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なつめ獨补番]守寡后我重生了》-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要派遣几队人马去各地卫所巡视,他要看看朝廷年年支付那么一大笔军饷,到底都养出了什么样的兵!

        不过,他会给各地官员三个月的准备时间,肯弥补的,他既往不咎,若继续贪欲熏心,他也绝不手软。

        作者有话说:

        二更来啦,大家莫急,湘王大概蹦跶不过这个周末的。

        100个小红包,明天见!

      48 ☪ 第 48 章 ◇

        ◎三兄弟的休沐日◎

        二月二十七这日早上, 陈敬宗、陈伯宗兄弟俩还是要去各自的衙门当差,华阳与俞秀吃过早饭便先往石桥镇赶了。

        四十里路,骑马快跑只需要半个多时辰, 马车则要走上一上午, 所以女眷先行, 傍晚兄弟俩再骑马回去,在老宅住一晚,明日用过午饭两家就又得回城了,短短一个休沐日, 只能如此安排。

        天气明显暖和了, 路边偶尔会出现一两棵桃树, 挂满小小的粉色花苞, 树梢朝阳一面还有些提前开了的。

        俞秀见华阳盯着那些桃花看, 道:“我们院里有两棵桃花, 若开了, 我摘几枝给公主送过去。”

        华阳笑了笑:“不用大嫂麻烦,自有别人会送我。”

        俞秀第一个想到了小叔, 登时懊恼自己多事, 与她这个大嫂比, 公主当然更喜欢小叔送的了。

        伴随着一路欢快的鸟叫, 两辆马车带着一队侍卫,终于来到了石桥镇。

        百姓们一瞧就知道是公主等人回来探望陈阁老夫妻了,有的津津有味地看热闹, 有的已经不稀奇了,该做什么做什么。

        马车还没停稳, 婉宜、大郎、二郎、三郎抢着似的从里面跑了出来。

        “娘!”

        婉宜、大郎姐弟俩都扑进了俞秀怀里。

        俞秀又高兴又想哭, 自打她做了母亲, 还是第一次与孩子们分开这么久。

        二郎、三郎并肩站在一块儿,见公主四婶下车后里面再无旁人,小兄弟俩都有点委屈,三郎更是要哭出来的样子。

        俞秀见了,分别摸摸侄子们的头,柔声解释道:“我们离得更近些,所以先到,你们娘肯定也在路上了,不急啊。”

        华阳不想哄孩子,不过她给公婆、孩子们都准备了礼物。

        朝云收到主子的眼神,笑着从车里取下四盒糕点,每个孩子发一盒。

        有了好吃的,孩子们都很高兴。

        这时,陈廷鉴、孙氏也过来了。

        陈廷鉴照旧穿了一件白色的粗布外袍,长达胸口的美髯打理得整齐飘逸,在家丁忧了这么久,不必像在京城的时候日日起早贪黑地处理政务,五十出头的陈阁老瞧着倒是精神了一些,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可惜孩子们还不懂欣赏祖父的风采,只知道祖父太过严厉。祖父一到,正急着拆开糕点盒子的三郎立即乖乖抱稳盒子,他都如此,大郎、二郎更稳重了,也就婉宜敢在祖父面前稍微活泼些。

        华阳忽然就想起了皇宫里的弟弟,五六岁时的弟弟,在公爹面前也是这般规矩乖巧的。

        互相见了礼,众人移步到厅堂说话。

        儿子们不在,陈廷鉴总不能对儿媳妇们问话,有些事哪怕已经得到消息了,也只能装作不知。

        孙氏笑眯眯地关心两对儿小夫妻的近况,譬如吃住是否习惯,譬如儿子们的差事忙不忙。

        “好了,等会儿才用饭呢,你们俩做了一路的马车,先回去歇会儿吧,屋子都已经提前收拾干净了。”

        孙氏做主道。

        华阳、俞秀就带着孩子们告退了。

        回到西院,气氛又热闹起来,二郎、三郎没接到自家娘亲,便去围着温柔可亲的大伯母问东问西,俞秀也有耐心,孩子们问什么,能答的她都回答。

        华阳刚开始还觉得有趣,时间一长就嫌吵了,带着丫鬟先回了四宜堂。

        刚净了面,就听外面珍儿笑着唤“大小姐”。

        少顷,婉宜进来了,手里捧着几枝粉灿灿的桃花,清澈乌润的眸子欢喜地望着她:“这是我新摘的桃花,四婶喜欢吗?”

        华阳喜欢。

        上辈子这年的春天,不知是哪一日,婉宜也送了她桃花,娇憨可爱的小姑娘,清新娇嫩的花瓣,都叫人心情一亮。

        “我也给婉宜准备了礼物呢。”

        朝云取来一个巴掌大的小匣子,华阳递给婉宜,笑着叫她打开瞧瞧。

        婉宜照做,就见匣子里面是一枚用粉碧玺做成的桃花发钿,【创建和谐家园】嫩亮晶晶,漂亮极了。

        华阳拿起桃花发钿,亲手帮婉宜戴上,再牵着她走到半人高的穿衣镜前。

        婉宜很喜欢,可也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道:“每次我过来四婶都要送我好东西,下次我都不敢再来了。”

        显得她是为了礼物才讨好四婶似的。

        华阳笑道:“也不是每次都有,下次你来,我就不送了,可好?”

        婉宜也就笑了。

        “公主,三夫人也到了。”

        华阳肯定不会去门口接罗玉燕,只拍拍婉宜的肩膀,叫她只管过去,这是小辈们应尽的礼数。

        二郎、三郎已经奔出去了,大郎站在走廊等姐姐。

        注意到弟弟往她头上看了好几眼,婉宜心中一动,叫弟弟帮她取下桃花发钿,小心翼翼地收进腰间的精致荷包。

        大郎问:“是四婶送的吗?姐姐怎么不戴了?”

        婉宜边带着弟弟往外走边低声解释道:“咱们爹娘素来简朴,也不许咱们太讲究这些,若我戴着那发钿去见三婶,三婶肯定猜到是四婶所送,四婶都送了,那三婶是不是也得送我点好东西?我又何必叫三婶破费呢。”

        四婶喜欢她,赏赐东西下来,婉宜大大方方地收下,却不能有意无意地主动跟三婶讨要。

        她已经九岁了,已经懂了一些人情世故。

        六岁的大郎若有所思。

        陈宅门外,罗玉燕也给孩子侄子们备了吃食礼物。

        孙氏在厅堂坐着,等三儿媳进来见礼,陈廷鉴这次就没过来了,毕竟他刚刚只是要迎接公主,如果只有大儿媳回来,他做公爹的,也没有道理要特意迎儿媳妇。

        “娘,您不是经常念叨肩膀酸吗,那天三爷在外面微服私访,瞧见有人卖一种专门用来缓解肩膀酸痛的小木槌,特意给您与父亲都买了一个,您快试试好不好用?”

        罗玉燕很是热情地献上了夫妻俩给二老预备的礼物,一对儿长柄小木槌,丫鬟不在,自己也可以随时敲打敲打。

        孙氏试了试,笑眯眯道:“这个实用,老三有心了。”

        罗玉燕带着孩子们离开后,孙氏也拿着礼物回了春和堂。

        陈廷鉴见她身边的丫鬟捧着一个长匣子,就盯着那匣子看。

        老大送的茶叶,有点贵,不过也没有太出格,以老大的俸禄还买得起。

        老四断不会孝敬他,那两盒燕窝乃是公主的心意。

        不知道老三预备了什么。

        陈廷鉴倒不是惦记孩子们的礼物,他是怕儿子们在外也学了那些贪官的路数,收敛民脂民膏来他面前充孝子。

        孙氏知道他的心思,取出那对儿小木槌,塞到他手里:“检查检查吧,看看这手柄里面是不是藏了金子。”

        陈廷鉴:……

        丫鬟们笑着退下。

        孙氏抢回一根小木槌,拿捏好力道往丈夫肩膀上敲了敲,哼道:“三份礼,属老三送的最便宜,偏他油腔滑调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陈廷鉴眼中露出一点笑意。老三是圆滑了些,不过大是大非上并不糊涂,更何况,妻子明显也喜欢老三这一套。

        西院。

        罗玉燕顺路先去了观鹤堂。

        孩子们凑在一起玩耍,她单独跟俞秀问话,譬如上次公主为何邀你同车,譬如到了陵州城后,公主有没有请你去宁园走动之类。

        俞秀能说的都说了,只隐瞒了公主与小叔闹的那场别扭。

        罗玉燕听完,似笑非笑:“大嫂是有福之人,这是得了公主的青睐了。”

        俞秀也觉得自己命里有福,别的不提,光是能与公主交好,她这辈子就没白活。

        罗玉燕走后,婉宜继续黏在母亲身边。

        俞秀瞧见院子里的桃花,好奇问:“等会儿还要给你三婶送桃花吗?”

        婉宜摇摇头,俏皮道:“三婶又不爱这些。”

        俞秀:“你怎么知道她不爱?”

        婉宜:“去年花园建好了,每次咱们在那边碰见三婶,三婶都喜欢盯着您的衣裳首饰看,四婶就不一样,她喜欢看花看树。”

        俞秀又惊又喜,捏了捏女儿的小鼻子:“你这脑袋,跟你爹爹一样聪明。”

        婉宜:“行吧,我的脑袋随了爹爹,美貌随了娘。”

        女儿不羞,俞秀都脸红了,叮嘱女儿在外面时切不可如此自负。

        晌午孙氏陪儿媳妇们先简单吃了一顿,等晚上一家人都聚齐了,再吃一顿隆重的家宴。

        现在的陈家,只有陈廷鉴夫妻俩食素便可,年轻的两代都可以放开吃了。

        厨房那边不断传来诱人的菜香,三郎馋得直流口水,实在是祖父平时太严厉了,祖母多给他们做几顿红烧肉,祖父见了都要皱眉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终于,街上传来了疾驰的马蹄声,听起来有三道,竟是来自两个地方的三兄弟半路碰上了,同路而归。

        俞秀、罗玉燕都要去迎接各自的丈夫,孩子们肯定也要去迎父亲。

        华阳稳坐在自己的席位上。

        大人们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三郎拉着娘亲的手,走远了时小声问:“娘,为什么四婶不去接四叔?”

        罗玉燕轻声答:“因为四婶是公主,也是咱们家身份最尊贵的人,除非她自己愿意,否则谁回来她都不用亲自来接。”

        三郎:“那大伯父跟我爹都有人接,就四叔没有,四叔岂不是很可怜?”

        罗玉燕随便揉揉儿子的脑袋瓜:“你四叔不拘小节,不介意这些。”

        说话间,她们与风尘仆仆往里走的陈家三兄弟迎面相遇了。

        孩子们分别去扑自己的爹。

        陈敬宗站在兄长们一侧,朝两位嫂子浅浅行礼。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4: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