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唐迟迟把桶提到石磨旁边,“很简单,将它们都磨成豆浆就行,我来推磨,爹你把豆子舀到石磨上。”
买来的这个石磨不大,所以推起来并不费劲,但不好的地方也有,就是一次只能磨十几二十颗豆子,速度很慢。
唐迟迟推了几圈,渐渐地就有乳白色的粘稠液体从石磨的边缘处渗透了出来,汇聚在一起滴落到洗干净的桶里。
“哇……”
双胞胎齐齐惊呼。
唐丝兴奋地喊道:“爹,爹我来舀,我来舀!”
唐书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目光一直固定在唐迟迟的手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显然也是很想参与进来。
“好啊,丝丝你来试试。”
唐二鱼笑着把手上的勺子递给了小女儿,看着她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带着水的豆子放在石磨上,然后低声欢呼。
经过了昨晚的休息以及又吃了两包药之后,唐二鱼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好了许多了,除了身体还有些虚之外没有大碍。
“迟迟啊,这磨还是爹来推吧。”
“好啊。”
唐迟迟松开手,“那爹你和书书一起推吧,把这一桶豆子都磨好,我们就可以煮豆浆、吃豆花、还有做豆腐了。”
“我先去把锅洗了。”
她昨天买的锅很大,是那种农村和大饭堂会使用的大锅,这种锅虽然炒菜不太方便但用来煮豆浆却正正好,等她洗干净锅便听到外面传来了余大婶的声音。
“哎呦,书书还挺有劲啊,自己都能推动了。”
“再加把劲。”
唐迟迟找帕子擦干净手,然后出去就看到石磨周围除了唐二鱼和高兴的双胞胎之外,余大婶也来了,正站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磨豆浆。
“余大婶。”
唐迟迟喊了一声。
“迟迟你出来了,”余大婶看到她出来之后笑得很开心,指着还在旋转的石磨道:“这就是你说的磨豆浆吧?这玩意加了石膏之后,真的能做成豆腐?”
“但我瞧着就是一滩水啊。”
“可以的,加了石膏之后就能变成豆腐了。”
唐迟迟看了眼已经有半桶的豆浆,然后道:“余大婶你家里还有没有圆簸箕?我泡了一大桶黄豆,打算做多一些出来送给村里人,棉布是买够了,但是装豆腐用的圆簸箕不够,你家里若是有多的,能借我几个吗?”
因为不打算经常做,所以昨天唐迟迟没有买做豆腐用的板子。
反正都是自家吃,用圆簸箕也可以。
“这有什么难的?”
余大婶看着石磨的目光有些依依不舍,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下来,“我这就回去给你拿,那东西大嫂家里有的是。”
唐迟迟跟上她的脚步,“那我跟你一起去,我还想借两个桶。”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等把东西拿回来之后,磨好的生豆浆已经装了满满一桶了,而装豆子的桶里还剩下一半。
“姐姐,磨好了!”
一看到唐迟迟回来,唐丝就站了起来激动地喊道:“姐姐,豆浆磨好了,我和哥哥,还有爹一起磨的。”
“做得真好。”
唐迟迟赞道:“你们先休息一下,我把这些豆浆过滤了之后就可以开始煮了,等下有甜甜的豆浆和豆腐脑可以喝。”
她从屋里找出昨天买的大棉布,然后在余大婶的帮助下将一大桶的豆浆都过滤好,倒在大铁锅中加水开始煮,一边煮一边舀去浮起来的白沫。没过多久,锅里的豆浆就沸腾了,散发出一阵阵豆香。
唐迟迟拿出几个碗,每一个碗里都舀了一勺,然后再放点糖。
“尝尝看,这就是豆浆了。”
唐丝永远是最捧场的,大声赞着好喝,而余大婶尝了一口,也啧啧称奇,没想到那些硬邦邦的豆子,居然能做出这样好喝的豆浆来。
豆浆好喝,后面的豆花也很滑嫩,等唐迟迟把两个圆簸箕合拢,放到桌子上开始压豆腐的时候,余大婶已经是满口称赞了。
“迟迟啊,没想到你居然真的把豆腐做出来了!”
“这可是我们村的独一份啊。”
唐迟迟抹了把汗,“余大婶,等一下豆腐做好了,你带一些回去尝尝。我打算以后逢十的日子就做两簸箕豆腐,村子里谁家想吃都可以过来换。”
余大婶没客气,“那我就带些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迟迟,我看你爹他们已经把剩下的豆子都磨好了,大婶帮你把剩下的都煮了吧。”
唐迟迟连忙道谢,等第二锅煮完,第一锅的两簸箕豆腐都已经压好了。虽然没有用专门的模具压出来的豆腐好看,有些地方还凹凸不平,但也是一块一块的,味道和别的豆腐没有什么不同。
余大婶高兴地带了半篮子回去,而唐迟迟也把剩下的豆腐捡到篮子里,带着唐书和唐丝来回几次挨家挨户地送。
这一天,基本上全村人都知道唐二鱼已经病好了,而唐迟迟会做好吃的豆腐。她做出来的豆腐和城里的一样,但比城里卖的块头大。
以后谁家若是想吃豆腐了,逢十的日子就能去换,一碗豆子或者是一条鱼能换三大块豆腐。若是没有鱼和豆子也不要紧,一个铜板也能换一块。巴掌大的一块豆腐换回来,切成小块往鱼汤里一放就是一道好菜。
哪怕不是鱼汤也不要紧,随手扯团紫菜或者是海带一煮,味道也很好。
所以家家户户都很高兴。
第 11 章
唐家的大屋里,虽然阳光明媚,但气氛却很压抑。
肖老太太被村长押着分了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存起来的粮食、银子,还有家里的好被子好衣裳被二儿子一家拿走,她气得两天都睡不着。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分呢!
心情不顺的她是见谁骂谁,两个儿媳妇和两个孙女首当其冲,这两天不知道被骂了多少回,小孙女桂花因为顶嘴,昨天还被罚了不准吃晚饭。
而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因为粮食被分走了,所以肖老太太不得不精打细算,一连三顿煮的都是稀粥配咸菜或者是酱豆子。别说是荤腥了,全家人一口稠的都没得喝。
谁若是敢抱怨,肖老太太顿时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动不动就威胁不给吃饭,连她平日最喜欢的小孙子也不例外。
“娘——”
家家户户炊烟四起的时候,唐三鱼回来了。
他一回来顾不得洗干净脚上的泥,就兴冲冲地进了屋,但当他走到桌前的时候,却有些傻眼了。因为桌上摆着的,还是这两天吃过的酱豆子和豆粥,没有半点不同,也就更没有他想象中的豆腐了。
“娘,豆腐呢?”
唐三鱼探头探脑,不死心地问道。
他回来的路上听说唐迟迟今天送了很多豆腐给村里的人,他遇上的每一个人都说家里收到了唐迟迟和双胞胎送过去的豆腐。
这家说要炖着吃,那家说要煮着吃,还有一家说自家吃不完那么多,准备等下吃过饭后给隔壁村的娘家送一些。
“娘,你是不是把豆腐收起来了?”
肖老太太莫名其妙,因为分家的事丢了大脸,她已经两天没出门了。不但自己不出门,也不让两个儿媳妇和孙女出门,所以根本就听不明白小儿子在说些什么。见他尽说一些让人听不明白的话,顿时就生气地骂道:“豆腐,什么豆腐?”
“你这是想吃豆腐了?”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买豆腐吃,家里都快掀不开锅了,豆腐三文钱才两块,吃了还不饱肚子,吃什么吃!”
“就豆粥和酱豆子,爱吃不吃,不吃就饿着,还能给家里省两口粮食。一个个的,吃多少都没个够,就跟饿死鬼投胎似的。”
“不是……”
唐三鱼被肖老太太骂惯了,等她骂完便解释起来,“娘,我说的是唐迟迟给村里的人送豆腐的事。我刚刚回来的路上听到很多人都说她带着唐书和唐丝给人送豆腐,不要钱,豆腐是她自己做的。”
“娘,我们家有没有啊?”
这话一出,唐家人都惊讶了。
唐桂花没忍住问她爹,“爹,你说的是真的吗,唐迟迟真的会做豆腐?可她不是个傻的吗,怎么会做豆腐呢?”
唐家六孙子今年才五岁,从小就受宠所以养成了一个霸王性子,除了肖老太太之外家里谁都不怕,哪怕是他的爹娘也不例外。
所以一听到有豆腐吃马上就拍起了桌子,越喊越大声,“我要吃豆腐我要吃豆腐,奶我要吃豆腐!”
其他人也下意识地吞咽着口水,豆腐这样的东西,他们也很久没吃过了。上一回吃还是唐小花回娘家的时候带来的,放到鱼汤里一起炖,又鲜又嫩。
而肖老太太也顾不得训斥小孙子别吵,她不敢置信地看着小儿子唐三鱼,“你说迟迟那傻丫头会做豆腐,现在还挨家挨户地送?”
“是啊。”唐三鱼连连点头。
“奶,那唐迟迟是不是等一下就要送豆腐来了?”
唐桂花心急地问道:“没道理家家都送了就不送我们家,奶你还是她亲奶呢。”
“就是就是,没准就在路上了。”
其他人纷纷附和,并且还情不自禁地把目光看向门口,他们也吃腻了咸菜和酱豆子,一想到有炖豆腐和煮豆腐吃也兴奋起来。若再配上鱼就更好了,没有鱼那出去挖一些蚬子回来炖豆腐吃也好啊,总比酱豆子强。
肖老太太也是这么想的,她让唐三鱼赶紧出去挖一些蚬子回来,然后自己就和其他人在家里耐心地等着。
可谁知等到唐三鱼挖了一捧蚬子回来,又等到所有人肚子都咕咕叫了,唐迟迟还是没有来。别说是豆腐了,豆腥味他们都没有闻到。
肖老太太气得脸都黑了。
……
唐迟迟把豆腐送完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中午了。
她把帮助过自家的那些人家都去了一遍,一家送了两块巴掌大的豆腐,村长和陈婶子家则送了翻倍的四块。
至于唐家她根本就没想到要去,而家里不管是唐二鱼还是双胞胎,也没想起唐家来。毕竟两家已经分家了,以后除了每年的二十斤鱼之外,两家就没有关系了,而等到肖老太太过世,这二十斤鱼也不需要送。
所以送完豆腐回来,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地准备起午饭。
唐迟迟昨天买回来的东西已经都收拾好了,锅放到了灶上、石磨放在门口、而调料则分门别类地放在罐子里。
专门买给唐二鱼吃的猪肉还剩下一小块。
现在家里能做豆腐了,而唐二鱼的第二次药明天可以去拿,顺带也可以买猪肉,所以唐迟迟就把这腌制好的一小块肉剁碎,做了一道酿豆腐。
饭唐二鱼早已经煮好,唐迟迟想了想,又做了一份香喷喷的紫菜豆腐汤还有一碟散发着焦香的酱烧白豆腐,酱烧白豆腐没有淀粉勾芡,唐迟迟另辟蹊径先把豆腐的上下两面都煎了一下,再放酱油慢炖收汁,烧出来的豆腐非常下饭。
今天的三道菜都是没有骨头,可以大口大口地吃的,所以不但唐迟迟胃口大开,双胞胎上了饭桌之后也吃得头也不抬。
而和唐二鱼家同样情况的,还有村里的好几户人家。
住在海边的人家,鱼是不愁的,隔三差五的就能吃上一顿。而其他的海货比如退潮后经常能捡到的蚬子、海螺等等,勤快些早起也能有。但豆腐还真是不常见,有的人家馋肉了会专门进城买肉,但还没听说过专门进城买豆腐的。
而且豆腐这东西易碎,即便是买到了但经过颠簸拿回来之后也可能碎成了一块块,所以即使是进城,也很多人不爱买这水多又容易碎的豆腐。
现在村子里居然有人会做,还用豆子或者是一个铜板、一条鱼就能换到,这对于那些婶娘们来说真是一大惊喜。
“娘,这豆腐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