至今没加过面的人,对赵旭宁来说确实有点为难,但不妨碍他说:“我眼拙,别见怪。”
贺东平哪里会,他晃着手机说:“我刷到的时候还以为看错了,不过知音跟我说是。”
知音?令人羡慕的亲密啊,赵旭宁道:“屋里坐,我泡茶。”
他有间小的会客室,面积虽然不大,但客人也很少有。
贺东平的体型一进去,自己都觉得逼仄,但不妨碍寒暄说:“咱们有快十年没见吧。”
有这么久吗?赵旭宁心中掐算着说:“正好十年。”
时间真是快啊,贺东平还以为自己初中毕业才没多久。
他叽里呱啦地说着话,却一个字都没往赵旭宁最关心的事情上带。
赵旭宁渴望从老同学嘴里听到更多宋知音的名字,又觉得很像神经病,只能勉强自己把注意力都挪到叙旧上。
倒是贺东平没察觉出对面人的心不在焉,心想自己运气真不错,一口气能跟两个人聊八卦。
他讲得仍旧是口沫横飞,完完全全更像主人翁。
赵旭宁不由得想,如果自己是宋知音的话,应该也会更喜欢贺东平的性格。
不像他,只有被拉黑的份。
【作话】
明天见
【评论】
呜呜呜互相暗恋的人就应该在一起!
蹲蹲更新~
周围人会不断的告诉你,愿得一心人就是痴心妄想……
撒花
不过为什么大大的连载在主页最下面啊,刚开始都没有找到
大大的文一旦开始看根本停不下来我恨~
撒花撒花撒花
什么时候加更
真想知道是什么狗血剧情(划掉划掉)
真想知道是什么误会(打钩)
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日常好奇当时发生了什么
两个相互暗恋的人啥时候捅破窗户纸!
好奇好奇
到底是什么误会啊
好好看
撒花
-完-
10.两条线
▍贺东平此人吧,是个话唠。
他在舞蹈班一坐就是仨小时,这才满意地喝下最后一口茶说:“今儿就到这了,咱们……
贺东平此人吧,是个话唠。
他在舞蹈班一坐就是仨小时,这才满意地喝下最后一口茶说:“今儿就到这了,咱们加个微信,回头多聊天啊。”
这个聊,大抵都是他在讲。
但赵旭宁不反感,掏出手机说:“要不一起吃个晚饭?”
贺东平手往地板一指说:“我约了人。”
约了宋知音啊,赵旭宁了然道:“那你慢走。”
贺东平爽快应下,掐着五点到咖啡店说:“走不?”
宋知音早就准备就绪,拉上门道:“我们估计会到得太早。”
她高中时有几个格外合得来的朋友,在市区工作的居多,现在隔三差五就聚一聚。
贺东平心想反正【创建和谐家园】都有人迟到,只顾着分享自己刚打听到的事情说:“没想到这么巧,赵旭宁居然就在你店楼上。”
他不知道两个人之间的那点事,自然无所顾忌地提问。
宋知音其实不大愿意提的,只说:“新桥又不大。”
小县城,三步之内都是熟人。
贺东平想想也是,感慨道:“没想到他居然会真的做老师。”
看着不像是能耐得下脾气的,教成人估计都窝一肚子火。
宋知音也没想到,她记得赵旭宁大学时候参加过某个颇有分量的舞蹈比赛,当时一度传言会进娱乐圈。
不过她说:“要挣钱啊。”
这倒是,贺东平乐津津道:“年入二三十呢。”
单位是万。
其实这个数字谁在门口蹲一下都能算得出来,宋知音道:“现在家长都舍得花钱。”
新桥虽说是个县城,富裕的人倒是不少,逮着个常规水准以上的课外班就使劲报。
贺东平的话题由此转移,说起家里哪位亲戚刚斥巨资在市里买的学区房,他很是感慨道:“咱们原来上二中,两万块赞助费顶天了。”
以前是明码标价,现在均价三万买房还得靠摇号。
宋知音对这些不关注,但是说:“这种学位能租吗?”
贺东平虽然在职专教书,但也算半个系统里的人,对这些门清说:“不行,得转户口。”
又道:“第一梯队是跟父母,二梯队是爷爷奶奶。”
宋知音咂舌道:“平江现在都成这样了?”
因为本市的教育水平是省内有名的倒数,她还以为情况不像一线那么紧张。
趁着红绿灯停下来的功夫,贺东平扭过头说:“新桥肯定也有学区房。”
什么学区?县里中学的升学率可是这么多年都没进步,风评烂得大家不屑一顾。
宋知音道:“怎么可能。”
贺东平铿锵道:“你别不信,你们县第三小学刚升的市直属。”
直属了能咋的?宋知音不大懂这些。
她记得自己小时候是背着包就去报名,连上不起小学到的都没听说过,更别提上不了的。
贺东平看她的表情很不以为然,说:“你要是出生在现在,也做不了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