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なつめ獨补番]六零省城家庭娇宠独生女[年代]》-第10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所以这会儿对于好朋友要上台和钟首席一起合奏,没有半点嫉妒,只是由衷地为月月高兴,她还觉得除了自己的好朋友,别的人还都没有那个资格上台呢,每天乐团里最努力的就是月月了,练习时间比其他人的都多好几个小时呢,这会儿不让月月上还让谁上?

        而孟林珍她想的也没错,乐团里每天最努力的的确是程荔月,练习时间六个小时起步,八个小时也是常事。而乐团里的其他小提琴手,也不能说他们不勤奋,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现在有不少都已经人到中年了,肯定不像程荔月这样的少年人精力多了,还有各种事情要担心,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练琴上了。

        之前公演那段时间,大家都为了一个目标努力,为了集体的荣誉,不给乐团拖后腿,自然是拿出十二分精力去练琴了。而现在也没有什么演出节目,平常空闲的时候多了,没有了目标,自然也就不会再像之前那么拼命了,开始松懈了。

        孟林珍她道:“既然熊团长让你和钟首席一起合奏,那你就赶紧过去找钟首席吧,刚刚我看到钟首席已经来了,还去问徐老师你在哪呢。”

        程荔月笑着道:“谢谢你跟我说,那我先去了,等我和钟首席排练完就过来找你。”

        “嗯,你快去吧,别让钟首席等久了。”这会儿孟林珍比程荔月这个主人公还急呢,催着程荔月赶紧去。

        程荔月笑着跟孟林珍摆了摆手,然后带着小提琴快步去钟首席办公室了。

      第135章 一起排练

        钟首席早就知道程荔月这个小姑娘要和他一起上台双人合奏呢。还是他和熊团长还有徐指挥一起商议的呢!

        对于程荔月这个小姑娘,钟首席无疑是很欣赏的,当时熊团长一提合奏这事。他就答应了。

        他这辈子的成就大约也就到此为止了,也就是这边乐团的小提琴首席,而程荔月这个小姑娘年纪还小就有这样的天分,以后只要能不把自己的天分荒废了,前途不可【创建和谐家园】。走到中央歌舞团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这会儿钟首席也乐得提携一下小姑娘。多给小姑娘表现的机会。

        而程荔月也很快就到了钟首席的办公室。敲了敲门,然后就听到里面传来了一声“进”。

        “你来啦。熊团长应该也和你说了上台合奏的事情了吧?”钟指挥笑着道。

        程荔月点了点头,“嗯,刚刚熊团长跟我说了。”

        “那就好。现在还有五天的时间了。我们得抓紧时间排练一下,这次我们合奏的曲子也定了。是《火红的年代》,这首曲子你应该也是练过的,这会儿倒是不用从头开始练习了。”钟首席道。

        这首曲子的确练过的,可以说这会儿大多数流行的红歌程荔月都练过,所以这会儿也就像钟首席说的。不用从头开始练了。他们只需要练一下配合就行,毕竟这是合奏。

        这一天了。程荔月都是在和钟首席一起排练。只这一天的时间。两个人的合奏就已经像模像样了,后面再练两天就可以登台了,五天的时间也是绰绰有余了。

        “老楚,你来啦,看小姑娘排练来了?”钟首席对着楚温道。

        楚温他在少年宫的培训结束之后,跟程荔月这个学生的接触就少了一些,毕竟程荔月要天天待在文工团这边,而楚温作为文化局副局长也有不少事情要做。

        只不过这不代表楚温就不管程荔月这个学生了,隔三差五总是会打个电话问问这边学生的情况的。

        而程荔月她一个月也是要去楚温这个老师家几回的,老师家离文工团这边也不算远,走过去或者是坐公共汽车去也都很快到了,楚老师还有楚老师一家都对她很好,程荔月就算是到了文工团这边,也是不可能就再也不联系了。

        因为楚温他惜才,最开始程荔月这个小姑娘就是他发掘的,可以说是寄予厚望了,这会儿程荔月能和钟首席两个人一起上台合奏,也有他的提议。

        作为文化局副局长,他的面子熊团长他们还是会给的,更别说程荔月的成绩有目共睹,熊团长他们对程荔月这个小姑娘也很欣赏,也愿意给她上台表现的机会。

        因为确定了让程荔月上台,今天就要开始排练,楚温他正好也有时间,就顺路过来看看排练情况了。

        程荔月看到了楚温老师来了,也笑着问好道:“老师好!”

        对于楚温这个老师,程荔月还是很亲近的,她跟楚温这个老师相处的时间可是有四个多月呢,而且楚温对她也称得上是尽心尽力了,她怎么可能对老师不亲近?

        要是排个名的话,肯定是楚温老师>徐老师>熊团长>钟首席,程荔月心里亲疏远近还是分的很清楚的,不过她也不是那种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平时她是不会把这种想法表现出来的,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很真诚的。

        “我的确是来看排练来的,你们练得怎么样了?”楚温笑着道。

        钟首席笑着道:“月月一向有天分还努力,这首曲子又是以前练过的,我们排练了一天了,这会儿也磨合地差不多了,你要不要听听看!”

        听着钟首席夸程荔月,楚温也与有荣焉,毕竟小姑娘也算是自己教出来的,看着越来越优秀,他心里只有高兴的份。

        “好啊,也让我看看你们排练一天的成果。”楚温很爽快地点了点头。

        钟首席对着程荔月道:“来,咱们就一起让你的楚老师看看咱们的排练成果。”

        程荔月当然也是愿意的,很快就摆好姿势,等着钟指挥开始了。

        《火红的年代》是一首乐声激昂地曲子,蕴含的感情十分充沛,而这又是程荔月的强项,这会儿拉小提琴的时候,很是投入,虽然个子比钟首席矮一头,但是气场却丝毫不输什么,一点都没有被钟首席给压下去。

        两个人一大一小的,排练了一天了,配合也算是默契,一首曲子下来没有出任何差错,这会儿子的水平直接上台也是行的。

        “啪啪啪!”楚温在一旁给两个人鼓掌。

        钟首席他不用问,便知道楚温对他们的合奏是很满意了,而这一天的排练,小姑娘也是给了他很大惊喜的,这水平比刚进乐团的时候提高了不少,可以说是一日千里了。

        只不过因为之前一直都是乐团一起合奏,倒是没有显出来,这会儿双人合奏,大家也都是浸淫音乐已久的行家了,一下子就能听出其中的差别了。

        楚温对程荔月的表现倒是不惊讶,因为程荔月每次到他家里的时候,他都会指点一下,然后让拉给他听听,对于程荔月是个什么水平,他还是很清楚的,不然也不会跟熊团长他们提议让小姑娘上台。

        “看得出来你很满意了,不过我觉得再练两天,演出效果肯定会更好的。现在已经快要五点了,就先不练了,要下班了,等明天早上来我和月月再练。

        这会儿你是不是要和月月说话?我正好要收拾东西先走了,你们聊?”钟首席笑着对楚温说道。

        楚温道:“哈哈哈!行,那我就等着你们八一那天上台表演时候的效果了。”说完又转身对程荔月说道:“明天中午过来吃顿饭吧,你师母她怪想你的。”

        楚温妻子也就是程荔月的师母只有两个儿子,现在还没结婚但是也都已经工作了,再加上大了,一闲着就往外跑,平时跟母亲说话的时间就少了。师母还是有些寂寞的。

        再加上程荔月这个小姑娘又漂亮又聪明,这让没有闺女的师母就更喜欢了,经常跟楚温说让他多让人家小姑娘过来,一起陪着吃吃饭也好。

        而程荔月听了楚温老师的话点了点头,她跟师母的感情也很亲的,她每次过去师母都会拉着她说话,还经常送她一些小玩意。

      第136章 卤肉包子

        在楚温老师走了之后。程荔月也骑着自行车回家去了,到了八月份了,下午就算是到了五点。虽然已经不太晒了,但是天气还是热得很,程荔月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家,趁着爸妈饭菜还没做好,先去洗了个澡。然后换了一身坐下吃饭。

        八一上台演出的事情程荔月也是今天才从熊团长那里知道的。之前还都不知道呢。自然是不可能告诉爸妈的了,所以这会儿一坐下她就道:“今天我有一件大喜事要跟你们说。你们猜猜是什么?”

        黄从云听着闺女的话,也来了兴趣,问道:“什么大喜事啊?难道是发奖金了?或者是涨工资了?”

        程金华也看着闺女。有些好奇这大喜事到底是什么。

        程荔月难掩喜色地说道:“是我要上台表演了,单独两个人的那种。八一建军节那天大剧院表演,我和钟首席两个人要表演合奏。”

        黄从云和程金华听了这话,也为闺女高兴,这可是只两个人一起上台啊,到时候上了台之后。台下的人肯定能一下子就看到闺女了。可不比之前乐团大合奏的时候来的显眼?这肯定是他们闺□□秀人家熊团长才这么器重他们闺女,果然。他们闺女就是最棒的!

        程金华也没光顾着高兴了。他还问道:“这上台表演用不用置办新衣服?到时候也好看。”

        程荔月摆了摆手道:“那天是八一建军节呢。我们上台表演的穿的都是绿军装,不用买新衣服。”

        要是搁旁人家,哪有就为着一次上台就要买新衣服的?更何况程荔月的衣服也不少。只不过对于程家来说,闺女就是那掌上明珠,虽说不能让闺女大富大贵,但是新衣服还是买得起的,而且夫妻俩个都爱打扮闺女,新衣服是可着闺女买的!

        所以这会儿程金华有些失望,他原以为还能给闺女好好打扮一番呢,他前些日子可是有用粮食换了一些布票,就留着给闺女做新衣服了。

        不过算了,就算上台不用穿新衣服,这新衣服该买也是要买了的,正好这会儿抽屉里的布票应该够做两身新衣服了,媳妇和闺女正好一人一件。

        黄从云她笑着道:“等八一你上台的时候,我跟你爸可得去大剧院好好看看了,可惜立戎不在,不然到时候肯定是得带着相机给你多拍两张照片的。”

        “反正以后总有机会拍的嘛!我肯定还会有好多上台机会的!”程荔月笃定地说道,她的目标很大很大的,她以后还想要走到国际舞台呢!

        程金华笑着道:“对,月月说的对,咱们月月以后上台的机会多着呢,等以后咱们家也买台照相机,到时候我跟你妈学一学怎么拍,学会了天天给你拍。”

        程荔月笑着道:“好呀!到时候爸妈你们就是我的御用摄影师了!”

        这会儿照相馆里照相的大家都叫照相师傅,这个摄影的词在这边还少见呢,不过上下一联想,夫妻俩也能明白闺女说的是啥意思了,都笑着点头,还道:“好好好!到时候都给你拍,咱们拍它个六七个相册出来。”

        黄从云和程金华不缺钱,就算这会儿照相贵,将近一块钱一张,但是从小到大闺女也是没少去照相馆的,不管是生日还是逢年过节的,那都是要去一回的,每次少说要拍上三五张,家里的相册已经有好几本了。

        “好了,快吃饭吧,一会儿要凉了,昨天不是说想吃卤肉包吗?今天包了一锅呢,快吃吧。”程金华笑着道。

        这卤肉包的手艺还是程金华跟他们厂里食堂的【创建和谐家园】傅学的,现在早就不是十几年前困难时期了,厂里食堂的伙食也好了很多,偶尔还会有包子馒头呢。不过平时程金华是不去食堂吃饭的,食堂里大多数的饭菜都有些缺油水,作为大锅饭,味道也一般,只有少数几道菜是【创建和谐家园】傅拿手菜,味道比较好。

        而上次程金华下午回来晚了,再加上黄从云那几天厂里一直都在加班,程金华怕闺女吃不上热乎饭,这才从食堂买了包子和饭菜回来。那饭菜味道倒是一般,还没程金华做的好吃呢,只不过那包子的味道的确是好,闺女一吃就爱上了,只是里面的肥肉太多了,程金华知道闺女从小就不爱吃肥肉。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可是肉包子,食堂里一个月都不见得做上一回,而时下别管是肉包子还是肉饺子,大家都是习惯多放肥肉的,这都是油水,大部分的人都是喜欢的。可是偏偏程荔月她不喜欢,打小就不爱吃肥肉,而程金华又是个疼闺女的,闺女爱吃啊,他这个当爸的肯定得让闺女吃到,最后想来想去,就去找【创建和谐家园】傅学了。

        程金华他又不跟【创建和谐家园】傅在食堂争位置,没有什么竞争关系,再加上程金华出手也大方,给了六斤白面呢,比【创建和谐家园】傅在食堂一个月捞的油水都多,就一个卤肉包子而已,这方子也不是什么家传秘方,就是【创建和谐家园】傅自己随便摸索出来的,也换不了什么钱,这会儿程金华给了六斤白面,还保证不会学完后教给第二个人,【创建和谐家园】傅一听立马就教程金华那卤肉包怎么做了。

        而程荔月这会儿吃着这个卤肉包,也是真满足,这个包子是真的好吃。给了六斤白面人家【创建和谐家园】傅就交了,她还觉得自己家占了大便宜呢,她觉着要是等到了改革开放可以开店了,这【创建和谐家园】傅靠着这个卤肉包,赚得肯定比厂里食堂的钱要多。

        平时晚上程荔月一般都是喝半碗粥再吃小半块馒头就饱了,今天喝了粥,还吃了三个包子,胃口可好了。

        夏天热,闺女经常没有胃口,吃得有时候还没有猫吃得多,程金华只能变着法做一些凉菜让闺女多吃点,比如拌黄瓜和拌西红柿,可是这个也不顶饱啊,主食闺女照样是吃得少。

        而这会儿子程金华看着闺女晚上终于多吃了两口了,心里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之前闺女胃口不好,他都觉得闺女脸都瘦尖了,现在可算是愿意多吃了。

        可惜现在不是冬天,要是冬天,程金华直接一次性包上一二十个包子,放外面一冻,想吃的时候直接蒸就是了,只是这会儿是夏天,一次包子也不能做太多,不然放到第二天就该坏了。

        好在程金华也不怕麻烦,他跟媳妇两个人,一个和面一个调馅,半个多小时也能做完了,这点子时间也不算什么,只要闺女愿意多吃两口就行。

        很快就到了八月一这天,程荔月和钟首席经过几天的排练,两人已经很有默契了,再加上两个人水平都不错,也不用担心上台会出岔子了。

        原本黄从云和程金华都想去大剧院看闺女表演的,可惜他们之前忘记算日子了,八一那天不是星期天,不放假,夫妻俩个还得上班呢,而且钢铁厂最近又在抓生产,程金华作为主任哪里请得了假?黄从云也是才升了科长,这会儿要是动不动就请假,人家指不定背后就说她当上科长之后飘了呢!

        最后夫妻俩都没有去成,闺女给的票最后就只能让黄姥姥和黄姥爷还有小花去了,家里就他们三个不用上班,正好有机会过去。

        而且本来要不是黄从云和程金华两个人上班不能去,黄姥姥他们也捞不着去呢,因为这次是八一建军节,大剧院那边的票不外售,早早就把票送去了各机关单位还有军政大院了,由这些单位的领导自己分□□组织人过来看。

        还好过了八一这天,后面大剧院还会再重演节目,到时候大家就能买票来看了。

      第137章 演出开始

        因为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不能去看。特意让黄姥姥和黄姥爷去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了,回来好好讲给他们听。唉!怎么今天就不是星期天呢?要是星期天他们也就能去了。

        虽然黄从云和程金华夫妻俩没去看,但是隔壁苏万玉是去了的。她在妇联工作,又是主任,自然是能分到票的,本来这也是自愿去看的,你要是有事不能去看或者是没兴趣去看的话。直接把票让给旁人就是了。

        而苏万玉老早就知道月月那天要上台表演的。怎么可能不去?当然是跟着妇联的其他领导一起去了。

        小花她以前哪里来过大剧院啊。这会儿跟着黄姥姥还有黄姥爷进来了,对大剧院可好奇了。而且月月妹妹还要上台呢!听姨奶奶说,月月妹妹是拉小提琴的,她还没有见过小提琴是什么样子呢!而且月月妹妹现在还在文工团拿工资呢!周围一样年纪的孩子没一个比得上的。

        而且之前月月妹妹还送了她好多衣服。还送了她花头绳和各种小礼物呢,小花她心里可感激了。现在更是觉得月月妹妹真的好厉害。

        因为这会儿大剧院里大多数都是机关单位和军政大院的人,而剩下的都是要上台的演员的家属了,两边的座位没有分在一起,所以这会儿黄姥姥和黄姥爷他们自然就没有和苏万玉坐在一起,只在进来的时候打了一个招呼。

        程荔月他们乐团是先要和舞团一起先上台把《红色娘子军》演奏完。然后才是程荔月和钟首席的双人合奏。那个《红色娘子军》都演过了那么多回了,大家熟练地很。这会儿上台就没有演员紧张的。

        当然不紧张归不紧张。该认真还是要认真的。毕竟这会儿来的都是各单位的领导,今天又是八一建军,他们总不能在这个时候舞台上出错吧?到时候他们歌舞团的面子算是丢尽了。所以这会儿不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也是打起十一点九分了,总之也算是严阵以待了。

        程荔月她倒没有什么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反正她每次上台演奏都是很认真的,对待小提琴她从来不敷衍,就算是私底下自己练习也都是拿出最好水平的,这会儿就更不会因为演奏了太多次就不当一回事了。

        《红色娘子军》剧目不短,两个小时才结束,因为时间太长,不管是舞团还是乐团的演员体力都消耗了不少,怕一结束就让程荔月和钟首席上场他们两个人太累状态不好,所以中间还是有十五分钟左右给他们在后台休息的,这段时间主持人会上去说会话,然后还有一个唱歌表演过渡。

        “一会儿咱们上去就还按照之前排练的时候来,不要紧张,你之前的表现就很好,还是跟之前一样就行了。”这次也是程荔月第一次“单独”上场,钟首席怕程荔月紧张,上台前特意宽慰了一下小姑娘。

        程荔月拿着小提琴笑着点了点头,其实她这会儿心里还是挺镇定,毕竟前世的时候个人音乐会还有各种几百上千人的比赛不知道都参加了多少场了,这会儿哪里会紧张呢?

        “下面有请东方红乐团的钟英伟、程荔月两位同志给我们带来双人合奏节目《火红的年代》,大家掌声欢迎——”台上主持人拿着话筒说道。

        这个时候台上也响起了掌声,程荔月和钟首席两个人带着小提琴正式登台,两人皆穿着绿军装,都是文工团按照两人身高新发的,还特意找人给安找他们两个人的身材改了呢,毕竟这两人要单独上台呢,可得穿得精神一点,不能丑了去。

        所以这会儿两个人一上去,就算称不上英姿飒爽但是也精精神神令人眼前一亮了,毕竟两个人都不丑,程荔月这个小姑娘还漂亮着呢!

        而那五天的排练可不是白排练的,这会儿程荔月和钟首席配合地非常默契,时而单人演奏,时而双人合奏,两个人的水平都很高,小提琴的乐声交融,激切昂扬的曲调倾泻而出,就算台下的人不少都是不大了解小提琴这个西洋乐器的,但是却不妨碍他们听出这琴声中蕴含的激烈情感。

        今天这样重要的日子,省日报的记者怎么可能不过来呢?这会儿还一次来了两个呢!前头的那个《红色娘子军》虽然一如既往地好,但是之前都已经巡演过好几个月了,这会儿已经不新鲜了,两个人记者也就意思意思地拍了两张,没有在上面放太多注意力。

        而等到了程荔月和钟首席这对双人演奏的组合出场之后,两个人记者一看这是个新节目,不管后面要不要选上去登到报纸上,都赶紧先拍了两张。拍完之后就也站在那里听人家演奏了,虽然他们不懂音乐,但是也能听出这两个人拉得可真好。

        一个记者忽然道:“你看这小姑娘不就是上次我们去后台采访熊团长时他说的那个十四岁小姑娘吗?这次可是双人合奏,又上台了,正好又有东西可以写了,比如我们就写,在党的领导下,文工团重视少年人才,文体发展欣欣向荣,重点提一下小姑娘才十四岁,这样的事情多新鲜?标题直接道‘重视少年人才培养,十四岁乐团小演员舞台亮相’,咱们报道出去百姓难道不爱看?”

        虽然这会儿还是七十年代,但是省报的记者已经无师自通如何报道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了,之前大多数的演出都是二三十岁往上的成年人上台,这会儿来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还是头一回呢,而且表现得也不错,你看看那台上的气场,一点都不比旁边一起演奏的前辈差,英雄出少年啊,这不就是小提琴天才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7 12:45:40