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般想着,徐静依不但没同他拉开距离,反而更靠近了些。正好天也冷,她靠得他近,躲在他身旁也暖和。
从上房回到小夫妻两个自己住处这边,也没多远。路上又冷,所以两人也没说什么话。
但回了屋后,徐静依立刻将手从顾容庭掌心中抽出来,然后装着很自然的样子搓了搓。
“外面可真冷啊。”她感叹,也算是调节一下沉默的气氛,缓解一下夫妻二人一路无言的尴尬,也为之后同他要聊的话题打铺垫。
¡¡¡¡ÇàÐÓËýÃǼ¸¸ö˽ÏÂÀïҲΧ¾ÛÔÚÒ»Æð³ÔÁËÍÅÔ²·¹£¬³ÔÍêºó¾Í´ôÂíæÖæÖÎÝÀï˵»°¡£Ìýµ½Ö÷ÎÔÕâ±ß¶¯¾²ºó£¬²ÅÊÌ·î¹ýÀ´¡£
听主子说冷,青杏立刻点火烧炭。紫兰则去倒了热茶来奉上。
水是刚烧开的,暂且还不能喝,但就这样握在掌心中,却能取暖,也是十分舒心。
炭盆烧起来后,整个屋里渐渐暖和起来。方才上房过来身上落的些寒气,也渐渐消散了去。
今日是除夕,几个丫头好不易能齐聚一堂说说话,徐静依也不想拘着她们,只叫她们继续去玩自己的,若她这边有事,会叫她们来。
几个丫头相互望了眼后,便都应是退了下去。
屋内只剩夫妻二人时,徐静依便主动同他攀话道:“方才娘说你七八岁上下时跟着舅舅去的南方,那时候你也挺大了,就没有舍不得吗?”
顾容庭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在爹娘那里没能如愿以偿,所以回来就接着在他身上下功夫。
他可能从来也不算是什么善人吧,明知她所求,却不愿轻易说出来。就好像,如今觉得夫妻之间偶尔来些较量,也很有趣。
适当的,无伤大雅的斗智斗勇,也算是闺中情趣了。
又或者是,他知她如今不再胡闹和看轻自己,她如今待自己所谓的体贴,皆是因为知道他真实的身份,她在他那个身份上有所图,而非真心想好好同他这个人过日子……所以,难免心中会有些不高兴。
不高兴是有些的,但又谈不上愤怒。明知她如今低声下气的围在自己身边的目的,他不喜欢她的目的,但又日日也会盼着她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又庆幸自己将来的身份于她来说是有利可图的。
时间久了,他仿佛活成了一个拧巴的矛盾。
这样的想法在心内一闪而过后,顾容庭自嘲一笑。
但对她的问题,他还是认真回答了。
“会有不舍,但时间久了也就好了。”他语气平静。
也不多说别的,只是答了她问题后,又三缄其口。
徐静依目光转了转,又道:“娘说是当年大舅舅看中你了,我瞧你模样上既不似爹,也不肖娘,可是随了舅舅们?大舅舅觉得你很有武家人的威风,故要了你去。”
握在掌中的茶冷了些,能入口了,顾容庭便低头浅浅啜了一口。
徐静依也不说别的,就在等着他回答自己这个问题。所以见他慢悠悠垂头喝茶,她也仍盯着他望。
顾容庭喝完一口茶,又再抬眸望过来。
“我也不像舅舅。”他说。
“那你像谁?”徐静依追问。若不是怕问得再多、再深些,会露出马脚,她恨不能直接就问他到底是不是顾家亲生的。
顾容庭却笑说:“谁也不像,像我自己。”
徐静依:“……”
好吧。
她左思右想,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切入口了。又觉得,若再试探下去,他怕是要起疑心,所以,也就没再多问。
只想着,左右还有时间,改日再试探不迟。
既作了罢,徐静依便立刻没了再同他继续闲聊下去的兴致。以手掩唇,打了个哈欠后,徐静依便说:“怕是熬不到子时了,我先睡了。”
说罢她起身,走至门前往院子里喊了声。不一会儿,青杏紫兰便候了过来。
徐静依说自己困了,让她们给自己打盆热水来,她洗洗好歇下。
顾容庭本也没有打算真为难她,只是没想到,她在爹娘那里周旋了半晌,结果到自己这里却只打了一个回合就草草收场。
略垂眸想了想后,顾容庭倒主动说了起来。
“有件事情你不知道。”他开了这样一个头。
但徐静依这会儿已经泄气了,心思压根没在他身上了。所以,他这一句话她也只是随便听听,并没真往心里去。
直到他说到,其实他并非顾家亲子时,徐静依才立刻回过头来看他。
对上她可以称得上是热情似火的目光,顾容庭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才又继续说下去。
“二十年前今上初登帝位不久,外面仍兵荒马乱战火连天,爹娘逃难来京城的路上,在路边捡到的我。当时娘因战火小产,诞下一个死胎,正伤心欲绝。所以捡到我后也视若己出,就当我是她那个才出世便就离开了人世的二郎。这么多年,也没人提起过这件事,就连外祖一家,也并不知其实我非真正的顾二郎。”
又是战乱,又是死婴,又是离弃……虽然徐静依此刻很高兴得到了她想要的,但也知道,这样的气氛下,她是需要表现出一些悲天悯人的情绪来的。
沉默了一瞬,徐静依也配合着悲伤道:“每每朝代的更迭,天下大乱,战火不息,便多有这样悲惨的事发生。好在……你是遇到了爹和娘这样的好人,他们待你如己出,这才安稳长到了这么大。比起别的战火中走失的孩子来,你可幸运太多了。”
但徐静依这样的一番话,却并没能真正安慰到顾容庭。
或许,他这样身上流着皇室血液的人,生来便是肩上肩负着拯救苍生的使命的。只要想到如今战火仍未平息,天下各方还有多的是妻离子散的悲惨之事,顾容庭心中便也轻快不起来。
前世,他奉命出征,原以为可以成就一番作为,却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
如今既得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自然也会更加小心翼翼的过活。
原是想先躲暗处,彻底弄清楚一些事情后再认回去的。但如今她着急,她想靠他之后的身份给她母亲撑腰,他便也就觉得,或许趁早认回去也不是什么坏事。
那场平西之乱在一年之后,若他恢复身份后能提前部署,或能提防。
就算不能改变什么,最终仍是少不了那一战。但提前有充足的一年时间做准备,也好过之后匆忙随军赴战场。
那一场战争,他始终觉得是个阴谋,包括他的死。
第二十九章
“二爷?”见他似是在想什么, 也不说话了,徐静依又拔高音量喊了他一声。
从回忆中醒过神后,顾容庭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 然后接她话道:“正如你所言, 多亏当年是遇到爹娘, 这才有这二十年的安稳日子过。只是……”只是当年战火连天,同他一样在战火中走散的婴儿、幼童多的是,又能有几人是有他这样的幸运的呢?
不过今日是除夕夜, 跨年迎新是个开心的日子, 不合适说这些,顾容庭也就没再将悲伤的氛围继续扩大下去。
“时间不早了, 一会儿打了热水来, 你洗洗先睡。”见她今日饮了些酒, 又费了一天的脑子和心力, 想必累了,顾容庭便也主动叫她先去睡。
之前犯困, 是因为觉得自己今日算是白费力一天,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了。但这会儿她如愿以偿,心情正好着呢, 又怎会还困呢?
所以徐静依道:“方才是有些困的,可刚刚同二爷聊了会儿, 突然又不困了。”侧头望了眼一旁沙漏,想着离子时正也没多久了, 便又道, “我还是陪二爷一起守岁吧。”想了想, 也颇有讨好意味的加了句, “这是我们一起守的第一个岁。”
估计她这会儿是心甘情愿陪自己一起守岁的, 顾容庭也就没再劝她先睡。既然她这会儿心里高兴,那就让这喜悦的情绪多蔓延一会儿。
青杏奉了热水来,徐静依先洗了脸泡了脚。为了不浪费热水,也为了不叫丫头们在这么冷的天多跑一趟,顾容庭直接就着妻子洗剩下的水洗了脸和脚。
之后,又叫丫鬟们退了出去,他们二人则继续闲坐寝卧内聊了起来。
想着他日后的身份,又盼他之后恢复身份后能多怜惜自己和母亲一些,能多多给她们母女撑腰,所以,徐静依说了家中好些事情。包括说当年柳氏上位为妾的来龙去脉,也包括说胞妹徐淑依如今之所以孝敬母亲,不过是做样子给外面人看罢了,一旦年后她同临安郡王的婚事成了,她没了顾忌,必然就会大变脸色。
甚至,会因今日屈辱,而变本加厉的从她和母亲身上讨回来。
徐静依同他诉说这些,是望他日后能全力庇护她们母女。但一时言急,却忘了话中漏洞。
顾容庭始终安静着听她唠叨,面上没什么反应,心中却是什么都清楚明白。或又起了些逗她之心,待她说完后,顾容庭这才接话问道:“娘子既知她日后郡王妃的身份,又何必眼下招惹她?不理她也就是了。这样外头散播她不敬亲母的事儿,逼她孝敬,这样的孝顺不如不要。她又是睚眦必报的人,日后以身份凌压,受苦的不还是岳母?”
“……”徐静依一时有些语塞。
好像……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自己所为一切的确是自相矛盾的。
但细细想来也是,她所做一切都是建立在他日后是武安郡王的基础上的,如今连他自己都不知实情,又如何能明白她的部署和谋略呢?
她不好同他说实话,只能道:“为了二娘亲柳姨娘而不亲她一事,我娘心里始终愤懑不平。为此她心情抑郁,都要生出病祸来了。前些日子她病倒,其实是被二娘气的,偏她又疼二娘,不肯说,怕二娘被家中祖父祖母惩罚。我怕自作主张将这事儿捅去祖母跟前后,二娘会更恨母亲,而母亲的病也会因此而更不好,所以也只能不说。”
“但若不给二娘一些教训,她心中怕是十分得意。我让人放出风去,外头传她不孝,也是为了母亲。她顾着同贵婿的婚约,肯定也会做做样子,母亲好哄,只要她肯做样子,母亲病自然好得快。至于别的……是我一时疏忽了。如今想来,也觉得是之前自己欠考虑了,有些莽撞。”
装着一副为难又惧怕的模样,徐静依转而将这个难题抛给面前之人,问:“夫君可有高招?”
顾容庭都要笑了,但却忍住,只严肃说:“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便知道她是装的,他也愿意配合着安慰,“你也别太担心,总有法子的。”
徐静依应了声说好,还说有他在身边,她倒不是那么怕了,向他示好的十分明显。
次日新年,顾家阖家都没有早起,缩在被窝中,都睡到了日上三竿。差不多到快吃午饭时,这才都陆续起来。
年初一这日都是自己一家人关起门来过,无需走动,倒都很闲。饭后,顾震山把两个儿子叫去了别处单独说话,顾夫人则领着儿媳们围坐在暖阁里闲话家常。
都是随便聊聊的,徐静依便提了一嘴昨儿晚上顾容庭同她说的事儿。
这事连金氏都不曾知情,乍听徐静依这样说,她十分惊讶。
其实这是顾家的秘密,徐静依本来是犹豫着要不要提的。但又想着,就算她现在不提,不久之后也会有人提,这事是捂不住的。所以,也就索性狠一狠心,先提了。
顾夫人倒觉得这没什么,从前不提也不是想遮掩什么,只是他们夫妇从未拿二郎当过外人罢了。打从带他回家那日起,他们就拿他当自己亲儿子待。
也想过,若他同他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缘分,家中有人来寻,那只要他那亲父亲母也是仁厚之人,是真心待他的,他们夫妇二人也不会拘着不让他走。
故今日提起这些来,顾夫人也十分坦荡,她甚至还细说了那日捡到他时的情景。
“也不知二郎的亲生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总之他从小到大,模样上都十分优越。当时,他被仆人抱送到我跟前时,我一见他那小模样,就喜欢上了。皮肤雪白的,眼睛又大又黑,原是哭的,我一抱,他就笑了。”想起从前的这些,顾夫人心里暖洋洋的。
当时二郎身上裹着的那块布,是上等的绸缎,可见他之前那个家家境殷实。后来,他们夫妇也有四下打探过,也怕人家亲生父母来找。
但一直打探了有两年,也不见有人来寻后,他们夫妇二人也就放弃了。
都想着,自己的二郎没了,如今又来了个二郎,这是天意。
金氏说:“这件事情怕很少人知道吧?二叔怎和弟妹提起这事儿来?”
徐静依也不好细说,只笑道:“闲聊时,随便聊到的。”又说,“我听后也很诧异,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所以今日特特来问娘。”
金氏道:“爹娘视二叔如己出,夫君也待他如亲弟,我也从未看出来什么过。”
这于顾家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二郎是亲生的还是抱养的,都无关紧要。所以,她们说过撂过,很快就又说去了别处。
次日回娘家拜年时,徐静依自然也把这件事说给了自家人听。老夫人和袁氏听后,都有些愣住。显然都没想到,那顾二郎竟不是顾家亲子。
两家从议亲到真正成为亲家,也有半年之久了,从前竟从未听到过半点风声。
不过细想来又觉得这也无碍,自始至终都未曾提过顾二郎并非顾家亲子一事,想来也是把这位养子真正当成了亲儿子待,所以也就没必要提。
只是如今……不知道怎的突然又提起?
毕竟自家闺女是人家的儿媳妇,哪怕知道顾家夫妇为人敦厚,袁氏因关心女儿,少不得也要多问上几句。
徐静依道:“倒也没有特意提,是闲聊时,夫君无意间说起来的。我当时听后也很诧异,所以便问了婆婆,婆婆这才说起当年之事来。夫君被他们二老捡到时,尚在襁褓之中,听说,当时裹在他身上的布裹是绸缎的。婆婆猜他的亲生父母该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这婴儿不该是弃了的,许是遗落的,所以,最开始那一两年都有在打探消息。但两年后仍不见有人来寻,他们也就没再坚持找了。”
“这些年来,也都是拿夫君当亲儿子待的。若不是夫君随口提了这事儿,我又特意去问,他们二老怕一辈子都不会提。”
袁氏和老夫人都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人,所以,对二十年前的情况,她们很了解。
那时候正逢乱世,前朝皇帝被迫让位,各地英雄豪杰揭竿而起。乱了好些年,之后今上入京称帝后,百姓们日子才渐渐好起来。
那些年也死了不少人,所以老夫人道:“或许……他的亲生父母已不在这人世间了,又或许,以为他早不在这人世间,这才没找。”
徐静依道:“夫君脚底心有那样一块斑驳的胎记,估计全天下也独一无二。其实若他父母还健在的话,认回去也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